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德意志帝国,魏玛市。
剧院广场那著名的诗人歌德和席勒纪念像前,在那在穿梭忙碌的人流中,一个疯疯癫癫的老人正在纵情大喊着。
“上帝已死,新时代已然来临,我将为你们讲述何为超人……”
“猿猴之于人是什么?一个讥笑或是一个痛苦的羞辱。人之于超人也应如此:一个讥笑或是一个痛苦的羞辱。你们跑完了由虫到人的长途,但是在许多方面你们还是虫。从前你们是猿猴,便是现在,人比任何猿猴还像猿猴些……”
那疯狂而颠三倒四的言语,令路人为之侧目,父母遮掩住孩子的耳朵和眼睛,唯恐惊吓到孩子,乃至是远远避开这个“疯子”。
但面对那众多的目光,那老人却浑然不觉,反而是抱着自己的酒壶,仰头畅饮起来。
“咕噜咕噜……”
从嘴角边溢出的甘甜美酒,洒落在他的面颊上、胡须上、乃至是衣袍上,他却浑不介意。
“人啊,我向你们宣讲大地的意志……”
那疯癫的老人仍在纵情的大喊着,他手舞足蹈着,却无人倾听他的声音,只有一群嬉戏的孩童跟在他后面,向他扔着石头。那狼狈的老人被石头砸的痛了,不得不躲开。
良久之后,那老人醉意上来了,干脆躺在了大街之上,呼呼大睡。
十年后,这位老人去世,仅在世上留下了一个“尼采”的名字和几本书,但对于当时的哲学界而言,却意味着一位现代哲学体系的开创者逝去。
哲人王国中的国王死了,颠覆了旧道德、开创新道德体系的天才不复存在,但他的影响却无比的深远。
尼采死后的第7年,1907年,奥地利的维也纳。
“阿道夫·希特勒先生,您的画作并未……所以,我们……”
一个17岁的年轻人,一封来自维也纳音乐学院的信件,沉默的年轻人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终不甘的拖着自己的行李,愤愤的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
林茨,火车站,一位年轻小伙在人群当中等候火车。
他梳着当时流行的刘海头,整齐且一丝不苟的头发光滑油亮,正如他那认真而略显刻板的性格。时不时的低头,看看手中的怀表时间,等待着自己朋友的出现。
火车一辆接着一辆,他不断的看着火车的编码,直到他所要等待的那辆火车终于抵达之后,他仔细的扫视着从火车上下来的人们,终于,他在人潮汹涌当中看见了自己的好朋友……
冷峻的面容,寸分的头发,一如既往的刻板,不苟言笑,拖着大大的行李箱,艰难挤开自己面前的人海。
“阿道夫!”
兴奋的年轻小伙朝着自己的好朋友挥手,并大声的喊着朋友名字,而被叫做阿道夫的年轻人则抬起头看着他,先是闪过了一分讶色,但随后却又仿佛想到了什么一般,莫名的沉默了下去。
当阿道夫下了火车之后,年轻小伙和他一边走着,一边说着着自己对朋友的怀念。
然而,昔日在他印象中总是滔滔不绝的好朋友此刻却沉默寡言,只是拖着行李箱闷头向前,然后听着身旁年轻小伙的话,突然说了一句。
“库比席克,我现在不想说这些。”
愣了一下,库比席克也察觉到了阿道夫的闷闷不乐,不再说话,他和阿道夫相识多年,很明白应该和自己的这位朋友相处。
……
回到故乡林茨的阿道夫,最初看起来并没有异样,就像他过去做的那样,每天穿的衣冠楚楚,然后提着手杖在自己的家乡林茨闲逛,偶尔用省下的钱去音乐厅听歌剧,这也是他和自己唯一的朋友库比席克之间共同的爱好。
在库比席克看来,自己的朋友是个很怪的人,固执而刻板,傲慢而自大。
他的父亲是个海关职员,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按照当时的规定,公务员遗孀能够获得每个月100克朗的津贴,可每次去剧院就要花费10克朗。阿道夫毫不在意这些钱,而深爱自己儿子的阿道夫母亲克拉拉太太,也为了阿道夫的艺术梦想,纵然开销如此之高也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孩子。
库比席克曾经问过阿道夫,既然你这些缺钱,那为什么不去找一些工作赚钱呢?然后,阿道夫却理直气壮的回答道。
“工作?我不可能会去工作的。”
在阿道夫的眼中,任何的工作都只是“糊口的营生”。莫名的自负与傲慢让他不屑于去做这些小事,在阿道夫看来,他应该是献身于伟大的诗歌创作,绘画和歌剧欣赏,而不是仅仅糊口。
当谈论到那些“糊口的营生”时,阿道夫的口中充满了轻蔑之意。
除此之外,热衷于建筑的阿道夫还经常带着库比席克一起去看那些城内的建筑,他曾经对着库比席克意气风发的描述着自己心中的城市蓝图,教堂、歌剧院、地铁站、交通路线……一个由自己所建立起来的繁荣城市。
他的演讲当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果决,从歌剧表演当中学到的演讲方法,让他举手抬足间都拥有一种莫名的魔性魅力,让人不由自主的忘记他在说什么,只是被那股动作和气势所折服,下意识的相信他的话。
不过……偶尔库比席克也会困惑的反问。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然后,阿道夫便会不满的盯着他,他过于严肃和冷峻的面容,尤其是那双锐利的目光会让人感到恐惧,当库比席克的母亲刚见到前来拜访的阿道夫时,就忍不住被那双眼睛吓住了。
“你朋友那双眼睛真不得了啊!”
