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8章:全灭宦官
看着都激动哭了的朱熹,刘平一脸不解的问道:“朱老,皇兄已死,已经没人能证明我的身份了,你就不怕我是在骗你吗?”
“老夫信殿下。”
朱熹一脸的认真,而且连称呼都变了。
之前他叫刘平公子,而现在则变成了殿下,这证明他绝对信任刘平。
刘平心中的顾虑朱熹自然知道,毕竟刘协已经死了,能证明刘平身份的不在了,单靠杨俊和司马懿的说辞,可不足以证明刘平的身份。
可哪怕是如此,朱熹依旧愿意相信刘平,毕竟这世上哪有一模一样的人?当然双胞胎除外。
之前朱熹没往这方面想,现在司马懿提出来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杨平竟是陛下的双胞弟弟。
至于刘协为何会隐瞒刘平的身份,朱熹用脚指头都能想到,无非就是担心刘平太优秀了,而且两人又长的一样,害怕刘平会真的取代他罢了。
想到这时,朱熹心中对刘协又多了几分埋怨。
要是夺权成功了的话,刘协这么做倒是也有几分道理,可关键是你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还对舍命相助的亲兄弟,提防的如此之深,这哪是明君该有的胸怀啊?
朱熹和董仲舒不一样,董仲舒把刘协当孙子看待,所以才会自动过滤刘协身上的不足,但朱熹对刘协可没什么特殊感情,可不会对刘协的缺点视而不见。
而在朱熹的眼中,刘协在心胸气度上有很大的不足,和刘平比起来更是相差甚远。
若是说在刘协身上,朱熹只看到一点复兴大汉的希望的话,那在刘平的身上则看到了很大的希望。
朱熹本来是准备自己跑的,现在既然知道了刘平的真实身份,自然是不可能对刘平不管不顾了。
眼见追兵将至,朱熹也来不及多说,背起杨平就准备跑,而杨平却大喊道:“仲达,带上仲达。”
“殿下,都这个时候了,哪还顾得上其他人。”
杨平一边挣扎一边喊道:“仲达不是其他人,他是个大智慧者,一人足矣抵十万大军,他可以助我兴复大汉。”
“殿下,天下间的大才多的是,但殿下你却只有一个,现在最重要的事你活下去。”
“天下人才虽多,但能真心助我,并为我所用的,只有他司马仲达。
求你了朱老,带上仲达吧,他不走我也不走。”
刘平一边说一边奋力针扎起来,而这番话也让朱熹的脚步为之一滞,心道:殿下说的有理。
朱熹虽是儒家大人,学识鲜有人能比,但他只是学者,而非谋士。
学识和智谋并不能等比,若是学识高的人就能当谋士的话,那蔡邕、乔玄、董仲舒等大儒,岂不是也能当谋士?
然而事实却是,蔡邕乔玄董仲颖这类学者,要是和贾诩郭嘉玩阴谋诡计的话,绝对会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谋士和统帅一样,都是需要天赋的。
朱熹深知凭自己有几斤几两,他的才学并不足以和各方势力的谋士博弈,所以他注定不会是皇帝的智囊,而大汉想要复兴必须要有真正的智者相助才行。
司马懿若是有这个天赋的话,朱熹并不介意救司马懿一命,毕竟对他而言,拎一个人和两两个人的区别并不大。
“司马懿,记住了,你的命是殿下给的。”
言罢,朱熹拎起司马懿,背着刘平,就开启了全速逃命之旅,把魏忠贤、刘瑾等人都给在了后面。
阿青等人追上之后,只看到一堆太监和叛军,自然不会再他们身上浪费时间,直接略过他们继续追赶。
见阿青没有理会自己,魏忠贤等人顿时松了口气,可还没来得及高兴,亚瑟就带着娘子军追了上来。
魏忠贤顿时大惊失色,慌不择路的逃命,可没跑两步就被亚瑟追上,直接一剑斩下了他的头颅。
堂堂九千岁魏忠贤,还没来及祸害这个时代,就惨死在了亚瑟的手中。
刘瑾等人见此都被吓懵了,连忙伏地求饶道:“将军饶命啊,我等愿降。”
亚瑟一脸的冷漠,手中长剑一挥,下令道:“一个不留。”
“诺。”
大队娘子军杀出,丝毫不理会叛军和太监们的虬髯,直接挥动了屠刀,惨叫声顿时此起彼伏。
最终,刘瑾、马永成两人死于亚瑟之手。
其他的大太监们,则被嫉恶如仇的女战士们,直接给乱刀砍成肉泥,死的那叫一个惨。
自此,斗倒了曹正淳,闻名朝野的十二大太监,在一天之内全部被斩杀。
另一边,阿青等人虽已全速进行追击,但奈何大宗师的全速之下是在太快,哪怕提着刘平和司马懿两人,他们也还是追不上。
阿青等人追不上心中着急,而一边观察的孔宣和孔丘看着也着急。
“丘弟,秦军的人已经尽全力了,可却还是追不上朱熹,在这么下去的话,朱熹就真要逃到北门了。”
孔宣眺望了眼喊杀震天的北门方向,眼中闪过一丝着急之色,道:“北门那边应该出事了,一旦让朱熹逃到北门的话,恐怕会真逃出城去啊。”
“那你说怎么办?出手对付朱熹吗?”孔丘反问道。
孔宣顿时无言以对,他们要是能出手的话,早在王府的时候就已经出手了,又怎么会拖到现在。
董仲舒和朱熹都是儒家大儒,在儒家内部有着很高的地位。
孔丘是儒家魁首,孔宣是儒家护法,这层身份让他们不能对两人动手,否则别说是改革儒家,能否保住魁首的位置都难。
孔丘和董朱二人虽无私仇,但有道义之争,他想要改革儒家,就必须除掉董朱这些老古董,但偏偏又不能自己亲自出手,所以才会借助秦军的力量。
不得不说,秦军确实非常的给力,一尊大宗师都没动用,就逼得董仲舒燃烧内力,一旦内力耗光的话,董仲舒则必死无疑。
董仲舒现在已是必死的局面,而孔丘接下来嘴想要除掉的人,自然也就只剩下朱熹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