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以你的见解来看,这座城镇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攻破?”
事情的进展跟阿庇斯预料的一模一样,屋大维没有接受“和谈”,他继续占据着安科纳,以高卢军团对峙。看样子,誓死捍卫他凯撒之子的名号。而阿庇斯也便顺应了他的要求,带着大军,围困了安科纳城。但是由于这座城镇是海港城市,港口就在城市边上,被城墙保护着,屋大维可以依靠海运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这让围城变得十分困难,因为城里的士兵只有八千人左右,而城外围城的大军却有数万之众,每天军团消耗的口粮是城里的数倍之多,尽管阿庇斯获得了卡斯托尼地区,但是长时间围城,对于自己财力物力的消耗,也是巨大。这原本就是一支靠高利贷组成的军团,最忌讳的便是长时间的拖延战。
“不好说,阿庇斯,或许一个月,或许半年,没有海军的封堵,屋大维可以依靠海上,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
小克拉苏和阿庇斯站在城外一处制高点,俯瞰着安科纳城城外的情况,研究着攻城的策略。
“这正是我所担心的,尽管城里只有数千守军,但是他们都对屋大维十分忠诚,而且,能够在那样惨烈的围歼战里杀出重围的,肯定也不是普通的士兵,都是一群能征善战的罗马老兵。强行攻城,估计会有严重的伤亡。”
阿庇斯皱起眉头说到。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这场围攻战最重要的是海军,只要海面上围困安科纳一个月,这座城市必然因为粮食穷尽而不战自败。但是,海军一时半儿过不来。阿庇斯的地中海海军舰队此时在撒丁岛和奥斯蒂亚港一带。也就是意大利西海岸。
而安科纳在意大利东海岸,想要封堵安科纳港,就必须将舰队从西海岸调至东海岸,但是这中间必须经过西西里的墨西拿海峡,或者绕过西西里,进入布林迪西一带,再北上,来到安科纳。而安东尼一周前宣布他已经掌控了西西里,也就是说,所有经过西西里的船只都必须经过他同意。
阿庇斯剿灭屋大维,对于安东尼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安东尼虽然也不喜欢屋大维,但是他宁愿屋大维长期在阿庇斯的地盘上待着,这样,相当于在阿庇斯的胸口插上了一把尖刀,日后,他想征服北意大利的时候,便会轻松许多。所以,所有经过西西里的船只,安东尼都把它拦截了下来……为了不和安东尼撕破脸皮,阿庇斯也无奈只能命令舰队原路返回。
于是,安科纳窘境便出现了。
…………
“拿好了,这是图里努斯的亲笔信件,把它交到罗马元老院元老哈德鲁姆的手中。记住,一定要亲手交到他的手中,如果遇到有人想要翻看它,便烧毁它。”
夜里,从安科纳驶出的小船上,马西纳斯将一份绝密的文书交到了自己最信任的扈从手里,随着深夜降临,船只和船上的人,悄无声息的消失在茫茫黑色的大海之中。
几天后,安静的罗马城,暗潮汹涌……
“这可是一件大事,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我们必须联合更多的人。”
密室里,哈德鲁姆将莎草纸卷轴铺开,屋大维的亲笔书信让这位祖国的“父亲”震惊。同时,他也知道,这是反击的唯一机会。事关重大,哈德鲁姆不敢独自筹办这件事,决定拉上更多的同盟,那些还在罗马忠于屋大维的人。
“但是在我来之前,马西纳斯阁下一再嘱咐,这件事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要我转告你,现在的罗马,已经不是昔日的罗马,许多人,包括原先站在凯撒一边的人,也已经投靠了阿庇斯,这件事最好不要让太多人参与。虽然,参与的人越多,成事的可能性越高,但是风险也越大,因为不能保证每个参与者,都是我们的人,只要有一个人告发,计划便要全部销毁。”
扈从诚实的转达着屋大维助手马西纳斯的话。这也让哈德鲁姆的心情更加忐忑不安了起来。信上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屋大维驳斥阿庇斯破坏共和制度,想独裁统治的言论。包括提及了阿庇斯的禁卫军和内阁。屋大维欲将这些事实告知民众,让所有罗马人都知道阿庇斯真实面目。而要哈德鲁姆做的,便组织民众到公民广场,公开宣读这封信件。当然,宣读必须以元老院的名义宣读。为此,如何组织民众,如何避开阿庇斯的禁卫军,秘密集会,成为了哈德鲁姆眼下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
“好吧,这件事交给我了,告诉凯撒,我会尽力完成任务。”
哈德鲁姆是屋大维早期清理元老院后安插的眼线,也是屋大维最信任的手下之一。阿庇斯进城后,昔日屋大维的手下,便成为了阿庇斯的敌人。哈德鲁姆知道,自己只有继续忠于屋大维,才有活下去,并且继续过上这种权利双收生活的可能。否则,多少原本便支持阿庇斯的人,便会被提拔,踩着自己的尸体上位。这便是血淋淋的争斗。
信使离开之后,哈德鲁姆站在前厅,望着头顶那漆黑无边的天幕,心情无比沉重。
忠诚还是背叛?他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继续忠诚于屋大维。因为他看到背叛者的下场,那个在此前背叛阿庇斯,投靠屋大维的海军军官——布诺狄乌斯,最终,既得不到屋大维的重用,也得不到阿庇斯的宽恕,在阿庇斯浩浩荡荡进入罗马城时,那个卑屈的海军指挥官带着仅剩无几的财产试图逃离这座城市,却被高卢军团的大兵杀死在了半路上。选择立场,只有一次机会……在其最困难的时候,你投靠了他,便能获得他的信任与支持,而看到自己的靠山大势已去,再倒戈的投靠对方的人,不仅得不到对方的信任,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这点,无论是阿庇斯还是屋大维,都是如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