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一直以来掌管龙骑军,但他最强的本领却并不是带领骑兵冲阵而是步兵阵战,这也是为何当初龙骑军从关羽之手转交到赵云手中的原因,当然不是说赵云骑战当真高出关羽一头,而是奇虎相当之下刘澜做出的最佳选择。
关羽为游侠出身,所学除了青龙刀法之外就要属攻守推演了,尤其与徐晃相识之后两人时常阵战推演,此时发现敌将排兵布阵之后,刘澜发现他超乎寻常的期待,虽然似战国时期古之战阵早已不为今时所崇,便似关羽也百般否认自己对古之战阵的喜爱,可他现在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在告诉刘澜他十分期待与敌一战,是以刘澜主动将指挥权交给了他,交给了关羽。
这是一份信任,不管是以攻守推演的手法还是古之战阵的手段,却莫不是以对方最强劲的手段将对方击败,也许这才是他为何会如此激动的原因所在吧。
接过指挥权后关羽开始排兵布阵,不得不说他的应对相当不错,甚至出乎了对面统兵之将的意料,但面对关羽的敌将并没有丝毫惬意,只是颇有些让人奇怪的是双方都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愿,一场沉稳的暗中较着劲。
几个回合下来,胜负不知,但沉闷的场面却消失不见了,原以为试探结束就要动真格了,可刘澜却发现敌将突然安排士卒筑起了高台,刘澜皱了皱眉,这是个什么情况?看向关羽时,却发现他的双眼居然闪现着奕奕光彩,想来他已经意识到敌将的意图了,想必已经在想法化解了。
只是云长会就这么发起进攻么?就在刘澜观看着双方明争暗斗之际一直不为所动的关羽果然动了,但并非是下达进攻的指令,而是下达了一道出人意料的命令,筑高台,三丈三。
到汉这么多年,刘澜对筑三丈三高台早已见怪不怪。所谓三丈三乃是按三十三天之数修建,而台之所以为三层,又是为了应天、地、人三才而分,大抵的意思便是希望与天相通。将敌军彻底击败。
还真有些古阵战的味道。双方没有阴谋诡计,只是拉开架势斗个你死我活,就算对方阵势未列也绝不会乘其不备偷袭取胜,看来古之战阵之所以不兴于世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也正因如此。这一仗才叫人热血澎湃,不过话说回来这一仗反倒是他们占了便宜,毕竟丹阳军是突然出现,如果从一开始就对他们发起突然袭势必会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双方相持足有一个半时辰才各自架设好高台,关羽邀刘澜登台之后率先发难,只见高台令旗官摇动旗帜,下方徐州军瞬间将最初匆忙列阵时结成的圆阵改为方阵,只是眨眼之间便布置好了最为典型的方形阵,此阵前方为近战部队,后排为远程部队。可谓是万金油的布阵方式,显然素来以稳健见长的关羽便是在阵战之际亦如他的看家本领青龙刀法那般,要用方阵能攻善守的一面来探探敌将的斤两。
“擂鼓,进攻!”关羽大手一扬的同时爆喝一声,刘澜微微侧目,很少见他这个样子,如果是张飞他自然不会反应这么大,颇为诧异之际就听他又下一道命令:“直取中军,若敌分兵两翼来攻则无需理会!”
难道云长真要……
刘澜有些后悔,难道真要这么眼睁睁看着双方拉开阵势堂堂正正厮杀?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起来。他让关羽指挥此战是因为了解他,可眼下这怎么看都是要列阵搏杀啊,刚要劝,却发现他又拿起了两侧小旗。嘴巴都开张的刘澜最后啥也没说报以微笑,是啊,我该早想到啊,云长既然下令直取中军不管两翼时就该想到的啊,这一刻他彻底否定了自己最初的猜想,他终归是游侠。而游侠又是以墨家演化而来,最多就是攻守推演又岂会真像古人那般循规蹈矩拉开阵势交战啊。
希望敌将能够上当吧。
关羽命方阵中路集结直冲中军看似是要直捣黄龙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定乾坤,其实就是在迷惑敌将,如果他果真上当,那么就必然会在中路集结防守或分兵两翼合围,可一旦敌将真做出如刘澜最初判断的应变,那等待他的只有覆灭一途,关羽握在两手中的小令箭可不是它物,而是隐藏在两翼由张飞许褚统领等待中的龙骑军与亲卫骑士,到时两军直冲敌阵,与步兵配合,必能一举破敌!
