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
一声令下,挖掘机轰隆隆把房子给推倒了,紧跟着不断向下深挖,挖了两米多开三米深的时候,开始出现不同。
土壤消失了,在坑底开始出现了奇怪的白白的颜色,看着完全不像是建筑材料。
特派员掏出一个仪器来,小心的对准坑底扫描了一下,他看看仪器,回头冲挖掘机大声喊道。
“向周围扩大,尽量不要碰到白色的东西。”
特派员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一部奇怪的专用电话,通过电话小声的汇报着什么。
挖掘坑不断被扩大,很快把里面那个奇怪的东西漏了出来,之间坑底出现一个白黄色的奇怪东西,这个东西非常像是蘑菇,又像是海蜇,软软塌塌的一大团,好像是一大团奇怪的肉一样。
看到这个奇怪的东西,吃瓜群众发出惊讶的嗡嗡声,像是一群发现鲜花的蜜蜂一样。
“特派员!这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不过看特派员紧张的样子,貌似不是啥好东西。
没过多一会,一辆巨大的冷藏车开过来,从车上跳下来几个穿着防护服的人,防护服一出场立刻把吃瓜群众吓坏了,不约而同的退出去好远,一边怕自己被奇怪的东西传染,一边又舍不得眼前的热闹,纠结坏了!
当这个巨大的奇怪物体装车被送往特务部的时候,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特派员们,纷纷从祖国大地里挖出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东西......
大排查行动仅仅开展了两周,特务部的基地里就摆满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土特产......
刘怀毅背着手,在那林立的一排排的玻璃罐子面前走过,一边砸吧嘴,一边跟老搭档感叹。
“还真是特殊生物事务部啊!好家伙,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这哪来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生物啊。”
“要不是干这个的,都亲眼看到了,真不敢相信啊,地球好复杂!”姚劲喜也是一脸的赞同。
“李老师,你说这些奇怪的东西,怎么平时咱们看不到呢?”
“其实没你们想得那么严重,这里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已经被发现过的不常见物种,这些地下生物和洞穴生物被送过来,只是因为咱们部里的特工们不认识而已,如果派的不是特工,而是生物学专家,估计这里的东西就少多了。”
“李老师,这个是什么东西?”走到一个玻璃罐面前,刘怀毅指着里面的奇怪白色球体问道。
“地球上有三大类多细胞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这个东西属于第四类,它很像是一种真菌,但又不是,可以理解为多种单细胞菌类共生演化,形成的多细胞生物。这个东西它可以视为一个多细胞生命体,但它又是由多个种类的单细胞生物构成的。”
“如果按照正常的进化规律,它也许会发展出一个独特的多细胞生命谱系,但是非常遗憾,不知什么原因,它的进化在几十亿年前中止了,一直维持现有形态,始终无法再进一步。”
“这个东西其实在古书上就有记载,它在《山海经》里叫太岁,在《本草纲目》里叫肉灵芝,据说吃了能长生。”
长生!
这是特务部的关键词,立刻引起两位部长大人的注意。
“这个太岁真的有这么高的功效?”
“它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是真的,只不过比较特殊的是,每个太岁的细胞种类完全不同,它们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繁殖手段,所以每个太岁的药用价值都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有毒,有的则没有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太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那我们能研究一下太岁吗?哪怕是开发出一款特供的营养品也是好的。”
“......也许可以,我们这次总共找到了四十多个太岁,应该能够找到营养价值比较好的,或许可以专门养殖一下。”
“那就搞一搞。”
说着,刘怀毅站到一个装着全身雪白,身体两侧带着两排触须的奇怪生物面前。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洞穴水蛭,通常生活在零度左右的冰水里,但是它不吸血,具体以什么为食还不清楚。”
“既然都知道名字,怎么会不清楚?”
“人类其实对地球生物了解得并不透彻,人类只研究了常见的地表生物,和水体表面生物,人类对于深海生物和洞穴生物、地下生物,其实认知很有限,这种洞穴水蛭只是有发现记录,没有具体的习性。”
刘怀毅点点头,要不是这次普查,他恐怕永远也不知道这些奇特生物的存在。
“这是什么?”刘怀毅面前是一只短粗的蠕虫,形状很像蚯蚓,但是个头很大,差不多有手臂长,体表带着鳞片,在一端还长了两只脚。
“那是蚓蜥,介于蛇和蜥蜴之间的物种,蛇没有腿,蜥蜴四条腿,蚓蜥只有两条前腿。”
“两脚蛇.......”姚劲喜惊奇不已,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地球上还有这么奇怪的生物。
“......这么说也不算错......”
“这是蚯蚓吗?怎么这么长?”姚劲喜惊讶的问道,他面前的玻璃罐里放着一条足有一米多长的软体动物。
“那个确实是蚯蚓,巨型蚯蚓,比较少见,所以被咱们的特工给弄回来了。”
“这帮家伙,都快成捡破烂的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家里送。”刘怀毅表示手下不省心啊。
“这个东西长得好像人啊!”此时三人面前是个一米来高的好像小孩一样的奇怪生物,它有一张青蛙一样没有嘴唇的突出大嘴,嘴里都是利齿,头上是黑黑的毛发,五官清晰可见,体表带着鳞片。这个奇怪的生物此时正在玻璃罐里不停的游动,见到三人立刻张牙舞爪的作势欲扑。
“这是水猴子,在日本又被称之为河童,也有很多地方称为水鬼,水虎之类的东西。河童的传说很早就有,以前一直以为不过是以讹传讹的民间故事,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实物。”李孟华的话里不无感慨,即使作为专门研究生物的科学家,在自然面前仍然是个一知半解的学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