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豪虽然只是二品的侦察营都尉,但这二品官职,可不是蜀国的二品县令、牙门将官职。
在蜀国官职体系中,都尉最多只能领导一千兵马,天水郡则是低职高配,方子豪这都尉,麾下两千斥候精锐,加上根正苗红的潜渊卫出身,手中权力甚至比蜀国的牙门将、中郎将更盛。
要知道天水郡体系中,如今最高的就是五品官职而已。
楚河从潜渊卫中调派给方子豪的三十蝎尾翼虎骑兵,皆是三重金钟罩的修为,都凝聚了武胆。
而且武胆都是偏向潜匿隐藏属性的,诸如迅疾武胆、潜影武胆、鹰眼武胆等,更事宜潜伏窥探的任务,方子豪自身便是潜影和灵感武胆双天赋。
楚河的天眼另外一个作用突显出来了。
作为一个统帅甚至是帝王,自身能力可以有限,但有一个最重要,绝对不能缺乏的素质,那便是知人善用。
刘大耳论谋略不如曹孟德,论武力不如孙仲谋,论家底,更是拍马都比不上这两个枭雄,但他能在诸多强豪中崛起,占据了九州之地三分之一,因为他懂得用人!
楚河拥有天眼,很容易就看清一个人的潜力底细,再放到合适的位置历练一二,观察其真正的才干能力,便能很容易的挖掘出人才。
至于能否得到对方的忠诚,就得看楚河自己的手腕和胸襟了。
侦察营其他的两千兵马,也是各卫中挑选出来的精锐,骑术了得,因此,方子豪率领的这支,战力相当不弱,上百支斥候小队,将天水郡附近的情况监控得严严实实。
十几天前,永州军的斥候部队进入天水郡附近三百里之地,便被侦察营发现了。
永州军的消息传回来,楚河拿捏不准,不想将战火烧到自己身上,打算闷声发大财,才没有对永州军的斥候队出手。
如今永州军既然朝天水郡逼近,楚河想不出手也不行了。
听得楚河宣调,方子豪早有准备,拿着一卷文书上前两步,便将侦察营探测出来的消息一一道了出来。
这几年时间,楚河除了提升军队武力之外,文事也没有落下。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后世人都懂,没有文化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因此,军中但凡什长以上的将领头目,必须经过扫盲教育,到常定书院接受文事培养。
楚河不要求他们掌握真文圣言的力量,也不要求他们掌握民生治理之道,但常用的文字一定要认识,起码能看懂各种军报之类的。
如今的常定书院,经常可见七尺魁男和三尺幼童在同一学堂背诵三字经,默写百家姓,也经常见到涨红了脸的军将,被手无抓鸡之力的老书生打手板。
如此古怪的情况,已经成为的常定乡街知巷闻的笑谈。
不过,楚河强行推行下去的扫盲计划,确实极大的提升的常定军的素质,提升的常定军的战力。
他提供的三千百,是后世的三大启蒙读物,又有荆雄和祝盛这两个经验丰富的四品学士悉心教导,加上从秦州那边来的书生儒生等,师资相当不错,因此在军中推行的扫盲计划实施得相当顺利。
方子豪能担任侦察营的营长,得二品的都尉官职,自然也是经过扫盲教育,甚至还和自己的两个才七八岁的儿女同在学堂听讲,不知被同僚羡慕和笑话了多少回了。
“据侦察营得知的情况,这支永州军,为首的乃是永州州牧王伉,六品玄丹大宗师,上潜龙榜二十七位,战力相当了得,另外麾下兵将极多,如吕凯、王度……”
“永州军被益州、越州、牂州联军困守永昌城……数十万三州联军强攻数月不果,随后永州军撤离永昌,带着数万残部,顺着秦州边线南下,进入南蛮区域……”
“永州军一路往南,途中与南蛮军队战斗多次,各有伤亡……流窜过程中,又招揽了诸多分散在秦州、永州各处的小股抵抗势力。”
“等进入南疆之地的时候,兵力不断扩大,如今拥有兵马十三到十五万,其中精锐军队八万,骑兵四万余,兵甲精良,精锐为二品军队……据侦察营的判断,这支永州军的实力,远超当初进攻凤来县的二十万黄巾军。”
尽管秦州、永州、宝州、望州等,都在反蜀联军的掌控之内,但因为各州郡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山岭巨林密布,任反蜀联军拥有数百万兵马,都不可能完全肃清境内的反抗力量。
因此王伉这支大军,便成了所有抵抗势力的希望所在,诸多反抗势力闻风来投。
就算那些不愿意加入永州军,唯恐树大招风引来南蛮军主力围剿的势力,也暗中给永州军通风报信,提供兵甲粮草等。
因此永州军才没有越战越弱,反而军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天水郡到底偏居一隅,位于秦州最狭窄最南端的地方,边上又是如同宝剑一样刺入秦州的南疆领地,因此消息来源相当的落后和单一。
侦察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侦察附近的情况之上,对这支永州军的情况其实不甚清楚,也不知道永州军是在黄巾军故意放任下才离开永昌城。
如今方子豪诵读的消息,不少还是从南蛮军那边得知的,真实性难以判断。
天水郡是秦州的一部分,秦州又与永州接壤,两者之间便是宝剑一样刺入两州之间的南疆地域。
永州军南下,进入了南疆之地,南蛮军难以剿灭这支部队,又见楚河没有什么反应,自是打着祸水东引的注意,将永州军逼到天水郡这边。
不得不说张角心计惊人,轻易就能蛊惑起百万兵马,永州军甚至南蛮军的反应,都在他的计划当中。
秦胜男是秦州的武宗,对永州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听得方子豪说出了永州军的情况,顿时有些愕然。
“益州军等是怎么回事?三十万大军难道都是泥人不成?将永州军困在永昌城,竟然还会让王伉率领数万军队脱困离去?”
