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魏能臣阅读> 第1661章 最高层次的政治博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1章 最高层次的政治博弈!

最合适的挂帅人选,自然非萧逸莫属了,出道二十多年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指挥大军作战的经验极为丰富,应付眼前的危局绰绰有余!

最不适合挂帅的人选,同样也是萧逸,权倾天下,功高震主,如果让他再立下新的战功,实力进一步增强,谁还能制约住萧氏呢?

曹丕思前想后,还是希望派一位宗族将领出征,牢牢掌控住兵权,以此来制约萧氏、士族两大集团,确保大魏江山永固,可是派谁为好呢?

第一代宗族将领里面,曹仁、夏侯惇、夏侯渊都已经作古了,只剩下一个曹洪,因为当初站错了队,大魏建国之后倍受冷遇,仅封一个有职无权的征东将军,以至于抑郁成疾,据说病的连床都下不来了。

就算曹丕肯放下成见,重新起用这位族叔大人,只怕曹洪也无力征战沙场了,至于二代宗族将领里面吗,可托重任者甚少啊!

“文烈、子丹两位将军,蜀汉犯我疆土,前方战局吃紧,对此你们有何看法啊?”

曹丕的目光落在了曹休、曹真两人身上,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骠骑将军,其地位等同三公,领兵出征也是责无旁贷的。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人不仅是宗族将领,还很早就投靠自己了,帮着争夺世子之位、继位大魏王、又篡汉称帝,政治上非常可靠,至于两人的能力吗……

“如今国家有难,为将者责无旁贷,臣等愿为陛下赴死,统兵出征荆州,与关羽决一死战!”

曹休、曹真对视一眼,双双下跪请令出征,言语中却有一股悲壮之意,因为他们有出征的勇气、有赴死的决心,却没有获胜的把握!

在二代宗族将领里面,他们的确是佼佼者,曹操活着的时候,也费了不少心血培养二人,想着留给儿子保驾护航之用,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在曹营诸将里面,曹休、曹真只能勉强算是二流将军,战功没立下几件,败仗倒是吃了不少,尤其是建安九年的荆州争夺战,数次惨败于刘备军之手,折损了大量的兵马!

要不是曹操有意袒护,两人早就按照军法斩首了,死罪得免,活罪难逃,两人受罚当了几个月马夫,天天煮马料、扫马粪,几乎成为军中笑柄了。

大魏建国之后,曹丕大力提拔宗族将领,曹休加封大将军,曹真加封骠骑将军,以此制约萧逸在军中的影响力,那知道适得其反,此事引起了很多将领的不满,暗中讥讽二人为:裙带将军、马夫将军!

曹丕也落个‘不辨贤愚,用人为亲’的坏名声,非但没能控制住军队,反而让异姓将领们更加离心离德,也更加倾向于萧氏了。

曹休、曹真也想改变这种局面,可惜迟迟无法成功,不是二人不够努力,也不是二人贪生怕死,或者没有进取心,而是有一些东西非人力可以改变的。

简单来说,将领或许可以培养,帅才只能是天生的,智慧、勇敢、狠辣、机敏、魄力……各种品质缺一不可,故而历史长河之中,真正的帅才屈指可数:白起、王翦、韩信仅此而已,卫青、霍去病都难以位列其中!

将、帅的区别在于,前者受人驱使,只能冲锋陷阵;后者则独当一面,号令百万雄兵,且有克敌灭国之功!

曹休、曹真心中清楚,虽然他们的官爵很高,可是在军中威望不足,根本无法号令那些骄兵悍将,再对上诸葛亮、关云长这般厉害的对手,别说沙场获胜了,能活着逃回来就不错了。

“两位将军忠勇可佳,不亏是朕的股肱之臣,很好、很好!”

曹丕笑着称赞二人,心中却是一片苦涩,也打消了派他们出征的打算,这是大魏开国第一战,绝对不能打败的,更不能败在宗族将领手中!

另外吗,曹休、曹真好歹是将才,留着还能牵制一下萧逸,如果不幸战死沙场的话,自己就更无可用之人了,那对曹家极为不利!

这可就难办了,宗族将领或是老病缠身、或是能力不足,没有一个挑得起重担的,又靠谁来挂帅出征呢,难道非得上门求那个人吗?

“老臣斗胆启奏陛下,眼前这种危机局面,恐怕只有太师大人出马,才能够转危为安了。

太祖武皇帝临终说过:太师是我大魏的周公、霍光,有擎天护驾之责任,如今邦国有了危难,陛下派太师大人出征,于公来说合情合理,于私亦是遵循孝道!

