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啸直视着王承恩那复杂的眼神,心下不觉咯噔了一下,已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眉头微皱,随即脸上堆起微笑,对王承恩延请道:“好,那就请王公公请入内厅,与本王叙话。”
随及二人入得内厅,李啸与王承恩分宾主坐下,命人看茶后,便屏退众人,闭门密谈。
“公公,有何紧要话,但请对本王直言便是。“李啸轻声道。
王承恩轻呷了一口茶,沉声道:“平辽王,朝廷现在有一事,咱家想对平辽王言明。”
“哦,却是何事?”李啸神情一凛。
“唐国公,前段时间,清廷秘密派了使者过来,想与我大明议和,现在,朝廷正在与清虏使者商谈议和条款。”王承恩手捧茶杯,用一种平静的语气,淡淡地说道。
李啸的神情,一下子就僵住了。
最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李啸原本以为,自已在扫灭金州,攻下赫图阿拉之后,一定能给崇祯皇帝强大的支持,让他在辽西虽然损失了十三万精锐明军后,还能有自已这颗坚强倚柱,可以成为依靠,不致于对强悍善战的清人丧失了信心,从而被胁迫议和,却没想到,这历史,竟然还要与先前一样,明廷最终还是,开始与清人开始了议和。
看来,明朝的十三万精锐被清人消灭,给他们带来的打击太过沉重,明廷在清人的威压下,估计已成惊弓之鸟了。
当然,与历史上真实的议和相比,现在的议和,对明朝有利许多,必竟是清人派出使团来到明朝,主动请求议和的,这样的结果,十分有利于明朝讨价还价。
只不过,李啸之所以这般反对议和,其实也还是有一点私心的。
那就是,李啸希望,明廷能站在自已一边,哪怕明朝再无用,再孱弱,也是一个可以拉拢的对象,能为自已分担一部分压力。
这才是李啸返回山东后,立即给崇祯皇帝写信的原因。李啸希望自已的打气,能让皇帝拒绝清人的议和,使清廷不能从明清战争中脱身,转而全力对付自已。
而现在,随着明清正式签订协议,自已这个愿望,只能化为泡影了。
因为,李啸知道,明朝与清虏议和,必定会给清虏提供岁银与贡金,同时还会与清人展开边贸,这对于清人的壮大恢复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清人为什么急于与明廷展开议和的根本原因。
而由于贡金与贸易,清廷的力量一定会迅速恢复,再加上没有明朝这个后顾之忧,接下来,清人可以集中全部力量,与俄罗斯帝国一起,来对付李啸。
而明朝在经历了松锦大败后,急需一段休整恢复的时间,对清廷主动提出的议和之请,基本没有抗拒之理由。而相反地,明廷看到清廷要与自已议和,转而集中全力对付将来对自已威胁巨大的李啸,可能还会暗中欣喜与庆幸吧。
现在看来,在明清议和之中,最为吃亏的,便是自已了。
毕竟,明清双方都可以从这份协议中获得利益,明廷可以获得和平,清朝则可获得钱财,而唯一利益受损,且将会被满清重点针对的,只能是自已。
李啸在心下感叹,那鞑酋皇太极,真真用心险恶,算计得很准哪。
只叹自已一心为国,甚至亲率主力去劳师远征,却落得这般算计,简直有些悲凉。
想到这里,李啸已然什么都明白了,他苦笑一声,淡淡道:“朝廷真是用心良苦啊!一边与鞑子议和,一边还担心李某会心存不满,才专门给李某封了这平辽王的爵位,来平复带给本王内心的伤害吧。”
听了李啸的话,王承恩脸上顿时显出尴尬之色,他喃喃道:“平辽王果然洞查敏锐,咱家复之何言!只不过,这也是朝廷中众多显臣的共同决策,皇上也有无奈之处……”
“好了,公公不必再说了。”李啸冷笑一声,打断他的话:“朝廷既已做了决断,李某做为大明臣子,理当遵从朝廷决定,再说更多,复有何用。“