看来啊敌将一早就在关羽的算计之中了,真不敢相信这位便是后世的武圣,看来这么多年的征战培养当真让他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了,如水淹七军时的闻名华夏,不然这时期的关羽估摸着只能像历史初期那样,被曹操一战又一战击溃,最终丢了徐州,至于和对面这位不知名的将领比,最多也不过是五五之数。
就在刘澜心想之际,敌将张北做出了回应,麾下部队瞬间将阵型变成了箭矢阵开始迎击,箭矢阵的组成由铠甲厚重的重甲刀盾手组成,突破关羽这支步远结合的方阵型最是绝妙不过!
看来敌将上当了。
就当刘澜等待着中路拖住敌军,待耗尽敌人锐气之后两翼骑兵成绩突杀而出之时却发现关羽手中令旗再次一动,阵型瞬间四散,很快又变成了钩形。
刘澜眉头大皱。
敌将分明已经上当,云长为何又要变阵,而且还变成这钩形之阵,不是说钩形之阵不如方阵,而是在眼前的形式之下,机妙在于其两翼能够形成犄角之势冲锋的钩形阵显然难以媲美方阵,难道云长从始至终就打算仗着兵多的优势不讲任何道理的强攻么?
但很快刘澜看出了门道,可以算是无师自通了,原来敌将在将兵力集结在中路之后还留了后手,也正是那无数暗中集结而成的小方阵迫使关羽不得不将阵型变换成更具优势的钩形阵,这才是瞬息万变啊。
敌将也不是古战之将啊,为何会如此深谙阵战之法,更懂扬长避短之术,尤其在知己知彼这方面更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这也是为何关羽这连番交手后仍处于劣势的原因所在,到如今他们居然连对面主将是谁都不知晓。可敌将呢,却深知徐州军底细,自然清楚徐州军,或者是他刘澜真正的底牌并非是这些步兵。而是名闻天下的龙骑军。
但好在,关羽并没有上当,不然一旦管亥、周仓那边与丹阳军交战正酣,他派出张飞、许褚两翼骑兵的话那可就要损失惨重了,在毫无纵身施展的情况下面对这些有巨盾护卫手握铁枪的步兵就算他们一个个都穿着龙骑甲。那结果只怕一个个都要战死沙场了。
眼下刘澜唯一庆幸的一件事莫过于他的英明果断,早早将此战指挥权交给了关羽,不然换他来指挥,这一仗就算人数再多,恐怕也要造就另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了。
随着徐州军变阵,刘澜在心中说了一声可惜,如果今日他只是路人的话,他定要好好欣赏这一番龙争虎斗,甚至借此良机设自己是关羽来假想应对,可他不能。就算他非今日主将,但他毕竟乃是徐州之主绝难去当路人。
果然那位已经被他在心中称作阵战之上几乎与关羽匹敌的敌将在徐州军换成钩形之阵后又换阵了,而这一次他则祭出了锥形阵,此阵优点在于只在两翼屯守少量兵卒,而将兵力屯与中军,这样一来关羽中路空虚,若是被丹阳军掏心战术成功,那时就算还有骑兵后招,徐州军都危险了!
有意思。
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的关羽终于说话了。但面对敌将使出这般讨巧阵型的他当即摇旗将钩形之阵改为鱼鳞阵,面对这样的强敌。他现在已经不去想骑兵这档子后事了,眼下他就是要逼着甚至是迫使敌将不得不与他在中路对攻,强矛对大盾,来场正面的生死较量!
