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转出无名山后,李中易指挥着一万五千余名骑兵,仿佛猛虎下山一般,驰骋于大平原之上。
在余水和武夷山之间,是难得一见的平原地区,李中易手下骑兵非常适应现在的地形和地貌,赶路的精神头,都比此前足了何止三成?
大军过了信州(今上饶市)之后,沿着余水岸边,一路浩浩荡荡的杀奔洪州。
李中易勒马立于道旁,看着滚滚铁流从眼前经过,不由感慨万千,李煜小儿,朕来也!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李中易压根就没有把李煜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李煜不过是个文艺青年罢了。
论及读书写字作诗词,李煜远胜于李中易。但是,若说治国理政行伍打仗,李煜则是一团糟,连李中易的半只脚都赶不上。
途中休息的时候,李中易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啃两口干粮,喝两口水,吃的正香。
忽然,远处的天际边,传来隆隆的咆哮声,李中易起初以为是有大队骑兵老袭。
然而,没过多久,就见一小队斥喉骑士,疯狂的拍马赶来。
“禀……禀报皇上,余水决堤了,洪水正向咱们这边扑来……”
“啊……”李中易当场傻了眼,如今又不是夏汛时期,哪来的洪水?
不过,斥喉小队的将士们,绝不可能故意欺瞒,肯定是有洪水冲过来了。
李中易当即下令:“全军上马,除了口粮和饮水之外,扔掉一切累赘之物,全速冲向武夷山那边的高地。”
伴随着李中易的一声令下,还没摸清楚状况的骑士们,纷纷扔掉了累赘之物,翻身上马,在各自军官的指挥下,掉头朝武夷山那边,狂奔而去。
“皇上,6磅炮怎么办?不可能扔给洪水吧?”炮军都指挥使李永堂找到李中易,大声嚷嚷道,“无论如何,都不能扔了火炮。”
李中易没好气的瞪着李永堂,厉声斥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有吵吵的工夫,不如赶紧的把炮都拖上,跟着亲牙营一起跑。”
“得令。”李永堂喜出望外的拍马走了,这次带出来的都是6磅炮,6磅炮的特点就是轻便好移动。
一时间,一万多名骑士,狼狈不堪的朝南边的武夷方向,抱头鼠窜,惟恐被洪水赶上,吞噬于大水之中。
幸好李中易用兵谨慎,不管到哪里,都会在第一时间,把斥喉营的将士们,至少洒出去百里开外。
跑到半道的时候,李中易已经想明白了,不由恨的牙根疼。
一定是南唐的主事者,察觉到了他的偷袭行动,主动挖开了余水的大堤,企图将他们这支孤军一举淹没。
一路狂奔了三个多时辰,即使是一人三骑,有些体力较弱的战马也吃不住劲了,开始口吐白沫。
李中易看了看天色渐晚,地势渐高,就下达军令,下马原地休息。
好在不是丰水期,经过斥喉营不断传递回来的消息,洪水的冲势在十几里外,变得缓慢无力。
李中易不由暗暗松了口气,幸亏只是被挖开了余水,若是挖开了扬子江,那滔滔而来的大洪水,只怕是要把他们这一万多人,全都吞噬殆尽了吧?
在遭遇了洪水的袭击之后,经过后勤军官的盘点,也算是不幸中万幸,除了一人摔伤了腿之外,并无别的伤亡记录。
只是,物资方面的损失,可就大得多了。包括帐篷、扎营的绳索、小书案,小马扎等等在内的杂物,全都丢得一干二净。
如果现在天降大暴雨,包括李中易在内,大家都只能硬扛着,而无法找到避雨的场所。
休息了两个多时辰之后,最终的损失报告,被送到李中易的手边。
李中易接过报告,仔细的看了一遍,嗯哼,带出来的三十门火炮,都被带出来了,只是火药和铁弹丸,少了一半以上。
“嘿嘿,万幸啊,幸好咱们发现的早,跑得快,不然的话,连一门火炮恐怕都保不住了。”李中易觉得非常幸运,只要火炮在,有一定基数的火药和弹丸,就不愁打不进南唐的城池。
6磅炮虽然威力小了许多,但胜在可以轻便的携带,方便运输转移。
“皇上,幸亏您阻止臣下带出12磅炮,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李永堂倒吸了口凉,对李中易佩服之极。
“嗯,若是12磅炮落入敌军之手,那个麻烦可就大了。”
刚才,李中易其实也捏着一把汗,惟恐6磅炮被丢弃于途中,叫南唐的人马给捡了去。
在这个科技力低下的时代,所谓的军事科技壁垒,其实不过是一张纸的厚度罢了。
若是让南唐得到了6磅炮的实物,其实呢,以南唐的冶金实力,只要下了狠心,多花点时间就能仿造出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再比如说,在强汉朝的禁军之中,广泛且大量装备的神臂弩,只要让南唐的工匠拿到了实物,李中易有理由相信,很快就会被仿造出来。
所以,李中易一直感到很幸运,临出发之前,总参议司的参议们就已经想定,路上带着12磅炮,肯定不利于长途奔袭。
只是,为了逃离洪水的淹没,帐篷等杂物都被丢得一干二净,将士们今晚肯定只能是露天宿营了。
运气还不错,造饭的锅灶等物,虽然也被丢得一干二净,但是,干粮和粮食,倒是很完整的带着上了武夷山。
由于铁锅的丢弃,临时性的大规模埋锅造饭,显然成了奢望。
李中易只得吩咐下去,路上若是经过城镇,便可借用民间的锅和灶,把粮食炒成干粮,带着路上吃。
就在李中易念头刚转完之际,就听半空中炸响一连串的闷雷,紧接着,瓢泼大雨不期而至。
躲无可躲,避无可避,一时间,包括李中易在内的全体将士们,全都被浇成了落汤鸡。
“尼玛,这贼老天,也太欺负人了。”李中易心里异常烦躁,经典的国骂,不由脱口而出。
追随在李中易身边的日子里,李安国已经习惯了,李中易时常迸出来的国骂声。
李安国虽然不明其意,却也知道,绝对不是什么好话。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