“平辽王……”
“好了,劝告的话,真的不用多说了,本公遵从朝廷的决定。公公远来山东,一路辛苦,本王另有程仪相送,还望公公勿要推辞。”
王承恩脸色十分复杂,脸上挤出的笑容,也十分尴尬,他轻咳一声,回道:“唉,平辽王一片心意,其情挚挚,咱家若是不领,是为却之不恭了。”
李啸微微一笑,随即命人送上雪花纹银3oo两,让王承恩收下,随后两人又闲聊天了一阵,王承恩才告退而去。
李啸对王承恩的其余随从也十分大方,也对他们各按品阶给予差赏,故众人无不喜悦。
王承恩等人离开后,李啸随即让自已最亲近的两名幕僚陈子龙与姜曰广二人,一道入内厅议事。
二人入得内厅,分宾主而坐后,李啸立刻把朝廷正与鞑子议和的事情,对二人说了一遍。
一时间,内厅的气氛一片肃然。
陈子龙脸露愤然之色,率先开口道:“平辽王,想来我军远征清朝内地,立得偌大功勋,可谓是大扬国威,大挫敌虏之锐气,本以为这般功绩,可以让朝廷放心,以绝其与清人偷偷议和之念,却没想到,明廷竟还是被清人打得吓破了胆,偷偷地开始与其议和。以学生看来,朝廷今日加封大人为平辽王,无非是想通过这样,看似十分难得的异姓封王方式,来平息下大人的不满与愤怒罢了。可叹大人为国征战不休,朝廷却在后面拖后腿,使绊子,总难避朝廷之中一众小人的猜忌之心,朝廷此举,真真令人齿冷也。“
姜曰广也在旁边补充道:“平辽王,在下亦是这般认为。现在明清议和,那皇太极便可全力来对付我们了,而且还有贡金与边贸为清虏输血,皇太极这一手算盘,打得倒是精哪。“
陈子龙又压低声音道:“李大人,依学生来看,要不趁朝廷与清庭尚未谈妥之际,立即向朝廷表明态度。若朝廷不改变对清廷议和的想法的话,那我军将……“
说到这里,陈子龙压低声音,没说下去了。
李啸脸色平静,仿佛没有任何表情。
姜曰广见李啸不表态,则亦压低声音道:“李大人,若担心兵迫京城以清君侧,在国中影响太坏的话,学生倒以为,还有一计可施。那就是,在清使团队从京师北返后,派我军将士,假扮盗匪,将整个清军使团与明廷回访团队全部截杀。从而让明清议和的希望彻底毁灭,让皇太极始终无法从对明战争中脱身。“
李啸还是没有说话。
只不过,他的眼神愈发阴沉得可怕。
这二人的意见,在李啸看来,无异于火上浇油,大大激化矛盾,是绝对不可采纳的。因为无论采取他二人谁的意见,如果李啸这样做的话,可谓与明廷彻底撕破脸皮了,也许对于自已来说,只剩下起兵自立为主一条路可走了。
李啸现在还不想这样做。
现在的李啸,因为改组军队,装备新式武器,开拓南洋荒地等事项,已将他手上的数千万两银子的财力,基本花了个罄尽。
现在的李啸,财政上还是相当紧张的,毕竟大把的钱财花了出去,要见到效果,可能还要个两三年时间。
这两三年时间,李啸必须小心翼翼地控制财政与支出,防止财务崩溃,在军队转型完毕,且土地开发初步完成后,再开始向外大力拓展,方为合适之举。
所以李啸认为,如果真要现在一时冲动,同时与明朝与清朝一同为敌的话,且不说兵力上会相形见绌,财力上也是再难于支撑,除非把手下军队变成李自成那种流寇模式,以战养战,用中停地掳掠夺与裹胁,来发展壮大自已,而这是李啸所绝对不接受的。因为他若这样一做,且不说先前积累的英名毁于一旦,也等于是把自已,放在国中全部的官僚与将领的对立面上了。
而且,李啸现在还在利用与明朝的大体平和的关系,不停地从明朝国内转移人口,把这些源源不断的汉族人口,有如种子一样不停地充填到南洋与东北亚各个新建省份中,以进一步壮大自已的实力,强化自已的力量,直到将来,让一个由自已用心塑造,全新的、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有初步近代模式的汉人帝国,在世界面前,峥嵘崛起。
