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华皇对于,只占领福冈和久留米以东地区,还是占领整个九州岛,并不是很在意,对于日本这种,把九州岛割掉,不让九州岛进入整个日本的行政区域,这就已经足够了,华国的工业产品有一个渠道源源不断的输入日本,这就足够了,华国的工业体系,即便是初级阶段,同日本这样的农业国家,在无关税障碍的情况下通商,就足够把日本洗髓洗到远古时代去。
日本人的明治维新和沙俄的农奴制改革几乎是同时开始的。
俄农奴制是俄国沙皇眼看西欧逐渐强大而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由上而下的改革,此时沙皇算是大地主阶级,改革后也没有摆脱其大地主身份,是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明治维新同理,其推动者表面是天皇明治,实际上改革真正的策划者并非是天皇,而是壬辰战争中尊王派的原长州萨摩两藩的藩士,代表人物是“后三杰”。
天皇是日本大地主阶级的精神和宗教象征(行政权早已架空数百年),藩士则是日本特色地主阶级——武士的代表人物。故而明治维新的领导阶级也是原先的大地主阶级,他们经由明治维新之后,或者成为政府的职业官僚(藩士),或者成为国家最高宗教和权力象征(天皇),或者丧失土地掌握而换取了大量财富成为财阀(原大名,维新后改称“华族”),实质上由地主转化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华皇之所以允许武士军的存在,一方面是方便消耗九州岛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是为了重新抬出德川庆喜而铺路,西乡隆盛肯定不能作为傀儡政权的首领人选,而的德川庆喜就不同了。
德川庆喜出生于德川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家,父为德川齐昭,母登美宫吉子为齐昭的正室,庆喜在众多兄弟中排行第七。
1847年(弘化4年)继承一桥家。在将军家定的继嗣问题上,被所谓一桥派拥立,与井伊直弼等南纪派推举的家茂相争而失败。
安政大狱时,受“隐居”“谨慎”处分,井伊死后获赦。庆喜面对日渐衰落,原希望在继承后借助法国协助进行西化(取得法国贷款600万美元以招募法国军官、购买兵器及船只,并组成日法的公司发展工商贸易),重提公武合体以改革幕政。
1862年(文久2年)幕政改革后,担任将军后见职,推行维持幕权、公武合体的政策。
1866年(庆应2年)第十四代将军家茂死后,庆喜任将军。
在法国公使罗什的建议和援助下,吸取欧式制度进行幕政改革,设想建立一个以德川氏为中心的统一权力结构。
不料1866年7月,法国新外相穆斯蒂出掌政府,不再支持法国公使罗叔亚联结幕府的外交路线,反而与英国采取同一阵线,倾向组成解除幕府的公议政体;庆喜顿失外援,加上在1866年尾,一直支持公武合体,反对倒幕的孝明天皇暴毙(因此有传是倒幕派所为),更使庆喜维护幕府政权合法性的美梦幻灭。
结果1867年6月,土佐藩的坂本龙马及后藤象二郎定下“船中八策”,主张幕府奉还大政,组成以天皇领导的大名公议政体,更取得萨摩藩、土佐藩及安艺藩签订约定书支持。
1867年9月,萨摩藩及长州藩达成出兵协议,后再加入安艺藩组成倒幕同盟;10月,三藩代表更在京都集合,取得天皇讨幕密诏,决意出兵。
庆喜为避免一场日本内战,主动在二条城里举行了大政奉还的仪式,于1867年10月14日奉还大政,将奉还大政予天皇。
天皇颁布《王政复古令》,废除幕府。庆喜希望以此作为苦肉计,以令最终能在新政体下保留实力,以便争回主导权。
不过倒幕同盟并不信任幕府举动,决心发动以“王政复古”为名的政变,建立由天皇主导的新政府。
德川庆喜面对朝廷及倒幕派的苛刻要求,迫于一战,带领幕府军一万五千人由大阪进攻京都,决战为数五千人的政府军,最后幕府军却于鸟羽及伏见两地大败,庆喜只得逃回江户。
最后,庆喜在海军奉行胜海舟游说下,同意投降,在1868年5月,德川庆喜交出江户,改封于静冈,领70万石地,德川幕府在江户265年的统治结束。1868年处分德川氏时,决定由田安龟之助(德川家达)继承宗家,封于骏府七十万石。7月庆喜迁至骏府。
德川庆喜作为幕府最后一代将军,主动交还大政,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亡国之君”,深受日本老百姓的同情,至少,在华皇所在的1879年这个时候,‘武士道精神’还没有在军队中深根发芽,更没有在整个社会中深根发芽。
大明的崇祯皇帝做了十七年皇帝,但大明亡启于万历末年和天启。
溥仪当了三年皇帝,会有人说清朝灭亡怪他么?
