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同志,有一股法西斯正在接近,什么时候打?”
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以北125公里的一处密林里,埋伏了一个营的苏联红军。
这个营隶属苏军西方面军第19集团军,由一名叫米哈伊尔·米海洛夫的少校指挥。
早在德军进攻之前,驻守在波洛茨克和明斯克要塞区之间的第19集团军,就已经在两个要塞区之间的空隙地带构筑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
在一些德军必经之路附近的森林里挖掘战壕,已经是最基本的做法。为了增强这道临时防线的防御能力,第19集团军司令员科涅夫还下令在公路旁边设置反坦克火力,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地区设置了一些暗堡,防止德军从两个要塞区之间的地带突进苏军的纵深。
不过,这些防御工事完成了不到一半,德军就已经开始对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前线发起了全线攻势。
德意志国防军第3装甲集群在霍特将军的指挥下,集中了优势的兵力,对波洛茨克要塞区和明斯克要塞区之间的空隙地带推进,企图从这一片防御工事较少的地带,在苏军的战线上打开一个缺口。
在之前的战役里,取得满意战果的霍特,似乎对这场攻势充满信心。【】他将自己手头上最为精锐,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两个装甲军——第39装甲军和第57装甲军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
这两个装甲军,将手头上所有的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都集中起来,在最新的四号坦克F型(换上了kwk40坦克主炮)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波洛茨克和明斯克之间的地域行进。
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是由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将军指挥的第19集团军,卢金将军指挥的第16集团军也会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援助。
科涅夫这个名字,相信熟悉二战历史的,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卫国战争中,公认表现最好的苏军将领非朱可夫莫属,然后就轮到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那堆了。
朱可夫的才能,在1939年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战役)的时候就已经为人所知,他和军事委员曼图洛夫一起,在哈勒欣河地区消灭了日本侵略军,粉碎了日军入侵蒙古继而入侵苏联的计划。
而科涅夫这个名字,在此时此刻,依然不是太出名。他只不过是一个新编集团军的指挥官,军中的地位和名声并不算显赫。
政工人员出身的他,作战经验也不丰富,就连兼职政府高官,但参加过诺门罕战役的曼图洛夫,就作战经验而言,都能和他相提并论。
“等靠近了再打。”米海洛夫少校从微弱的引擎声里,判断出德军坦克的数量和距离。
在德军数量庞大,距离又不接近的情况下,这个单兵作战素质不高,兵力又占劣势的步兵营,很难在这场交锋中占到上风。
逐渐地,四号坦克发出的“隆隆”的声音越来越明显。在苏军的阵地里,甚至还能隐约地听到德军士兵的脚步声。
忽然间,刮起了一阵大风,茂密的树林里,成千上万的,高大的树木开始随风摆动。树叶摩擦时,发出了阵阵的,“沙沙”的响声,似乎在预兆着,一场血战即将来临。
德国人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密林中的危险,他们抬头挺胸,趾高气扬地,在一个混装坦克营的带领下沿着密林旁边,那条泥泞的道路,向东前进。
有的人,甚至毫无顾忌地,唱起了他们熟悉的军歌,这样只会增加他们被发现的机会。看着眼前这片自然的景色,看着队伍前头高举的万字旗,那些留着日耳曼血统,身穿灰色军服的帅哥们,还真以为这片土地是属于他们的。
“同志们,听我的命令,随时准备战斗!”米海洛夫少校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托卡列夫TT手枪,盯着逐渐靠近的德国坦克。
当德军坦克靠的够近,几乎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时候,米海洛夫果断地下了命令:“反坦克连,瞄准那几辆坦克,打!”
米海洛夫的步兵营,本身就拥有一个反坦克排(2门ZIS-3反坦克炮)。
因为防守重要地带的缘故,科涅夫又给他增援了一个反坦克连(4门ZIS-3反坦克炮,2门ZIS-2反坦克炮),使得米海洛夫的手上有8门反坦克炮的火力。
苏军的反坦克炮手,准确无误地,瞄准了带头那几辆德军坦克。8名炮手,在接到开火的命令之后,毫不犹疑地扣下了扳机。
“轰!”的几声,密林两旁忽然出现了几处火光。德国佬还没反应过来,前面几辆坦克已经被打成了废铁。
“有埋伏!”一名德军中校掏出了手枪,大声地叫喊着。
其余的德国坦克,纷纷转动了他们的炮塔,尝试找出那几门在暗中“放冷箭”的反坦克炮。
然而,德国坦克的车长们,还没找到目标,杀得眼红的苏军反坦克炮手们,又锁定了另外的一批猎物。
“轰!”的几声,又有几辆涂有铁十字标志,还有H字母(H代表霍特)坦克被苏军的穿甲弹击中。
两轮炮击一下来,一个整编的德国坦克营一下子就被打掉了一半。前方带头的几辆四号坦克,全部都被击毁,仅剩下几辆战斗力弱鸡的二号、三号坦克在后面凑合。
然而,德国人的噩梦,这个时候才算开始。当后方的步兵上前增援的时候,苏军步兵营的战士们,忽然用密集的机关枪、步枪火力,迎接德国侵略者的到来。
面对着密林里,忽然冒出来的苏军,身上流着日耳曼“高贵”血统的德国士兵们并没有退缩。
他们手握步枪和冲锋枪,前赴后继地,冲上前去,奋勇抗击。不过,他们还没有看见敌军的踪影,就倒在了密集的机关枪火力之下。
德军指挥官就聪明得多,刚才高呼“有埋伏”的那个中校军官,一下子就躲在了“钢铁掩体”的后面。
他探出头来,在密林里看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敌军的踪影。只见一个营的苏军,在茂密的森林里构筑了战壕,在一座树木不怎么茂密的小山丘上,“藏”了几门反坦克炮,还有几挺重机枪,显然是有备而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