换句话来说,现在的李啸,实力还尚未到可以与明朝彻底撕破脸面,完全对立的状态,既然如此,那李啸实际上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姑且承认现状,接受这个明朝赐下的平辽王爵衔,默认明廷与清朝签下议和协议。然后在这两年里,继续发展壮大自已的实力,顺利实现军队转型,以及对手下各统治地域的进下开发与控制,这才是李啸最为迫切的任务。
李啸相信,就算明朝与清朝达成议和协议,清朝想在这两年里,就发展到能完全压制自已的状态,还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李啸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二人,不必再说下去了。
然后,他淡淡道:“二位,本王认为,现在我军财力有限,军队还未完全转型,还没有到能与朝廷彻底撕破脸皮的程度,故而,继续对朝廷何持表面上的的恭敬与遵从态度,才是我等唯一可行之策。我军现在的根本大计,还是要继续完成军队转型及训练,还有继续从国内移民,把南洋与东北亚开发好,这些事情才是真正的重要与关键所在。本王相信,只要我军实力进一步壮大,将来还怕没机会改变现状么?“
听李啸这样说,陈子龙与姜曰广二人皆沉默了。
不过,很快陈子龙便接话道:“李大人能考虑长远,暂作潜伏,亦是好事。我等可以利用这两年的时间,好好发展壮大自已的实力,等到南洋与东北亚等地一切都稳步发展,并开始有固定产出,财政也不再紧张之际,再开始图布天下,却是更加妥当。“
姜曰广也点头道:“卧子所言甚是,现在我军保持守势,再徐徐拓展,确是更加妥当之举,以学生看来,我军现在最为首要的任务,要要确保海参崴堡快速修好,估计明清议和之后,皇太极要进攻的首要目标,便是海参崴堡了。“
李啸很同意两人的说法,他点头道:“二位说得甚是。现在海参崴堡才刚修了内城,外城才修了一半,还需要加紧修建,争取在明清议和谈定之后,便能顺利完工。然后,在海参崴堡完工后,本王还要再调派平南镇丙营兵马,前往海参崴堡,以加强当地防御,确保海参崴堡固若金汤。“
李啸说完这话,姜曰广突然象想起了什么一样,对李啸笑道:“李大人,我等自辽东返回,已有两个月了,那被我军俘虏的清廷宗室巴布海,和在图库拉山崖投降我们的清廷户部参政索海,二人现在均在登州无所事事,却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李啸哦了一声,这才想起还有这档事来。
原来自返回山东后,李啸有大堆的事情要处理,又要关心松锦大战与明清议和等事,如何安置巴布海与索海二人,倒还真的一时忘了。
这两个人,已然彻底背叛清廷,现在就是李啸放他们逃回,他们也没胆量回去了。只不过,这两个人都是才能平平之辈,那索海更是因为坠马而成为了残疾,已然不能再如他们手下投降的军队一样,被李啸洗脑改造后吸收入军,那如何安置他们,倒还要好好考虑一下。
李啸想了想,便道:“这样吧,让这两人以我军退役人员待遇安置,全部送到澳洲,就在那里当个普通百姓过日子算了,反正对于他们来说,本王没有取他们性命,给了他们活路,已是足够仁慈。他们将来,就在当地,娶个汉人女子,养家糊口过日子吧。“
随后,就在李啸,安排巴布海和索海前往澳洲安置之际,明廷派出的回访使者团,也跟着清朝使团,来到了沈阳城中。
望着沈阳西门上,那用满汉双语书写的“盛京“二字时,主使马绍愉,与副使李御兰,不觉皆是感慨万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