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限量售
店家拿出两张画来递给周宁,周宁打开折纸仔细的看了起来,6清也抻着脖子跟着看。
那画画的很是潦草,勉勉强强能看得出画的是什么。目不识丁的人怎么可能会画画,什么技巧都谈不上,能画出个轮廓已经很不错了。
周宁看了一会儿也没看出什么来,他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一条如此重要的线索。
“笔墨侍候。”周宁要把画临摹下来拿回去细看。
这屋里虽然陈设简单,但缺什么也不会缺笔墨的。6清也没问店家同意不同意,公子要笔墨他就直奔柜台去了。
6清抓起柜台上的墨条按到砚台里就开始磨墨,店家虽然不知道周宁要干什么,料得他没有歹意。
笔墨纸砚对他来说还不算个事儿,他赶紧的铺好纸,又摆正笔架。
周宁就捧着画一直目不转睛的看,店家见他这个气度知道他必不是普通的人,说不定他能帮到自己什么。
不然他问来问去问了这么多,又盯着画看个不休做什么?只是店家怎么也猜不到他要笔墨做什么。
“公子,笔墨备好了。”6清磨好了墨请了周宁一声,周宁只淡淡的‘嗯’了一声。
周宁移步走到柜台前,店家看着笔架上大大小小的毛笔也不知道周宁要用哪一枝,于是问道:“您要写还是要画呢?”
周宁看了看手里的画,说道:“我原是想把这两副画临下来的,现在不用了。”
6清磨墨的功夫,周宁已经看懂了这两副画。
“这画临它何用?”店家苦笑一声,还以为这个客官有多大本事呢,还以为能帮上他点什么呢,没想到他要临这两张画。
这两画论水平也就是个幼儿园水平,值得临吗?哪个学画的临这种几乎就是纯涂鸦的作品?
周宁微笑着把画还给了店家,看看6清刚磨好的墨,抬头再看看6清无奈的表情。
你让人家磨墨,人家麻溜的就来磨墨了,磨的时候你啥也不说,磨好了你说‘不用了’?
消遣人也没有这么个消遣法啊,6清有怨气不敢说就是了,表情却表现得很到位。
周宁拿起一柄空白的折扇打开,拿起一枝笔蘸饱墨就开始写写画画,只见他认认真真的创作,大笔小笔换来换去,嘴里都横着叨上了笔。
很快周宁就画好了一柄折扇,他画好就递给6清,拿起下一把扇子接着画。6清轻轻的吹吹扇面,待扇子干透就放到一边。
店家读过书也学过画,只是他书没读精,画也没学好。他自己技艺不行,又没钱请人画扇面。
不过他可是个识货的,就凭周宁画的这个扇面,比他画的扇子要贵出数倍。
同样的空白扇子,他画完以后都没有空白扇子卖的贵,周宁画完以后就身价倍增。
文人有个怪现象,买东西不光看实物值多少钱,而是看这东西艺术价值有多高。
好比说一张普通的纸卖一文钱,随便一个刚开蒙的娃娃在上面歪歪扭扭的写上一古人的诗,那这张纸就只能拿去引火了,一文也不值了。
同样的一张纸,若是名人提笔画上一副画,那就价值连城了。买画跟纸有什么关系?
来买扇子的人看的就是扇面的艺术价值,跟这扇子本身的价值关系不大。他家的扇子本身还算精致,只是没有好的扇面卖不上好价钱。
店家见他不停的画,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笔用一下也用不坏,墨又不值钱,他画一柄自然要买一柄他家的空白扇子,这店有用余没开过张了,今天总算有铜钱进账。
周宁不停手的写写画画,不知不觉间他画好了三把扇子。他顺手扯下了鱼符袋,拿出鱼符在画好的扇面上按下了红色的印章。
同样的画若是学生画的就不值钱,若是齐白石老爷子画的能换栋楼,还得是豪华别墅。
周宁画画的水平本来就不是特别高,他只擅画轮廓,画风不够细腻。他的长处是字写的好,诗作的好,好在扇面重在字上,画有个轮廓就挺好的。
光凭周宁画好的扇面一柄扇子能卖个三两二两银子已经是卖的不错了,但是周宁把鱼符印上立马就不一样了。
这可是七品县令画的扇面,你给三两二两银子?你花三两二两银子就请得动一个堂堂七品县令给你画扇面?
周宁不停手的写写画画,一口气画好了十把扇子,全都印上了他的鱼符印章。
店家见他拿出鱼符袋就知道他是做官的人,他心里不住打起鼓来。他可没跟做官的人打过交道,沾上官府的边就没有小事。
他立马打消了跟周宁要钱的想法,就是搭上这一屋子的扇子也不能得罪官老爷。尤其是年纪轻的官老爷更是气盛得很,他家够倒霉的了,可不能再招灾惹祸了。
“这十把扇子多少钱?”周宁画得累了,天色也不早了,他收起鱼符,掸了掸衣襟。
店家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急忙摇手说道:“不,不不不,不要钱。”
“当真不要么?”周宁抬起头很认真的看着店家。
“不要不要,当真不要。”店家两只手不停的摆动,你相中什么都可以拿走,只是别找小店的麻烦就好。
店家不知道周宁是什么官,他总知道是草就比地皮高,别说官就是个衙役他也开罪不起。
“真不要我就真不给了。”周宁还是第一次这么坦然的占老百姓便宜,他笑道:“这些扇子你明天拿到街边去卖,而且你必须按我的价码卖。”
“是,是是是。”店家就知道沾官没有好事,白搭十把扇子不说,还得替他去卖,卖得出去还好说,卖不出去是不是要按他的价码赔他钱啊?
提别的都没事,提钱店家浑身都抖。想起还不清的债,他真是死的心都有。
“明天在门口放张桌子,把扇子展开铺在上面,有人来看你就说这是云江县令亲笔所画,前五把要价十五两,第六把开始要价二十两,且记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仅有这十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