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所指,大意所向,新宋之国继沧州之后,宣兵扩张,以利天下....
今有德州、青州、棣州三州以为其地,括德州兰陵县、长茂县、大城县、小城县,州的善化县、水德县、萧成县、溟濛县,棣州的大余县、小余县、长水县、佛阳县,尽数归诚....
三州十二县,民众三十万户有余,皆为新宋之国民,分土地、入医疗、分社保...
识人善用,举数百聪颖为官之士,建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之大同之国.....”
姜胤手捧着报纸,来来回回读了两遍,最后才啧啧道:“不错不错,文笔甚佳,读了这个报纸,我们新宋国的知名度恐怕又要一下子提高不少了。? ”
“陛下,恕臣愚钝,何谓知名度?”桑国忠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这个嘛,所谓知名度,便是众人所知晓的程度,提高知名度,便同于天下皆知。”跟古代人说话就是累,但也只能不厌其烦的跟他们解释。
“原来如此,若是这《新大宋日报》第三期能像上一期一般散布,那我新宋国的知名度定是天下第一高。”桑国忠现学现卖道。
“这个就不用想了,从今天开始,咱们的《新大宋日报》只在咱们新宋国内部流通,而且咱们新宋国体系内的所有官员必须每日阅读,养成一个为官者的良好习惯,时时关注国内形式。”姜胤语重心长的说道,“所以,作为报刊的主办者,朕希望你,每一次的印刷初稿都要主动呈上来给朕审阅。”
“臣遵旨....”
.........
骑上马,腰间跨上厚厚的一匝《新大宋日报》,沧州的驿使就出了。
从驿站开始分路,又有两名驿使分到了报纸,然后骑上了快马朝着下一处县衙奔去,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最新一期的报纸就完全流入了新宋国最新的领土之内,三州十二县的知州、主薄们也都拿到了这最新一期的报纸....
....
坐在正大光明的衙门上,陈潇然细细打量着属于自己的这一栋府邸。
他现在虽然只是兰陵县的主薄,但是那是因为姜胤规定一开始去上任的官员都不能直接给最高级职位,只有干满半年,确认这半年时间里做出了一些对地方有好处的成果后,才会正式的颁县令的官位,这让陈潇然期待万分。
陈潇然是沧州本地人,他的家中不算是富裕,父亲早年病故,母亲为了守着一个贞节牌坊,没有再嫁,只好靠着给人缝些衣服勉强糊口。
陈潇然早年读书十分刻苦,他也很是勤奋好学,不过四书五经这东西,不是说勤奋就一定能考上的,这还要看考官的态度。
也许是因为运气背,也许是因为老天在开玩笑,每一次乡里第一的陈潇然参加科举,都是名落孙山,不远百里的前往沧州考试,年年考,年年考不上,就这样考了三年,陈潇然颓废至极,对科举从官已经不报什么希望。
但是一个新的契机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沧州突然被一个新的政权所占领。
一开始,陈潇然也同其他士子一样,认为这个政权乃是一届伪朝,朝廷迟早会派兵将其剿灭,可是每一次听到朝廷已经派遣大军的风声后,都不见到真正有大军前来剿匪。
倒是这个名叫新宋国的政权,开始在沧州本地统治的风生水起,甚至组建人员修建新城。
自从开始修城,陈潇然便那些神奇的吊车,挖掘机的庞大怪物所吸引,他甚至还偷偷跑到工地上干了一段时间的活。
他对这个新政权充满了好奇,不仅给丰盛的伙食,而且只要去工作,便会赏赐白花花的大米。
这等好事仿佛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般。
可是让人惊诧的事还没有结束,这个叫新宋的政权修建城池简直快的不可思议,每天夜里工地上还亮如白昼,工地上的工人夜间也继续干活,陈潇然从别人哪里听说,那种能照亮百丈远的巨大亮光叫做‘氦气灯。’
从氦气灯之后,陈潇然就开始慢慢的接触并融入到了这个政权内。
他享受到了越来越低的粮价,他吃上了肉,他买得起腊肠,他还给家中的老母置办了两身厚实的新衣。
在他身上生的种种变化,便是生在广大沧州百姓身上的变化。
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人人家中都有了存粮,陈潇然对新政权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厌恶变成了欣喜,他渐渐现,这样的政权才是真正为百姓的政权。
于是他越来越多的想要去了解这个政权的一点一滴,他开始知道了新宋国的国主叫做姜一念,他知道了新宋国的朝中大臣都是当初的义社十兄弟,他也知道了新宋国正在大规模的招收官员。
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前去参加了沧州官员的选拔考试。
三次科举考试失败的他,竟然出奇的通过了新宋国的考试,并且被沧州的大人物看上,在得知这个人便是大宋去年的状元王嗣宗后,陈潇然更是心中大慰。
现在,他坐在了德州兰陵县的县令椅上,细细打量着属于他的青天白日堂,日后他将会在这里成为一名兰陵县的父母官,代表着新宋国,公平公正的为百姓断案谋福祉。
“陈主薄!陈主薄”正当陈潇然还在幻想的时候,原本衙门的衙役拿着一匝纸张就进了大堂,然后恭恭敬敬的把手中的那匝纸张呈给了陈潇然,“陈主薄,朝中有驿使传信,这信是从驿站送过来的。”
陈潇然点点头,“不错,下次若有什么信件,还是直接送到本主薄的府上。”
“诺,那没什么吩咐,小的就下去了,听说师爷正缺人手给咱们兰陵县的百姓重新划分土地,小的也好去帮个忙。”
“行,你去吧”陈潇然打走这名衙役之后,便摊开了手中的那匝纸张。
‘《新大宋日报》第三期’的几个大字就映入到了他的眼帘,好奇的打开报纸,陈潇然仔细的通读了一遍,读完之后只觉得神清气爽,意犹未尽,又重新把报纸看了一遍。
当他看完三遍之后,才扯着嗓子朝后堂喊道:“典吏,典吏何在,与本官一同下乡去看看咱们兰陵百姓的土地究竟划分的公不公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