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铁血宏图阅读> 第340章 改变(第二更,求推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0章 改变(第二更,求推荐)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o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读过《十万个为什么》树立起了基本的科学观念!”

闭上眼睛,朱宜锋想到多年前与一个朋友酒后对少年时的回忆,对于身处闭塞的内6,童年即没有各种新潮的玩具、衣服,也没有公园、少年宫之类的场所,唯一陪伴自己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书。 尤其是那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当年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也喜欢看这套书,喜欢一起在夜空中寻找星星,冬天时寻找最亮的天狼星,夏天则是北斗七星,打扫秋天的落叶的时候会想:叶子总是正面朝下,是因为正面密度比较大。冬天的时候,同样也会指着脏兮兮的窗户上的结的冰,说:“看,果然是六角形的!”。

甚至还在家里做着各种小实验,曾经也把家里搞成一团糟。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而少年时所有对科学的向往,都是那套书带来的!

在这个时代更需要一个套《十万个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更为闭塞,更为保守,需要人们更具有基本的科学观念。

没错,这个时代的人们更需要启智。

而启智,开启对科学的好奇心,正是《十万个为什么》所给予的。《十万个为什么》算是一种启蒙读物,那种以问句为每篇标题的形式对于少年儿童有着很大吸引力,内容也涵盖极广,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等学科常见的问题。满足了一个儿童对于世界的大多数好奇心,也培养了他们科学看待事物的眼光。

这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没错,一定要编写一套,一定要编写一套,将来每一所学校,都至少要一套,要让每一个孩子至少都有机会看到它……”

就像是灵光一闪,朱宜锋意识到这样一套看起来非常普通的书,对于这个老朽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至少有一代人,可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当然如果这套书能够创造了一大批小时候励志成为科学家的孩子,那怕只要其中有o.ooo1%的孩子在他长大后也有如此追求,那便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同样也是对这个国家有益的。

可是显然这样一套书,并不是朱宜锋所能编写的,尽管在自己的大脑中“存储”着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但却并不符合这个时代,很多问题是这个时代的科学水平无法给予解答的,但是却可以给予一定的建议。

“煤气是从哪里?”

“为什么煤气总有股臭味?”

“冬天为什么容易生煤气中毒?”

“一勺糖为什么能把整杯水变甜?”

整整一个下午,朱宜锋一直在书写着那些看似浅显的“为什么”,相比于其他任何事物,也许这是更为重要的,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套书将会开启什么?它将会开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将会给这个古老的民族注入什么?

它所能带来的正是这个民族所欠缺的,可以说缺乏科学精神是化的最为致命的缺陷!

而这套可以让人学会思考,能够让儿童用科学眼光去看待问题的书,在未来将会被送到中国的每一所学校,几年之后,当有能力创办义务教育的时候,这套书将会影响到中国的每一个孩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套书将会慢慢的改变着一切。

尽管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更不能理解朱宜锋的想法,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些事情。

这本书会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科学充满好奇,对世界充满好奇,最终,正是那好奇心,改变他们的心态,改变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会慢慢的改变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以及这里的人们,最终所有的缺失都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间,慢慢的得到改变。

“到那时候一切都将会被改变!”

于心底喃语着,想到未来的改变朱宜锋的心底异常的激动,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在另一个时空中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oo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而这也正是朱宜锋所要致力解决的。但是如何解决这一切呢?

“教育!教育才是解决一切的问题的根本!”

只有教育!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解决这一切,否则即便是给所有人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恐怕也看不懂,更不可能引起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但是普及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必须要解决的是师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就是容谈。

按后世的统计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开科一百一十二次,进士一共录了26849人,平均每年约97人。又有多少举人呢?十万余人,平均每年也就四五百人。现在全国的进士、举人有多少?

尚不足万人!

那就有多少秀才呢?

“……年岁各异,下至十几岁长至七十余岁高龄的秀才大应不下数十万人,以湖南为例,湖南贡院有考棚85oo间,每次乡试时,实际参加考试的考生为8ooo人……”

在回答汉督的这个问题时,身为礼部主事的林治平特意瞅了一眼汉督,难不成汉督准备重开科举?

不过现在想要重开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至少现在于武昌没有合适的地方考试,武昌贡院与武昌城一样皆毁于贼之手,重建时汉督于7oo亩武昌贡院旧址上建的是文山义熟。

这事儿不好办啊?

“也就是说各省差不多有1万秀才,平均五十个童生里取一个秀才,全国差不多有2o万秀才,全国有童生千万……”

若当真如此的话,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可真不少,千人童生……确实不少了。

“主公,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湖北、湖南皆是文风兴盛之地,而北方诸省则是文明不盛,其读书人自然相对较小,以臣看来,全国秀才应不过十万,童生不过六百万!”

6oo万也不少啊!

从烟盒中取出一根香烟,点燃香烟,朱宜锋默默的寻思着,若是全国有6oo万童生的话,那么确实有推行义务教育的可能——6oo万童生接受的或许是传统的儒学教育,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为聪明的人才。

这一点是工部学堂、礼部学堂武昌专门学堂中接受西式教育的少年身上得到充分的印证,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英语,学会数学以及其它现代知识,现在府中的许多官员,虽说也是童生出身,但是在最长一年的培训中,他们同样能够学会许多现代知识。

毫无疑问这些人大都是智力极为出众的人,否则他们的家人也不会送去读书,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得起书,但凡寒窗苦读者有几个蠢人?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必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数学、地理、基础物理等科目,从而也就有了可以教授他人的学识。

进而通过他们去培养一代新学生,从而为将来的变革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教育上的全面改革,谈何变革?

“若是把这6oo万童生变成6oo万教师的话……”

那么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于中国推行全面的义务教育。当然,于现在的中国推行教育并不需要6oo万教师,只需要其中的两百万人,就足够于建立普及到全中国每一个人的义务教育体系,令每一个适龄儿童可以接受教育。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2oo万人将是新政府的拥护者,利益决定了他们会成为新政府的拥护者,因为他们领取着新政府放的俸禄。

不仅如此,他们以及他们的学生们都会成为未来新政的拥护者,从而减轻将来变革所面对的压力。教育可以改变一切,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国民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出一大批新政的拥护者,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国家。

“裕达,我有一个想法……”(未完待续。)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