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就给自己找借口吧。”方泽才不信鲁迅抽烟是为了找灵感,只不过是习惯无法改掉罢了。
“哈哈。”鲁迅找的借口被方泽看破,笑着说道,“如果一个人知道做什么不对就会改正,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但是像我们这样庸庸碌碌的普通人,明知道什么不对却依然会做,不是很正常的吗。”
“您如果是普通人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几个人称得上是最伟大的人了。”
“实际上这个世界并不缺少伟大的人,而是缺少完美的人。”鲁迅说道,“越是伟大的人,人们就越热衷于寻找他的缺点。”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对吧。”方泽拍手说道,“想起来您写过的一句话,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这句话我当时写的爽快,但是现在看来,顶多算是一半对。”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人们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分辨不出苍蝇和战士的,所以如果说这句话全对的话,难免不会有人拿这句话给一些苍蝇开脱。”
“所以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大部分是分不清苍蝇和战士的是吗?”
“实际上除非这个人已经去世很多年了,生平都被大家研究的透彻,否则没有人能肯定一个人究竟是战士还是苍蝇。”鲁迅猛吸了一口烟,然后略带点戏谑说道,“今天用你的平板看了不少的新闻,我更加能确定,如果我生在这个年代,一定会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如果硬要出头当什么文学家,批评家的话,肯定会声名狼藉。”
“为什么?”方泽不解的问道。
“因为到时候能让我上头条的一定不是我写了什么文章,而是:著名文学家鲁迅被爆婚内出轨,娶了自己的女学生抛弃了前妻。”
鲁迅这一手标题党,让方泽愣了三秒钟才反应过来,继而哈哈大笑。
的确,鲁迅如果生在现代,一定会被媒体们活生生的从一个战士扒成苍蝇。
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会因为社会环境而被迫做一些自己不想做,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些事情中的一部分,在当时看没什么不对,但是在后人们看起来却十分的恶劣。
就比如鲁迅离婚的事情。
如果发生在现代,是绝对会被批评成渣男的。
纵使这个妻子在结婚之前和鲁迅并没有见过面,而且鲁迅还是被自己的老娘诈病从霓虹骗回来拜堂的,本来就是个封建包办婚姻。
如果女方是大家族的女儿还好说,纵使离婚会伤及一些颜面,但是离婚后日子总归还是能过的,例如张幼仪,照例也可以觉醒成为新新女性。
但是这个叫朱安的女人,偏偏是个乡下的女子,离婚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凄惨的下场是可以预见的。
放在现在,休了绝对会被冠以渣男的称号,不休的话,遇到真爱,只能默默的错过。
好在当时不是现在,文人圈子内反对包办婚姻的浪潮一波接一波,所以鲁迅后来娶了许广平,也没有人因为这事儿而诋毁他。
况且鲁迅也不像真渣男徐志摩,把人家肚子搞大了才想起来要离婚,死后还是靠这位前妻的接济,他老婆才能活下去。
但毕竟朱安不是早早病死的罗一秀,虽然鲁迅并不承认这桩婚姻,但依旧不能掩盖朱安孤独了一辈子的事实。
如果这件事放到现在,被广大的自媒体们知道,那么他们只要发动‘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的技能,鲁迅就算是人设不崩塌,也得多几分烦恼。
不过好在像鲁迅这样的,实锤基本上是没有的,顶多只是有一点谣言,所以也不用担心像某歌手,某主播一样,彻底臭大街。
不仅鲁迅,民国的那些大师,哪一个不是黑点满满。
就比如胡适,第一次上头条一定会是‘北大校长日记曝光,天天打牌无心工作’,第二次一定会是学历造假,第三次则就是嫖娼问题。到时候所有的黑点一点一点的都会被大家被扒出来。
“所以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师,原因并不是没有大师,而是大师都被人扒成了苍蝇。”
“这倒不至于。”鲁迅摇头说道,“我们那个时代,读书的就那么几个人,读的好的就更少了。但是每个时代都要吹捧一些人,那些读的好的自然就被吹捧成了大师。”
“这话也只有您能说了。”
回到家,简单的吃了晚餐,鲁迅就又去阳台看书了。
方泽看着鲁迅一包烟接一包的,索性就出门买了一款不错的电子烟,然后递给了鲁迅。
鲁迅听了方泽的介绍之后,倒也没有拒绝,拿着试了一下,然后就又沉浸在书海里去了。
方泽看着鲁迅的样子,总觉得他需要的并不是香烟,而是嘴里想要叼个东西。
有心给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买几根棒棒糖让他叼在嘴里然后拍个照片,但方泽终究是没胆子把想法变成现实。
第二天一早,方泽和鲁迅又到了林敬轩的工作室。
忙活到了中午,齐姐的女儿小蕊也到工作室过来找自己的妈妈准备一起吃午餐了。
“小蕊儿。”方泽喊道,“昨天周叔叔教你做的那道题,有没有拿满分啊。”
“没有。”道,“被老师批评了,说我阅读题的水平又下降了。”
鲁迅在一旁听了小蕊儿的话,有些诧异,问道,“那标准答案是什么样的。”
小蕊儿将老师发的答案给了鲁迅,然后就跟着齐姐一起出去吃饭去了。鲁迅捧着卷子答案,看了一遍标准答案,愣了一下,然后又看了一遍。
方泽看林敬轩去卧室里找余潇了,于是直接问鲁迅道,“怎么样,有何感想。”
“原来我是这样想的。”鲁迅扶额无语的说。
“你先别管这道题。”方泽看着鲁迅说,“你记不记得你有一篇文章,上面有一句话,叫做: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