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最不务正业明星阅读> 第八十三章 寒铁的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三章 寒铁的话

“没啊,我这没有!”

“我这也没,不过我收到了那个吴江的诗稿了,名叫《十月十六日临冬有感》,我现在贴上去,你们也鉴赏鉴赏?”

不久,群里就出现了一个word文档,里面正是吴江的这首诗。

“叶落霜凝令景残,孤蓬远去一江寒。诗中有画,好,写的真好!”

“恩,这个吴江写诗确实有一手,颇有唐汉的风采!”一位评委阅后评价道。

唐汉是这个世界宋朝的一位诗词大家,是个典型的高产诗人,风格以含蓄绰约为主,可以说这个评委对吴江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我同意,在我阅览的所有诗词中,吴江当居前三甲!”

“任由怪事纷纷扰,醉梦无愁暂作仙。直抒胸臆,把整首诗的境界瞬间升华了,我认为进入决赛没有任何问题。”

分数很快出来了,9.58分,在现有的所有诗词中,吴江居于第二位!

寒铁做为评委组的组长,说实在的,对这首《临冬有感》并不以为意,要是这首诗落在他的手中,估计顶多也就9.1分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寒铁一直被称为诗赛最严(bian)格(tai)的评委,许多人深怕自己的稿子落在他手上。

又阅了几个稿子,寒铁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准备去休息了。

叮!

又有一个新稿子被投到了他的名下,寒铁定睛一瞧,巧了,正是那个他很上心的家伙的!

何为的稿子落到了寒铁的手下!

“《新竹》?”寒铁看到诗名皱皱眉,这个诗名不能说好,反而是太差了,现在接近十二月了,正是秋末冬初时节,许多人作诗也往往在这个方向考虑,而新竹那是什么时候?春夏!

难道这个何为还真的是个一窍不通的家伙?寒铁怀着猜疑继续看下去。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词华丽吗?细腻吗?一点都不,甚至太过浅显了,除了最后一句外,小学生也能看懂,跟吴江的那首诗更是没得比。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寒铁足足看了三遍,然后在评分表上写下了“9.53分”。

打完分,寒铁准备把这首《新竹》发到“诗赛27”扣扣群里去,却发现群里早就已经七嘴八舌了,估计是另外两个收稿的评委中的其中一位发的。

“这家伙!开头第一句就给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一个下马威,你们说像什么话!”

“哼,新竹高于旧竹枝,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呵,不过你们能有什么办法?打低分?人家写了‘全凭老干为扶持’,已经提前感谢我们这些老干的扶持之恩了,哎,这个小滑头,也忒狡猾了。”

“诗写得一般,不过意味还算深远,寒老,你怎么看?”

所有人也都纷纷呼唤寒铁,毕竟寒铁既是评委组组长,又是资历最老的人,再诗词方面算是国内的权威之一了,往往很多人拿不定主意,就会寻找寒铁帮助。

寒铁微笑地看着群消息,手指并不灵活地在键盘上开始输入,对于他这个用惯笔的人,让他用键盘打字确实有些为难了。

五分钟。

十分钟过去了,一条消息才打好,然后发到群中。

“何为作的这首诗很简单,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看懂,但是我还是看了足足三遍,首先要知道一点,在文坛里,何为是新人,我们是老人,难道何为的意思就是他作的诗比我们更好吗?不是!在教育领域里面,何为是老人,他的学生是新人,所以我们不能以偏颇的眼光看待这首诗。现在诗坛有两个怪象,一个是排外主义,诗词协会里的人看不起协会外的社会人士,二是资历主义,谁资历高,年龄大,谁作的诗就好,何为作的诗简单吗?简单。但你作的出来吗,作不出来。因为大家都没有这个心境,所以我认为何为这首诗倒是给我们上了一课,我给了9.53分,不高,但适合。”

寒铁的话一出,原本嘈杂的扣扣群瞬间安静了,他们本来是想借着寒铁的进一步打压何为,毕竟寒铁严格那是出了名了,可是没想到,寒铁直接用一大段话把他们说傻了。

“这寒老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我又看了几遍,这诗确实写得不错,引人深思,比那些无病呻吟的诗好太多了!”

“说到底,以后这诗坛还是像吴江这样的年轻人的天下!”

寒铁是谁?京城诗词协会副主席,华夏殿堂级诗人南海的徒弟,有这个资历在,众人自然而来地赞同寒铁的看法,何为这首郑板桥的《新竹》分数很快出来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9.61。

比吴江还高0.3分,仅次于排名第一的一位叫闫烟的《江城子·记事》,基本上,进入决赛是没有问题了。

其实供何为能选择的太多了,气势磅礴的,婉约细腻的,甚至悲壮慷慨的都行,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这首诗,在前世并不是特别有名的《新竹》。

这孙子想法很简单,先出一口气,然后又怕被这些老家伙打压,“全凭老干为扶持”,你不让我通过,那就是你们不扶持我,要是我因为这个“夭折”了,那就全是你们的错!

当然最终能得高分,也和之前网上掀起的轩然大波有关,文学界的人早就对何为和吴江的约战很关系了,让两人都晋级到决赛,对诗赛的曝光度、关注度也有很大的好处

两天后。

诗赛官网上把所有三十位晋级的名单贴了出来。

第一名,闫烟,《江城子·记事》,9.65。

第二名,何为,《新竹》,9.61。

第三名,林思佩,《风雨归来》,9.59。

第四名,吴江,《十月十六日临冬有感》,9.58

第三十名,江时月,《山中小记》,9.2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