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汉龙骑阅读> 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平定扬州(15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平定扬州(154)

在一群废物堆里,文聘都是最好的那一个,自然就会让他觉得高人一等,有了目中无人的环境,甚至可以说是有了不断滋养的土壤,让他变得越来越傲慢,甚至会有种他就是天下第一的感觉。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都会选择离开,而文聘也萌生过这样的想法,毕竟继续留在荆州永无出头之日,但他没有离开首先是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并没有进入刘表的视野,所以他就算才华横溢,却被打压,所以他想等待机会,等一个出头之日。

而这也是因为他骨子里有那么一股执拗的狠劲,越是这样他就越想在荆州有所表现,去证明自己,将那些酒囊饭袋的踩在脚下,在他很过一个人,那个人名叫王越,是剑术大师,而在荆州,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年轻人和他年轻差不多,但是他的名声却很大。

水镜先生,可以说二人一见如故,当时他对文聘的评价是因为他的想法让他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虎贲王越,再一次听到王越的名字没想到却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但他却没想到水镜先生居然会说他和王越一样痴迷于官职。

可文聘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在他看来这不是痴迷于官职,而是他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他需要机会,需要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果这算是痴迷于官职,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的,所以他和水军相识的当天便成为陌路人。

只不过在二人不欢而散的时候,水镜的眼中文聘这人心高气傲,越是这样的人就越容易遭小人嫉妒,可是他连自己这么一句有点刺激他神经的话都忍受不了,当场大怒生气,那他绝对不可能在荆州有更高的发展,或者说他在天下各大诸侯身边,都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因为他的气度已经限制了他的发展,但这些话,水镜已经无法对他讲出来了。

不管将军额头能跑马还是将军臂膀能跑马,没有容人之量,没有容人表达自己说话的气度,是一定走不长远的,因为这样的表现足以说明他本身就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你只能说他愿意听的话,而不能说他不认同的事。

而在文聘眼中,他是荆州第一人,对你没有听错荆州第一人,他通宵兵家,熟读孙、吴兵法,精通法家学说,更兼儒家思想,在交州,他以一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当三路大军全部惨败,只有他带着本部没损失一兵一卒安全返回,可以想到这次辉煌的表现足以让他得到一个更高的职位,但和他预料的意义,盖过所有人风头的表现只会让他更受打压。

但他毫无怨言,依然在耐心等待着机会,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有出头之日,而交州一战彻底粉碎了那些说他只会纸上谈兵的说法,因为他在行军布阵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但在他看来自己能够安全从交州返回,更多还是因为他能够与士族不分劳苦,同吃同住,甚至文聘平时连马都不骑,与士族一起行走,可以说文聘是真的把道义仁礼用在了军中,将军心拉拢用运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而且他用兵和刘澜有点像,重视将领的执行力而非骁勇,重视精兵而非兵众,尤其讲究军纪和慎战,绝不打无把握之仗。

所以当水镜先生把他与王越相比较的时候,他几乎是本能的不认可他的说法,并打断了他,因为在他的心里自己不仅不是王越这样一心求官的莽夫,相反他更像刘澜,对更像刘澜,因为在他心里,一直都是拿刘澜做标杆,虽然现在的刘澜已经成为了一方诸侯,连武榜都没有了他的名字,但是在武榜之中的那些名将,却没有一个人能入他的法眼,从这一点来看,或许他确实有些心高气傲吧,毕竟武榜之上的那些名将可都是天下最骁勇的将领,可是他们虽然骁勇,但真要说道用兵,他却不服任何一人。

就这一点,水镜对他的评价就有一定的道理,不管如果他要是知道文聘将自己与刘澜相提并论,甚至自比吴起的话,却又不知作何感想,肯定以为自己又遇到了疯子,毕竟在此之前他就遇到了另一位自比吴起之人。

只不过他没有机会听完文聘的高论,因为他已经忍受不了离开了,可是那位高才却有着广阔的胸襟,所以两人成为了知己,而对于他的军事思想,水镜也是佩服不已,毕竟军政结合以及主帐教化的想法确实让人眼界大开。

但毫无疑问现在在讲这些,很自然的都会被视为拾人牙慧,因为刘澜已经做到了最好,可真要追溯的话,这些理论不都在吴起兵法中吗?

在后世刘澜当然看过吴子兵法,只不过那是贾诩注解的吴子,所以当他在这个时代看到真正的吴起兵法之后,却发现好像与自己后世所看到的吴子兵法并不太一样,后来他仔细想了想,不是说西晋永嘉之乱以及后世五胡乱华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很多珍贵的书籍包括尚书在内都已经失传了,那一本吴起兵法丢失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才留下了这么一部贾诩注释的吴起兵法。

但见到正版的吴起兵法后,刘澜开始怀疑自己后世所看到的那本可能也是伪书了,因为如果是他现在看到的吴起兵法流传到后世,那么孙子兵法是绝对不可能独占鳌头的,因为这是一部并不逊色孙子兵法的兵书,道理很简单,孙子和他的孙子兵法更应该是一部军事理论集大成的产物,但事实上孙子在军事成就上是远远无法与吴起相媲美的,所以孙子兵法只不过就是军事理论,既然是军事理论,所以这套理论是可以搬到任何地方,在后世不管是商业还是哪里,这套理论都可以适用。

