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鉴宝秘术阅读> 第三一五五章 竹雕市井图(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一五五章 竹雕市井图(一)

“既然要斗宝,那总得有个彩头吧?”

张天元笑眯眯地看着德川天眼,这老东西的心思,他如何不懂,只是斗宝这种事儿,他向来都是不怯的。 ?

你想找抽,哥们我奉陪就是,而且要抽得你满地找牙!

“当然,彩头简单,就以我接下来拿出的这件东西来作为彩头,如果我输了,东西归您,如何?”

德川天眼看着张天元说道。

他现在是真打算赌一把了,因为他对自己即将拿出来的这件东西是非常有自信的,绝对可以赢下张天元。

“先别在这里吹牛,把你的东西拿上来让大家伙儿看看,如果真如你所说,这斗宝才能成立。”

张天元还真想瞧瞧,德川天眼还能拿出什么样的宝贝来。

“也罢,今天咱们拿出来的,都是雕刻物件,接下来我要亮出的这件宝贝,也是一件雕刻,而且还是竹雕,只不过这是属于大型竹雕,而且经过了美国专家的一直判定,东西绝对为真品。”

德川天眼一边说着,一边让人将东西搬了出来。

没错,是搬出来的。

这件竹雕,足足有四米多长,上面盖着红布,吸引了诸多人的目光。

台下很多人都忍不住吞了口唾沫,对于这四米多长的东西,是既期待,又困惑。

“揭开红布!”

德川天眼很满意众人的表情,笑着对手底下的人说了一句。

那些人将竹雕小心翼翼放到桌上的架子上,然后将红布去掉。

“嘶~~”

一瞬间,整个台下都响起了倒吸凉气的声音。

张天元也差点忍不住站了起来。

天啊,扯开红布的那一瞬间,他简直好像看到了一场活生生的市井风俗雕刻。

“太震撼了,这种刀法,简直奇妙绝伦,居然刻出如此精美的竹雕,此人的手法,完全不比雕刻家笔下的名雕刻差啊。”

“没错,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不过如此。”

“这作者应该是朱三松吧,也只有他的刀下,才会出现如此鬼斧神工的市井风俗雕刻。”

“而且这还用了圆雕的手法,竹雕之中最有意思的是圆雕,竹材天然的质感与肌理,经过时光的摩挲又显出一种别致的美感。

许多别致的圆雕之作无非是巧手慧心唤醒藏于主材质中的生命冲动,我曾经手过一只竹雕白菜,菜叶叶脉丝丝分明、变化有度,叶片边缘卷褶自然,数处虫蚀的空洞也惟妙惟肖。

白菜顶部的处理非常困难,材料总是有限,如何让一个平坦的截面显得自然而然、毫无拘谨是颇有难度的。

作者将此处展现为半张未张的包卷叶面。

巧思妙想使得有限的材料挥出无限的美感。

其上的纹路、转折、起伏、以及竹材本身的纤维质感是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彷佛天成一般。

置于掌中端视,菜叶上端竹纤维所显出白菜绿叶部分那种凹凸不平的质感,只得借助于手中摩挲的触觉,在爱不释手的把玩中进一步品得真味。

这个竹雕市井图,比我之前见过的那圆雕可是厉害太多了。”

“这么好的宝贝,怎么会落到小日本手里头!”

很显然,这一次来的人,也不全都是给小日本捧场的,其中也有跟张天元一样是特地来找小日本麻烦的。

只可惜看到这东西居然落到德川天眼手里,那挠心挠肺的难受啊。

毕竟这可是化瑰宝,是雕刻的精髓之一啊。

竹木牙雕是在竹、木、牙上进行的工艺雕刻。

它们与书雕刻作品相比,是用刀代替笔,用竹、木、牙这三种材质代替纸、绢传达艺境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社会的进化、思想意识的转变,明清两代的工艺雕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持续展,迭见新意,尤其是“案头摆设”的各种小品工艺雕刻,呈现出全面昌盛的景象。

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城市工商业经济迅繁荣,手工艺者的生活有了保证,由此促进了手工业的展;

而在产品不断的竞争中,又使工艺技术和产品类别、题材等有了提高;

加之当时从统治者至中小地主阶层,对于现实、现世享受的追求逐渐强烈,从宫廷御苑、园林住宅的豪华装饰到日用考究、消闲玩赏,都成了他们的生活需要。

所有这些都使工艺雕刻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展。

与此同时,文人也加入雕刻领域,他们将雕刻与绘雕刻相融合,在自雕刻、自刻中溶入雕刻风,又将雕刻笔所不及的地方,用刻刀表现出来,使得这一时期雕刻风格具有浓重的书卷气。

可以说,文人对雕刻艺术的喜好与崇尚之风,几乎主宰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审美取向。

他们往往以景抒怀,表现个性,因此志趣高雅的雕刻作品,不断涌现出来。

可以说,这竹雕和牙雕,基本上就是人情怀的写照。

竹,以其谦逊劲节之气、静雅萧疏之态历来被文人雅士视为纯洁、正直的象征,也是它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因而经常出现在诗书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北宋著名雕刻家、诗人文同的“心虚异众草,节劲愈凡木”就更将竹拟人化了。

竹材相对于木、牙两种材质较易得,雕刻家也最易从竹刻中创新技法,施展才艺。

因此,在雕刻工艺中,起引领作用的应该是竹刻。

竹刻,可分茎雕和根雕两类。

据载,竹雕在汉唐时期已很流行,到了明清两代,文人雕刻的勃兴,促使文人士大夫写竹、雕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

当时的竹艺以金陵的濮仲谦、嘉定的朱松邻为引领,分为两派。

因为雕刻家们大都长于书法和印章篆刻,构图绘雕刻无所不能,同时还兼具文人雕刻家的素养才能,所以,他们的竹刻作品富有创意,书卷气十足而无匠气。

他们又能利用竹材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衬托出竹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寓意,竹雕的文化含量由此迅攀升,作品也为世人所喜爱,并流传至今。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