库比席克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他母亲说这句话的时候,话语当中的恐惧要多过赞赏。
“那种事情根本不重要!不重要!”
而看着面前的朋友,阿道夫恼怒的说道。
至于关于他在维也纳的求学遭遇,他并没有说太多,仅仅只是说通过了学院的要求,库比席克因而衷心的为自己的朋友感到高兴,因为他终于能够向着艺术的目标前进了。
这个消息,同样让阿道夫的母亲克拉拉太太倍感欣慰,她患上了重病,阿道夫的归来和录取消息,让她感到了些许慰藉。而在其他时候,阿道夫则会带上自己唯一的朋友库比席克一起去郊外,这也是唯一会感到放松的时候。
……
正值春季,万物生长。
林茨郊外,山毛榉笔直参天,也有红叶闪烁的灌木林,深深呼吸一口,便有湿润的空气充满肺叶。走在林间道路之上,两位友人静静享受着这难得的安宁感。
“古斯塔夫,你看那只松鼠。”
抬起自己的手杖,阿道夫指着树梢上的松鼠说道,示意自己的朋友去看。
而他口中的“古斯塔夫”也就是全名为奥古斯都·库比席克,因为习惯,阿道夫有时也会叫朋友古斯塔夫,即是因为调侃,也是因为他早逝的哥哥叫做古斯塔夫。
库比席克顺着手杖的方向望去,只见那树梢之上,一只花栗色的松鼠正翘着尾巴,那憨态可掬的格外惹人喜爱。
“多可爱的小家伙啊。”
阿道夫赞叹道。
“是很可爱,怎么,见惯了维也纳的城市,难得看到松鼠感到很愉快吗。”
库比席克不禁笑道。
他了解自己这唯一的朋友脾气,固执,保守,厌恶女人,崇拜英雄,是近乎禁欲主义的人,他常哀叹自己为何不是生在一千五百年前、英雄辈出的古典年代。在他的身上有着很深的古典情节,虽然他一再说自己不喜欢乡村,不喜欢待在林茨这个小地方,但却难掩他对于自然风貌的喜爱。
“维也纳是很好的城市,不过……哼。”
阿道夫说着,仿佛想起了维也纳的不快事一般,冷哼一声。
“我看过你在维也纳的画,建筑画的不错,细节画的很细致,却始终都没有什么人气……我想你不是讨厌城市,仅仅是因为你讨厌太多人而已。”
一边走着,库比席克拂开面前的细长树枝,口中顺口说道,阿道夫想了想,却意外的点头同意道。
“可能吧。”
这是安宁的一天,两位挚友在林间漫步,放松胸怀,但在第二天,库比席克的门外却罕见的响起了敲门声。
“咚咚咚……”
打开门,出现在库比席克面前的是他所从未见过的一幕,他那个自负傲慢的朋友阿道夫,此刻他看上去十分憔悴。脸色苍白的见不到半点血色,他的目光呆滞。
他先是沉默了一下,然后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医生说,我的母亲……无法治愈。”
(关于希特勒的故事,原型采取奥古斯都·库比席克的《我所认识的青年希特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