但吴子兵法却是实践加理论的的集合,甚至可以说是它并不仅仅只是一部兵书那么简单,而是他自己的一套理念,而吴起本身就是儒家、法家以及兵家都有所成就,所以在他的兵法中可以看到兵家的用正出奇,也能够看到他令行禁止对军纪要求的森严的一面,更能够看到他重视用仁德教化士兵的一面,虽然这一切看起来与后世有所相似,不都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吗,可只有看过正版之后才会明白,区别太大了。

或许你可以理解为这本来就是贾诩的注释,所有的理解都是贾诩自己的想法,可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因为当你是在以贾诩视角在看吴起兵法时,那么你所看到的吴起兵法,说白了本身就已经是一部伪书了。

而吴起兵书中到底想要说什么,只有看过原版才会明白,而只有看过正版你才会有自己的想法,贾诩和刘澜的思想是不一样的,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更是不同的,而他们对于战场的理解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很自然就会出现对吴子兵法各自不同的理解。

在一群废物堆里,文聘都是最好的那一个,自然就会让他觉得高人一等,有了目中无人的环境,甚至可以说是有了不断滋养的土壤,让他变得越来越傲慢,甚至会有种他就是天下第一的感觉。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都会选择离开,而文聘也萌生过这样的想法,毕竟继续留在荆州永无出头之日,但他没有离开首先是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并没有进入刘表的视野,所以他就算才华横溢,却被打压,所以他想等待机会,等一个出头之日。

而这也是因为他骨子里有那么一股执拗的狠劲,越是这样他就越想在荆州有所表现,去证明自己,将那些酒囊饭袋的踩在脚下,在他很过一个人,那个人名叫王越,是剑术大师,而在荆州,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年轻人和他年轻差不多,但是他的名声却很大。

水镜先生,可以说二人一见如故,当时他对文聘的评价是因为他的想法让他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虎贲王越,再一次听到王越的名字没想到却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但他却没想到水镜先生居然会说他和王越一样痴迷于官职。

可文聘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在他看来这不是痴迷于官职,而是他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他需要机会,需要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果这算是痴迷于官职,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的,所以他和水军相识的当天便成为陌路人。

只不过在二人不欢而散的时候,水镜的眼中文聘这人心高气傲,越是这样的人就越容易遭小人嫉妒,可是他连自己这么一句有点刺激他神经的话都忍受不了,当场大怒生气,那他绝对不可能在荆州有更高的发展,或者说他在天下各大诸侯身边,都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因为他的气度已经限制了他的发展,但这些话,水镜已经无法对他讲出来了。

不管将军额头能跑马还是将军臂膀能跑马,没有容人之量,没有容人表达自己说话的气度,是一定走不长远的,因为这样的表现足以说明他本身就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你只能说他愿意听的话,而不能说他不认同的事。

而在文聘眼中,他是荆州第一人,对你没有听错荆州第一人,他通宵兵家,熟读孙、吴兵法,精通法家学说,更兼儒家思想,在交州,他以一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当三路大军全部惨败,只有他带着本部没损失一兵一卒安全返回,可以想到这次辉煌的表现足以让他得到一个更高的职位,但和他预料的意义,盖过所有人风头的表现只会让他更受打压。

但他毫无怨言,依然在耐心等待着机会,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有出头之日,而交州一战彻底粉碎了那些说他只会纸上谈兵的说法,因为他在行军布阵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但在他看来自己能够安全从交州返回,更多还是因为他能够与士族不分劳苦,同吃同住,甚至文聘平时连马都不骑,与士族一起行走,可以说文聘是真的把道义仁礼用在了军中,将军心拉拢用运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而且他用兵和刘澜有点像,重视将领的执行力而非骁勇,重视精兵而非兵众,尤其讲究军纪和慎战,绝不打无把握之仗。

所以当水镜先生把他与王越相比较的时候,他几乎是本能的不认可他的说法,并打断了他,因为在他的心里自己不仅不是王越这样一心求官的莽夫,相反他更像刘澜,对更像刘澜,因为在他心里,一直都是拿刘澜做标杆,虽然现在的刘澜已经成为了一方诸侯,连武榜都没有了他的名字,但是在武榜之中的那些名将,却没有一个人能入他的法眼,从这一点来看,或许他确实有些心高气傲吧,毕竟武榜之上的那些名将可都是天下最骁勇的将领,可是他们虽然骁勇,但真要说道用兵,他却不服任何一人。

就这一点,水镜对他的评价就有一定的道理,不管如果他要是知道文聘将自己与刘澜相提并论,甚至自比吴起的话,却又不知作何感想,肯定以为自己又遇到了疯子,毕竟在此之前他就遇到了另一位自比吴起之人。

只不过他没有机会听完文聘的高论,因为他已经忍受不了离开了,可是那位高才却有着广阔的胸襟,所以两人成为了知己,而对于他的军事思想,水镜也是佩服不已,毕竟军政结合以及主帐教化的想法确实让人眼界大开。

但毫无疑问现在在讲这些,很自然的都会被视为拾人牙慧,因为刘澜已经做到了最好,可真要追溯的话,这些理论不都在吴起兵法中吗?

在后世刘澜当然看过吴子兵法,只不过那是贾诩注解的吴子,所以当他在这个时代看到真正的吴起兵法之后,却发现好像与自己后世所看到的吴子兵法并不太一样,后来他仔细想了想,不是说西晋永嘉之乱以及后世五胡乱华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很多珍贵的书籍包括尚书在内都已经失传了,那一本吴起兵法丢失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才留下了这么一部贾诩注释的吴起兵法。u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