她向来性格直率,在秦州可是有毒舌之称,哪怕到了天水郡,性格收敛了许多,还是忍不住骂了一句。
楚河微微愕然,在他看来,大军突围也是正常,在通天河一线到处都是反蜀大军,王伉的永州军也只能朝南蛮腹地和天水郡这边遁走。
但听秦胜男的语气,好像其中还有些内情?
他不由得问道:“秦将军,其中可有问题?”
尽管他和秦胜男是师徒关系,但在这样的正式场合,自是不会以师徒相称。
秦胜男皱眉说道:“永昌城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但同样的,要从永昌城出来,绝不是易事。”
“有三十万三州联军困住,就算王伉率领十万大军突击出城,也决不可能带着数万精锐离去,最大的可能是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她到底是有相当的军事素养,也在秦州城和南蛮军、黄巾军大战了好几场,对军战之事相当的了解,断言说道:“王伉能从永昌城全身而退,定然有古怪之处。”
“难道是三州联军,还有南蛮军等,故意让他们进入南疆之地,引他们来攻击我们天水郡不成?”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凛然。
虽然秦胜男说得吓人,但没有谁觉得她是危言耸听。
别看楚河已经和南蛮军结盟,也算是反蜀兵马的一份子,但各个反蜀势力之间的关系,绝称不上是一片和谐。
事实上常定军与黄巾军之间的恩怨仇恨,甚至比意想中的蜀军大敌深得多。
常定军和南蛮军的买卖,当然不可能瞒过别人,常定军的实力,黄巾军肯定也是清楚的。
三州联军、黄巾军,定然不可能放任常定军在他们背后茁壮成长,让他们后背出现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甚至南蛮军也未必靠得住!
要是让常定军壮大起来,一旦接受蜀军的招降,从后背捅反蜀军队一刀,后果就严重了。
后世的美国可以在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不是没有人看出这点,之所以不得不眼睁睁看着美国发财,是因为美国本身就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
若是美国不够强大,结果肯定是被那些强大的国家所吞并,成为自己的后勤物资补给之地!
姜维这个大将这时候也站了起来,沉声说道:“秦将军说得在理,我们不得不防!”
楚河沉吟了一下:“从永州军的行军路线,目标定然是我们天水郡。十几万大军的消耗极其惊人,也只有我们天水郡能满足永州军的胃口!”
“不管这支永州军是怎么到了天水郡附近的,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将这支永州军抵御在天水郡外,不得让他进入天水郡半步!其他事情日后再算!”
楚河目光威严的扫视大殿诸多将领文官,随后神情变得肃杀起来。
“如今看来,不管是三州联军,还是南蛮军,都是不能依仗,甚至还得防止他们暗中捣乱,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迎战永州军!”
战争就是个吞金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绝不是夸张之言,尽管天水郡从南蛮军手中得到了巨量的银两,但花费也是极多,单是购买上百万的青壮战俘等,就用了上千万两的银子。
尽管常定军可以大量炼制钢铁,但这不是凭空得来的,需要耗费人手挖掘铁矿煤矿等等,又需要控制钢铁的销售量,免得南蛮军得到大量的钢铁,超出了常定军所能应付的地步。
再一步,出卖钢铁,换来的也不仅是银两,另外的各种丹药粮草战争物资等等,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收入就这么多,豢养这支装备已经超出了任何一支军队的常定军,各种军饷消耗也是极其惊人的。
磐石四卫,普通兵士的军饷,加上米粮,合计为二两银子,老兵提升至三两,精锐则是五两银子。
潜渊这边,十两银子起步,三重金钟罩的精锐更是达到五十两银子一个月!
楚河现在都有点后悔当初招募兵马给出的军饷有点高,但要降低军饷,绝对会极大的影响军队的士气。
要是连修炼出武技,甚至已经达到的三品凝血境的武师,都拿不到多少银子的话,试问谁还会加入常定军替楚河效力?
三品武师随便出去捕杀点野兽凶禽,又或者给士族豪门保家护院,三两百银子一个月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楚河又不得不分开军饷等级,以此提升军士的训练积极性,这军饷花费自是极大。
如今每月单纯的军饷支出,超过五十万,一年就是六百万之巨。
而且,对一支装备为王的军队,真正的大头,可不是军饷。
哪怕军队装备的钢甲钢兵都是楚河自己炼制,但单算铁料、煤炭和人工的成本,一个普通士兵上的装备就超过三千两,五万兵马就是一亿五千万两银子,坐骑等方面的消耗就不说了。
楚河这个时候才知道,为什么便是以一国之力,都无法组建出一支超过一万人的全武者军队。
一亿五千两银子的成本,每年上千万的支出,谁能支持得了?
不是三国的权柄强豪无法聚拢起三两万的的武者,完全是因为巨大的消耗让他们难以承受,而且和平时候,也没有必要耗费巨资维持这样一支军队。
常定军之所以有如此规模,那是变相的拿整个秦州,甚至是宝州等地的财力物资供养起来的,手中还有炼铁为钢的作弊器。
别看常定军如今欣欣向荣,财力充足,但事实上楚全已经跟楚河交了底,如今能动用的银两,只有八百万而已,不过其他的物资储备,尤其是米粮,则是极多。
当然,和平时候没有如此强军,战乱时候就不一定了。
随着常定军异军突起,可想而知三国肯定会陷入了军备竞赛之中,如此全武者强军,定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就好比后世,一旦发生大战,各种强大的武器便会接连出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