只有一年将军之位而已。和所有末代统治者一样,庆喜也想改革。但他接手时已经来不及了。
论敌人,他上台时,萨长已经成了气候。对内,他倡导的公武合体来不及了,因为孝明天皇死了。倒幕派是拿到明治天皇命令的,有合理性。
对外,法国和英国都觉得幕府倒了更有利。
所以大政奉还,已经是德川庆喜当时作为将军,所能做的最优的解决方式:尽量少流血交接势力,避免了日本内战。保留实力,获得了一定的舆论支持,所以才有王政复古。
大政奉还不一定是大公无私的,毕竟后面有王政复古这个未遂的复辟战争。他肯定有私心,但从效果上,日本算是经历较少的战乱,进入了下一个时代。
这就是华皇所不允许的,华皇不允许日本人进入僵尸军国的状态,一旦进入了僵尸军国的轨道,这小国,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当然,即便华皇使用了这么多手段,也无法避免日本最后仍然会走上僵尸道路,但是在那之前,无限削弱这个僵尸,对于华皇和华国来说,是最好的方式了。
维新之后各类局部战实在不少,德川庆喜也不算是最闹腾的那个。
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庆喜也没表现出逆天的军事才华,政治人物的公德和动机,是无法具体评价的,太细微错综复杂了。
从效果上看,大政奉还以及失败的王政复古,对当时的日本是相对好的选择。
德川庆喜没有拼死一战,但避免了日本浴血,算是有功了。
比起家康当年打大阪一次又一次,他算是折腾得少了。
交接政权的末日掌权者很多,德川庆喜,算是外部条件最苛刻、作为也相对开明,所以结局也比较好看的一个。自己对新时代也挺配合。这是一个末日掌权者比较好的结果了。
换个谁搁他身上,未必做得多好——最多是在新时代,为幕府派多争取些权益罢了。
至于私德,他算是很不过问政治的人了。油画、摄影、开汽车,很新潮的一个人。从小接受很正规的教育,人还挺端正的。
总之,德川庆喜各方面的条件来说,符合一个傀儡老大的全部,是无可替代的人选,这也是为什么李鸿章会提出,要么德川庆喜来九州岛,华军可以退到福冈和久留米以西地区去,要么,就让日本政府将整个九州岛割让给华国,作为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赔偿。
李鸿章在此前和华皇达成了共识,获得了华皇的首肯,但是此后的进程,华皇全权交给李鸿章和轩建章两个人掌控,这次对下关城发动攻坚战,主要是因为华皇临时来了电令,为了配合华皇在欧洲的外交,而展开的战役。
轩建章拿下了下关城之后,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旅第一团驻守下关城,华军第一野战师第一旅第二团驻守北九州城,两个团互为掎角之势,而西乡从道在下关城外围重新集结军队的同时,火速向日本京都请求增添兵马和粮草,准备反扑,双方的第二波大战一触即发。
“你那边情况怎么样?”李鸿章亲自拨通了轩建章的对讲。两个人一个在下关城,一个在长崎城,却仿佛在身边一样。
轩建章和李鸿章用的已经是无线电对讲,华国在电子通讯上,走在了整个时代的最前端。
“很好啊,大军修整已经结束,弹药也够支撑一次高密度的战役。”轩建章答道。
“你不要掉以轻心,我听说,英国人和法国人已经在帮助日本从欧洲运送军备过来了?是不是?”李鸿章提醒道。
华国在日本的统计局,有单人负责,但是军方的轩建章要比李鸿章知道的更快,更详细,所以,李鸿章不是很肯定。
轩建章点头道:“是的,听说运送了大批的军备,看来又是英国人借钱给他们了。”
没有海军保障,就是这样被动,李鸿章沉默了几秒钟,问道:“那你有把握再赢一次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