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元贞六年五月间,从半岛上送过来的百济降俘陆续到达了荥阳。
他们人数少,也就三四万人。
百济和倭国不一样,因为有新罗的关系,朝廷对百济手下留情,没有像在倭国那样,穷搜山野,把人都弄回到大唐来。
不过进攻高句丽的前进基地已然成型,元贞六年开春,又陆陆续续向半岛上增兵数万,和高句丽开战的迹象越来越是明显。
倭人那边也是三四月间,便开始装船送人过来。
不过先期到达的倭人都被留在了南边,一些船工匠人,补充进了南边的各个船坞,有些海上经验比较丰富的倭人渔民,则进入了水军当中。
李破是没亲眼看到那边的情形,倭人在明白过来自己已经亡国之后,踊跃卖身,为了让自己好过一些,你争我夺,凶杀案不断上演,把他们的凶恶和野蛮表现的淋漓尽致。
反而是对那些把苦难加诸于他们身上的唐人,却被他们敬若神明,只要唐人一声令下,不管你官职大小,定是如驱羊群,丝毫不敢违抗。
岛上倭人的秉性,在这个时候已然表现的分外具体。
…………
大批的倭人从江南上岸,李靖做的很细致,把有用的人都挑了出来,先运过来的就是这些人,地方官吏也做好了接收的准备。
这点人分散在江南的地面上,几乎引不起太多的波澜。
先来的倭人有技能防身,可以保得一家平安,在官府指定之处居住,将会在各处为大唐的繁荣做出贡献。
等到后续的倭人再来,待遇则直线下降,他们就是标准的外来务工人员了。
大唐已经没什么奴隶的说法,只有奴仆,流民,贱役等等,比之几百上千年以前,文明进步了许多。
倭人来了,则很快便被冠之以倭奴的称呼,是比流民,奴仆等还要低贱的阶层。
官府随即发布政令,倭奴不得与唐人通婚,不得务农从商等等,几乎堵死了倭人所有出路,固定了他们的阶层。
男人为奴,女子为娼,这是五胡入主中原之初,对待北方汉人的旧规,曾经激起了汉人无数的反抗,如今又被人翻了出来,用到了倭人身上。
倭人中的贵族则被斩杀殆尽,什么天皇不天皇的,也就再也无人提及。
东边的岛上算是清净了下来,大唐的东海都护府顺势开张,如今主要做的就是搜罗藏身于山间密林当中的倭人余孽,不给他们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到了大唐元贞六年六月间,李靖回军北上新罗,灭倭之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只是这场战事余波未平,一些倭人逃去了琉球列岛,中原古称夷洲,在倭国西南,也有国王民众。
他们历来和倭国来往频繁,推古女王执政时期,琉球国成为了倭国的藩属。
这得益于杨广的操弄,他派人去几次招琉球国王入见,人家没搭理他,于是杨广恼羞成怒,派兵去攻打了琉球国,把人家的“宫殿”都给烧了,还俘获了不少人回来。
琉球国差点被灭了,依旧硬气的没向杨广低头,转头就投靠了倭人。
如今过去了二三十年,大唐派兵把倭国给灭了,因为倭国覆灭的太快,去年琉球那边没反应过来。
今年随着倭人逃到琉球,琉球人被吓的不轻,又回想起了当年痛苦的记忆,觉着不能坐以待毙,擎等着人过来烧他们的屋子。
于是琉球不情不愿的派出了使者,带上岛上的特产,来讨大唐皇帝陛下的欢心了,反应有点慢。
只是大唐海上事业开展了起来,琉球就再非海外之夷洲了,倭国即灭,琉球也是触手可及。
琉球使者从江南登岸,立即被人护送到了洛阳。
这个时候,洛阳已经出现了倭人的身影,大批衣衫褴褛,面目黝黑,身材矮小的倭人男女被驱赶着,络绎于道途之上。
人数有十余万之众,其中一大部分都会在各处被留下来,现在朝廷最为关注的是运河的疏通,所以倭人劳工这两年主要的任务就是疏通河道。
被送来洛阳的,则要用在河南各种工程当中,按照裴矩等人的想法首先就是把洛阳城的里里外外好好修缮一番。
只不过皇帝在洛阳,一句话就把倭人送去修缮道路,沟渠等农用设施工程了。
洛阳的宫殿,民居不急,李破在意的是民生,这点倭人和百济人还不够数,只能算是缓解了一下大唐的用工荒而已。
李破的目光已经转向了半岛,高句丽这块肥肉也是到了该下嘴的时候了,让他有些犹豫的是,今年开战还是等明年再说?
他倾向于再等一等。
一个是突厥突利汗阿史那多闻还在辽东游逛,被掏了老巢的他也不知有何想法,今年下半段应该能见个分晓。
二来就是李靖回军半岛,需要好好休整一下,而且兵卒常年征战在外,是不是有了思乡之情?
李破自己就是领兵之人,知道作战之不易,如非海外路途遥远,来往不便,不然这会其实就应该把李靖所部召回来,如今这样让大军来回奔波,很难维持住大军士气。
等到李靖回军半岛,半岛上的唐军已增至二十余万众,朝廷负担猛增,如果大军要在半岛上过冬的话,这个秋天户部和兵部都得做好吐血的准备。
所以朝中主张今秋攻高句丽的声音越来越多,主要症结就在于粮草之上,太费劲了,而且路途上的损耗极其惊人。
大唐这几年攒下的那点家底,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
如今十几二十万的倭人登岸,吃穿上还得户部来操心,把苏亶等人心疼的不行,私下里估计没少埋怨了陛下不紧不慢的战略。
李破最近时常耳根子发烫,许就是这厮在作祟。
…………
六月下旬,琉球使者来到了洛阳,紧跟着就是吐蕃大捷的消息从长安送了过来。
脚赶脚的,新罗真我王金德曼挟其妹新罗王女金胜曼等人也来到洛阳,觐见大唐皇帝陛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