如果陛下不便下旨,老臣愿意前往无愁侯府,好言安抚,化解矛盾,太师亦是深明大义之人,一定会为国家披挂上阵的,如此外患可解,内忧可除,陛下才能稳坐龙庭啊!”

……

进退两难之时,程昱出来进谏了,身为开国元老重臣,他的话绝对有份量,也的确出于一片好心!

一面搬出先帝遗令,给曹丕找台阶下,一面以言语暗示,派萧逸出征的好处,以及不派萧逸出征的隐患……

大魏帝国的百万雄兵,起码半数控制在萧逸手中,别人是调遣不动,也指挥不了的,就算皇帝下旨也没有用,这些骄兵悍将只认萧逸的军令!

换而言之,如果派别人挂帅出征,只能调遣忠于曹氏的兵马,南下与敌军浴血厮杀,不论胜败都会损失惨重,而萧氏的兵马留在后方,却很好的保存了实力!

大战结束之后,曹、萧两边的兵力对比,就会从原来的五五开,变成了三七开、甚至是二八开了,此消彼长之下,曹氏江山还能保住吗?

“嘶!--嘶!”

曹丕也是聪明人,很快领悟了其中深意,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看来为了大魏江山稳固,只能派……不对,是请萧逸挂帅出征了!

问题是,先前自己利用皇冠、龙袍之事,试图狠狠的打压一下萧氏,没想到弄巧成拙了,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今要想请萧逸出征,必然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行!

如果萧逸自行回到朝堂,再主动请缨出征,自己付出的代价小一些,皇帝的尊严也能保留几分!

相反的,自己主动求上门去,不但要大失颜面,还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权衡利弊之下,曹丕决定咬牙坚持一下,决不能轻易的服软认输,自古只有臣子错,没有天子错!

“众卿家之言,容朕慎思之,今日暂且散朝吧,明天再好好商议此事!”

“可是陛下,救兵如救火啊?”

“朕说过了,明天再商议此事,谁还有异议吗?”

“臣等遵旨!”

曹丕宣布散朝之后,返回后面寝宫去了,一夜一天不眠不休,身体有些支撑不住了,精神上更是备受煎熬,难怪父亲生前常说自己折寿了,有这样一位强势的臣子,任谁也得少活几年啊!

文武群臣面面相觑,只能叹息着离开了皇城,私下自然少不了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认为,皇帝的心胸太狭窄了,宁可让敌军攻城掠地,也不派太师大人出征,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吗?

须知没有江山,谈何脸面啊!

有的大臣认为,太师大人也有不对之处,因为受了一些委屈,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躲在府中不肯上朝,这未免太义气用事了吧?

也有一些聪明人看出来了,这不止是义气之争,更是曹丕、萧逸精神上的较量,看看危机来临之时,谁更能沉的住气,谁对这个国家掌控力更强!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上位者,故意的把国家弄乱,或者让国家陷入战争中,以此来打击自己的政敌们,进而消除内部隐患,而后再开创出太平盛世,用一句话来概括:天下大乱,才能天下大治!

不过这样的上位者,必须有大智慧、大毅力,以及逆转乾坤的手段才行,否则就是引火烧身了,后世一位挖大运河的皇帝,就是失败的典型例子!

于是乎,一场最高层次的博弈开始了,好在没有形成持久战,短短几天就分出胜负了。

六月十六日,荆州再次送来急报,关羽一面猛攻襄阳城,一面分兵攻打宛城,并派游骑兵渗透进入汝南郡,距离许昌城不过两百余里了。

文武群臣无不惊骇,聚集在麒麟殿上,请求派大师大人出征,而曹丕托病不出,隐于深宫之中,且不准任何人进寝宫探视!

无奈之下,群臣又前往无愁侯府,请求太师大人上朝,萧逸亦闭门不见,证明自己仍在‘闭门思过!’

六月十八日,汉中郡也送来急报,诸葛亮指挥一十五万人马,分三路攻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守军正在与之激战,请朝廷火速增派援兵!

曹丕闻讯之后,在寝宫中踱步良久,几次走到了大门口,又咬牙退了回去,不肯与文武群臣相见!

六月二十日,荆州再次送来了急报:趁着关羽攻打荆襄之际,江东大都督陆-逊提兵八万,大小战船两千余艘,进驻到了江夏郡境内,大有坐观成败,浑水摸鱼之意!

这下曹丕坐不住了,一旦蜀汉、孙吴联手北伐,曹魏政权就真的危险了,于是出寝宫于群臣相见,商议出兵迎战之事!

更准确的说,是如何把萧逸请出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