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中年男人满脸的沧桑,不像是技术出身,倒更像是下苦力的。
如果换个场合,朱敏多半不会引起陈乔山的注意,因为他比陈卫国更像体力劳动者,仅从面相上看,没有半点高级知识分子的影子。
但事实上,朱敏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他如今的身份是webEX网讯的总裁兼创始人,这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硅谷互联网科技企业,市值曾一度超过国内三大门户的总和。
看着这个满脸沧桑的中年男人,陈乔山不断提醒自己要牢记人不可貌相,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谁能相信朱敏会是一家上市公司老板?
网讯如今在国内没什么名气,在硅谷却是大名鼎鼎。
几年后,IBM将以32亿美金收购网讯,这将朱敏推进了国人的视线之内,他也被冠以硅谷华人创业第一人的名头。
陈乔山曾看过朱敏的专访,谈起他的人生,传奇已经不足以形容,出生于解放前一年,高中遇到上山下乡,在农村一待就是近十年,期间还娶妻生子。
按照正常的逻辑,他有两个选择,要么做张子瑜要么做陈卫国,但朱敏却是个例外,77年刚恢复高考,他带着媳妇一同考上了大学,当时已年近三十,后来又考上动乱后的第一届公派留学生,创业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做的却是互联网行业,这在其他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陈乔山实在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见到个硅谷牛人,他也很是意外,“你是网讯的总裁?”
朱敏有些惊讶,网讯在国内的知名度有限,很少有人一口叫破他的身份,尤其对方还是一个年轻人,他好奇道:“你认识我?”
“从媒体上看过相关的报道。”陈乔山找了个托词,面前这个中年人被美国媒体称为“硅谷精英”,就是年龄大了点。
想比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网络概念股,网讯也丝毫不弱,朱敏对标的是微软的Lync,能在微软免费服务的垄断下,把产品做到每年几亿美金的营收,“硅谷精英”确实是实至名归。
朱敏看了看面前这对青年男女,问道:“陈先生真的在砖厂工作过?”
陈乔山想过很多可能,唯独没想到对方会问这个问题。
“干过两天,怎么,朱先生对这个有兴趣?”
“我也在砖厂干过。”想起多年前的农村岁月,朱敏稍显沧桑的脸上也有几分动容,高中都没念完,便去了农村,从结婚到生儿育女,一待就是近十年,这是一段他永远都无法忘记的往事。
不仅是陈乔山,严小沁也呆住了,她不认识朱敏,但看对方的穿着,怎么也不像是砖厂出来的。
想到朱敏的年纪,陈乔山也就明白过来,张子瑜一家五口都被下放,更不用说一个知识青年了。
既然朱敏都主动谈起这个话题,陈乔山也不介意多聊些,介意拉近相互间的关系,他状似惊讶地问道:“朱总,你都上市公司总裁了,真的在砖厂搬过砖?”
“那能有假?”
朱敏还真有聊下去的兴趣,整个酒会,港澳富豪名流不少,但能聊下去的不多,
他笑道:“我也是内地出来的,六十年代末,我刚满二十,属于老三届那一批,当时正在搞上山下乡,那时候叫‘接受教育,扎根农村’。”
说了两句,朱敏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便停了下来。
陈乔山一身正装,虽看不出品牌,却绝对不便宜,这种人哪能够去拿力气换钱?
朱敏意识到闹了误会,对方刚才明显在和女伴开玩笑,却被自己听了去,还当了真,他摇了摇头,便准备结束话题。
陈乔山对放出那段历史也有所耳闻,老奶没少提张家当年的遭遇,不过朱敏属于知识青年,待遇想来应该好一点,见对方突然停了下,他问道:“朱先生,当初没有砖机,你们在砖厂应该很苦吧?”
“苦?当然不是了。”
听到这个问题,朱敏不禁笑了,“那时候也不是砖厂,就是生产队的砖窑,虽然要费力气,却比在村里挣工分舒服多了。”
“那时候农村最苦,尤其是夏天双抢的时候,凌晨三四点就得下田,抢种抢收不能耽误,反倒是烧砖烧瓦,只要点了窑火,看着灶门就行了,一烧就是六七天,比下地舒服多了……”
说起往事,朱敏带着几分唏嘘。
他这辈子最好的时间消磨在了农村,开始在硅谷创业的时候,他都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如今坐拥亿万身家,再说起过去那些旧事,他突然发现,心里竟然也变得平静。
陈乔山听得只摇头,他两辈子干过最辛苦的事就是搬砖,没想到朱敏竟然把搬砖当成了偷懒的方式,还真是有几分讽刺的意味。
朱敏这时问道:“你真在砖厂干过?”
“朱先生,我是农村出身,我父亲的年纪和你差不多,他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其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砖厂,我这也算是子承父业。”陈乔山摊了摊手,他知道问题出在哪,却又不能证明什么。
决定一个人命运最重要的因素是出身,其次是运气,相比之下,个人的努力是最无足轻重的,这是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的理论,听上去很不鸡汤,也很让人无奈,但这是最普遍的现实。
如果不是陈乔山,陈家姐妹上大学之前,不可能走出邓州。
陈夕陈婉哪怕真的考上北大,姐妹俩很大的几率也得为房子车子搭进去半辈子,最终也就是成为一个中产。
朱敏明显很是惊讶,面前这个青年和女儿差不多大,如果不靠父母,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对方也是一位创业者。
“陈先生,康盛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是的,我们专注于互联网社区平台的研发和运营,目前来说还是一家初创公司,但我们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面对硅谷的知名华人创业者,陈乔山抛弃了谦虚那一套,虽然两人的业务没有任何的交集,但谁能知道未来会如何,人脉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朱敏看了看手里的名片,最近几年国内的互联网很火爆,他在硅谷都听说了,不过对于康盛科技,他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至于名片上的总裁职位,还有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他并没有太过在意,对于陈乔山,他倒是有些好奇,“你也是程序员?”
陈乔山实话实说道:“我不懂代码。”
“那你负责什么?”朱敏是硅谷最早一批互联网创业者,网络在美国还没大规模普及的时候,他就开始用网络思维做软件,对于他们这一代创业者来说,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都是码农,这几乎都成了硅谷的定律。
陈乔山一笑,想起朱敏曾那句很有名的话,不由起了开玩笑的心思,他说道:“Full、time、beggar!”
严小沁听了半天,这时不由一愣,全职乞丐?
朱敏却是一愣,他没在意字面的意思,而是下意识地往深层去理解,越琢磨,他越是觉得这句话有意思。
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手里就五千美金,为了把项目继续下去,只能融资。
九十年代初的硅谷,是白人的天下,互联网属于高新技术,亚裔码农得不到任何的信任。
朱敏还清楚地记得,那个阶段,他跟乞丐还真没什么分别,根本无心做产品,也没时间关心这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约见投资人,一旦没有后续的投入,他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
虽然时过境迁,早已过了为钱担忧的阶段,但是朱敏对创业的坎坷仍然心有余悸。
他对陈乔山不由有些刮目相看,虽然对方不懂技术,但肯定是个创业者无疑,因为互联网是烧钱的行业,不深入其中,局外人很难理解其中的艰辛,全职乞丐,精准定位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真正角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