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钱塘属两浙路帅府杭州治下,位于西灵隐山麓。钱塘县城与仁和县交界,彼此管辖地区呈交错状,所以有“钱塘不管,仁和不收”的谚语。比较出名的就是钱塘江,其名最早起于《山海经》,因流经钱塘县而得名,乃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杨辉硬要拉着父亲去钱塘县城,期间需要经过那座用圆木搭建起来的小桥,岸边不远处,就是沈括所在的梦溪园。
走到桥上的时候,就听见从身后传来人声,回头望去,正是在沈括座下一起读书习字的两位同窗---沈立德与沈轻纱。
大户人家出门,自然不会跟他一样。一匹全身枣红,长长的鬃毛披散着的高头大马拉着一辆马车停在庄子门口,大门处,沈乐祥正朝马夫叮嘱着什么。沈轻纱提了裙摆,小心翼翼入得马车中,沈立德紧随其后,朝着沈乐祥行了一礼,这才坐了上去。
杨清见跑在前面的儿子正转头盯着马车看,还以为杨辉羡慕,不由快走两步,赶到了杨辉跟前,拉住他的手,嘴里说道:“辉儿,以后你若高中状元,到时候香车宝马随行、美人如玉相伴,那才是男儿一生所求。这样的马车又算得什么?“
杨辉第一次听到从父亲嘴里说出这样画大饼劝自己学习的话,心中觉得有些好笑。
被父亲拉着小手,杨辉心里总感觉怪怪的,仿佛两个大男人搞基一样,连忙转头,将小手从父亲手里抽了出来,朝前小跑着。
“爹,咱们快点走。”
去县城的路与之前上堂(上学)的路是同一条,他十分熟悉,也不理会后面辘辘而来的马车,径直朝前方跑去。
杨清跟在后面,看着他的背影,脸上充满了笑意。
“辉儿,你慢点,小心摔着了。”
马车虽快,但这条路毕竟不是官道,所以速度并不快,并且坐在里面实在颠簸得厉害,若不是为了面子,恐怕都宁愿下来走。
还是辰时,阳光的热度还未起来,坐在马车里的沈轻纱左手撩起帘子,感受着凉爽晨风,身子随着马车的颠簸上下起伏。
她皱了皱眉,目光顺着窗口朝着前面看去。
“咦。”
沈立德努力保持着坐姿,正半眯着眼睛养神,听到妹妹的声音。睁开眼,看了看她,问道:“怎么了?”
沈轻纱将帘子撩到一侧,束住,嘴里道:“杨辉和他爹在前面。”
“哦。”没什么大事儿,沈立德‘哦’了一声,继续闭目养神。
走到学堂地域的时候,杨辉感觉有些累了,速度慢了下来,前一段路长期走,已经形成了习惯,如今再多走一阵,就有些吃不消了。
右手揉了揉膝盖,转头父亲杨清跟了上来,这么多年的辛劳,这点路自然算不了什么。
“累了吧。”
杨辉心里暗骂这小小身体的弱不禁风,嘴上犟道:”爹,我不累。“
杨清看了看他额头上的汗珠,笑着道:“若是累了,爹背着你走。”
“我怕的就是这个好不好。”杨辉心里说道,好歹我一个大男人,虽然你是我爹,但被你背着,心里别扭啊。
拒绝了父亲要背着自己的好意,反正时间还早,离县城也没有多远了,不急。沿着道路开始慢慢走起来。
道路从学堂前方开始,分了两条,一条是通往仁和县的小路,一条就是通往钱塘县城大路。
歇息的时候,他看了看学堂里面,竹篱围起来的院子有些高,看不到里面的夫子和之前的那些同窗。
朗朗读书声从里面传来,脑子里浮现出严文、张安、夫子等人的面貌,有些出神。
经过这么一耽搁,马车终于从后面追了上来,见到杨辉微微喘息,手扶着膝盖,沈轻纱眼珠转了转,朝着车夫道:”停一下。“
“吁......”
马蹄微微抬起,马车也朝后仰了一下,一个不注意,车轮竟是陷入了旁边的小沟里,整个马车歪歪斜斜,就要朝着边上倾倒。
好在那车夫见机得快,又经验娴熟,见此情景,立马握紧了手中的缰绳,猛地一拉。那马经此一拉,强行憋着,这才止住了沉重马车的倾倒大力。
但,也只不过是减缓了倾倒的时间而已,毕竟马车沉重,里面还有两人,重力与惯性之下,那马虽高大,还是承受不住。
从马车里出来的沈立德与沈轻纱惊魂未定,好在并未受伤。马车也没有损坏,但是车轮进了沟里,那车夫一人却是抬不出来。
一个是沈家小姐,一个是沈家公子,怎能干此粗活。这将马车抬出来的重任自然得由车夫来弄。可是任凭那车夫左看右看,东拉西拽,挽起膀子捣鼓了半天,马车却是纹丝未动。
马不比得人,马车倾倒靠在石壁草丛中,它也没办法。车夫再是技艺娴熟,也不懂马语,一时之间,竟是僵住了。
此事说起来长,但发生的时候,只不过片刻,杨清见到,自然上去帮忙,但那马车实在沉重。沈家为了面子,所用材料竟是比较沉重的黄檀木。虽然不是整个车身,但由于地势问题,恐怕至少得需要七八个人才能抬起。
“辉儿,你去看看,附近有没有人,得再喊人来才行,太沉了。”
”麻烦杨公子了。”那车夫看到沈轻纱面上不悦,连忙朝着杨清道谢。
沈立德和沈轻纱身份高贵,自然不能让他们去,所以那车夫也一脸期待的看向了杨辉。
助人为乐的事情杨辉并不排斥,当然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两个同窗的观感说不上特别好,也不算坏,不过沈括可是自己的老师,这个忙还是要帮的。
看了看周围,除了沈立德、沈轻纱两个富家子弟,就是自己、车夫、还有父亲,能上哪里找人去?学堂里的大人也就李夫子一个,都老成那样了,难道还让他来抬马车?还怕他闪了腰呢。
刚才的马叫声早就惊动了学堂,不过李夫子可是个刻板守旧的人。既然是在念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才是他的作风,在训斥了几个张头张脑想要跑出去看热闹的学生之后,嘴里正说道:“东坡先生曾言不一于汝,而二于物,就是说读书要心无旁骛,不可二用。“
杨辉眨了眨眼,看着学堂,想到了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