兵法讲究奇正。而眼下关羽所使便是最正宗的正攻法。
要知道关羽所布鱼鳞阵,活似一条大鱼,由无数小阵组合而成,如同鱼鳞般排列,鳞次栉比,合则为巨鲸。分则为小鱼,看似一体却又独立成形,这样一来敌将预留对付骑兵的后招就变得毫无意义,莫说关羽预留的骑兵以奇兵的方式结束战斗,就算现在出击,面对无数小鱼,敌军也很难对龙骑军造成伤害了。
终于关羽使出了杀手锏,甚至可以说他就是很无耻的仗着人多压你,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踢过来的皮球却着实让敌将张北那粗犷的面上第一次出现了惨淡的青色。
刘澜么?
现在和我交手的真的是你吗?
不,绝不会,绝不会你,一定另有其人!
敌将张北面色铁青,他从未低估过刘澜军的实力,甚至还放大了刘澜的实力,但当他真的当面对上刘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忽略了一点,刘澜身边居然有一位如此深谙结阵布置之法的将领,他会是谁?
张正?
李翔?
一个个名字浮现在脑海,又一个个被他摇头否认。
眼神冰冷,遥望对面高台,我不管你是谁,既然你打算逼我与你正面较量,好啊,那我就堂堂正正与你正面较量一番!
变型阵!
敌将既然是鱼鳞阵,那继续用锥形阵这样的掏心战法难免就有些鸡肋了,所以在张北下达命令之后丹阳军瞬间变成了雁型阵,顾名思义,雁型阵的样子就像南飞大雁一般结成阵型,而此阵的优点在于左右两军据有包围夹击与上下延伸的机动性,能够在快速冲入敌军阵型后立即对其产生包围的效果。
而之所以选择此阵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克制鱼鳞,更因为他还要防止一直未现身的龙骑军,所以具备上下延伸机动性的雁型阵自然就成了他的首选。
可敌将远没有想到鱼鳞阵只是关羽抛出的一条诱饵,几乎是在他变阵的一刻,徐州军阵型在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将阵型变为翔鹰阵,此阵并不是像雁型那样而是像老鹰,因为此阵最前方的一队方阵如同鹰嘴,而两翼方阵则同鹰翅,稍后方的两方方阵则如同鹰爪,在一啄一扇之后给予致命一击!
翔鹰阵是相当强力的冲击阵型,能够快速冲散敌军阵势,尤其是丹阳军此时的雁形阵,而就在翔鹰阵成型的一瞬间,天地间突然响起了三通鼓响。
咚!咚!咚!
这是冲锋的信号!
刘澜几乎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情况下就见到鹰嘴前方的周仓双手托举着一对大铁锤猛向敌阵冲去,在他身前,则是提着巨盾防御的盾牌手,而在其后乃是一列列手持矛、戈枪的三列长兵器长队,而在长兵器长队之后则是数列弓弩手,而在弓手两翼则是一手手提小盾一手提环手刀的刀盾兵。
以五十人为一小阵,五百人为一中阵,五千人为一大阵的翔鹰阵不管是在冲锋还是颤抖,不管是在混战还是小队作战都更具优势!
如一只翱翔天地间的飞鹰猛然扑向雁群,受到惊吓的大雁就算保持着阵型,可猛然受到攻击飞鹰的他们却也只能生出难以抗拒之感,携泰山而超北海,非不愿,实不能。
近在咫尺,刘澜却发现关羽又把战旗无力的放下了,额头满是汗水,他分明一动未动,却好似长跑过后,可以想到方才那一番争锋相对的较量何其惊险,就算他最终胜出一头,但两者的差距并不大。
刘澜越来越好奇对面是何人了。
头一个浮现在脑海者的名字名叫于禁,但这位著名的阵战大师却决然不会出现在丹阳军中,可是除了他,又会是何人能与关羽上演这么一出龙虎较量的阵战呢?
刘澜越来越迫不及待的想要知晓对面主将是谁了,不管他有名无名,他都有些迫不及待甚至期望能生擒他收到阵前为己效命。
两军靠近,不到一箭之地了,关羽已经没有继续在指挥了,此刻战场的指挥权其实在冲锋的那一刻就变成了周仓、管亥还有裴元绍这三位黄巾英杰了。
“放箭。”
在最前方鹰嘴处的周仓下达了命令。
而随着第一轮羽箭过后不久,鹰翼处的裴元绍下达的同意的命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