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丹在手,如今清风万事俱备,可以尝试突破渡劫期了。他先是用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状态调整的最佳,然后服下了一枚渡劫丹,开始闭死关,尝试突破境界。
青云被罚,清风和青山也都开始闭关修炼,百草堂的日常事物,就暂时交给了青田、青松两位长老监管,封闭山门之后事情本就不多,不会太耽误他们的修炼时间。
或许是感受到了高层的紧张,或许是被上次事件的刺激,封闭山门之后,所有百草堂的弟子们都减少了活动,纷纷进入闭关修炼的状态,百草堂的范围之内一片安静,不知道的还以为百草堂搬迁了呢。
北夏少城主在临走之前曾经说过后会有期,看他的样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去而复返,但是自从他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传来消息,大家担心的北夏城主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打上门来。不知是北夏少城主忘了这事,不想要那渡劫丹了,还是北夏城主有事耽搁了腾不出时间。
不光是北夏少城主,其他的干扰也没有,上次那么多宾客都听说了关于渡劫丹的事情,按照正常情况来推算,百草堂有渡劫丹的消息肯定会传的满大街都是,肯定会有一些势力动心的,不过这段时间却并没有人找上门来。也许是上次百草堂接二连三的冒出高手把他们吓怕了,也许是他们还忌惮着百草真人的威名,总之,这段时间风平浪静,给了百草堂一段安心修炼的时间。
连续好几年,百草堂风平浪静,直到五年之后的某一日,百草堂的山门外面忽然乌云压顶,天幕低垂,就仿佛天要塌了一般,就连百草堂的护山大阵都有些不稳定了,布置在各处的阵旗和阵盘上面灵光闪动,似乎在竭力对抗那天地之威。
这样的巨变顿时就惊动了百草堂内所有人,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了乌云最重的地方,那里正是清风闭关之所在,不用猜,肯定是清风已经到了突破渡劫期的关键时刻。
为了避免打扰到清风突破,弟子们都被打发走了,只有青山带着青松和青田两位长老守在附近。他们都很明白,能够出现这样的天地异象,说明清风的突破已经完成了七八成,只要度过了最后几道关口,清风就是渡劫修士了。
渡劫期啊,百草堂终于有了渡劫期,以后百草堂在西禹郡这边也算是有了立足之本。青山喜形于色,青松和青田长老与有荣焉,虽然还是比不过北夏星这样的强敌,可百草堂已经有了自保之力,再不是派个什么少城主就可以随便欺负的小门派了。
如今的清风只是合体后期突破到渡劫初期,并不是渡劫,虽然乌云压顶,天幕低垂,犹如渡劫前兆,实际上并没有雷劫降下来。真正的雷劫是在渡劫初期突破渡劫中期,中期突破后期,后期突破大乘的时候才有的,总共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
雷劫之威,修士们闻之色变,第一次雷劫只有一重,总共九道,别看只有区区九道雷劫,却是每道都有毁天灭地之能,一般的渡劫修士,哪怕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能安全度过雷劫的也只有不到五成之数,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大半的修士,从渡劫初期突破渡劫中期时,都死在了雷劫之下。
第二次雷劫比第一次雷劫威力更大,数量更多,总共要度过三重雷劫,每重都有九道,三七二十一道雷劫,一道比一道的威力大,一重比一重更厉害。能够挺过第一次雷劫的修士,哪个不是渡劫期之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可是最终能够度过二次雷劫的,仍然不超过三成。
至于第三次雷劫,那威力更是天地色变,一共要度过九重,每重九道,总共九九道雷劫。这次的雷劫不光数量多,而且强度一重比一重厉害,有多少惊才绝艳之辈最终都是倒在了这最后的一次雷劫之下,能度过这次雷劫的,十不存一,也就是说平均每十个渡劫后期能活着突破到大乘期的顶多有一个。
不说别人,就连清风的师父百草真人,在度第三次雷劫的时候,也是被逼到了山穷水尽,差点就被雷劫劈死了,若不是无名药鼎与清风突然破空出现,百草真人早就陨落了。
三次雷劫,次次都是鬼门关,渡劫修士能够活着突破到大乘期的,一百名之中顶多有一两名,正是因为雷劫如此骇人,所以一般的渡劫期修士突破之后,并不像其他境界的修士那样急着提升自己的修为,而是一边尽量拖延时间,一边收集能够抵抗雷劫的法宝、秘术等等。直到自己感觉把握很大了,或者是已经拖的不能再拖了,才会胆战心惊的尝试着朝下个境界突破,尽管如此,每次渡劫都相当于阎王殿里走了一遭,回不来是正常的,能活着回来的才是意外。
整个修真界,中央星城后面肯定有大成修士坐镇,也只有大乘修士坐镇中央星城才能保证整个修真界不乱,南尧州的背后则是渡劫后期修士南尧真人,西禹郡的背后则是渡劫中期的修士西禹真人,至于北夏城城主北夏真人,则属于不入流的人物。为什么渡劫修士这么少,而且每个境界的地位势力都相差那么大?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渡劫修士每走一步太过艰难,每个境界之间差距太大。
若真是渡劫,清风也不敢在百草堂的内部随便尝试,必须提前找个安全并且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因为雷劫太过厉害,很容易伤害到其他人,而且越多人干扰雷劫越厉害,百草堂的防护阵法根本就阻挡不了,说不定整个百草堂都会被夷为平地。
既然不是渡劫,那么这一切天地异象只能算是虚张声势,好半天之后,烟消云散,百草堂的周围很快就恢复了正常。青山和青松长老他们知道,清风已经完成了突破,马上就要出关,百草堂从此也有了渡劫修士坐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