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术,皇家并不仅仅只是开明,也会亲自参与其中。
就中国的传统而言,皇帝如果花费时间在处理国政之外的事务上浪费时间,那么无疑就是昏庸的表现。嘉靖的修炼、天启的木匠,这些都其昏庸的表现。也是有违传统明君标准的。
而在这一点上,欧洲社会对于国王的要求无疑更宽松一些,无论是英王亦或是法王,在17-18世纪在近两百年的时间之中,历代王国都痴迷于科学,除了对科学家给予资助之外,他们之中更是不乏亲自参与到研究之中。就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亲自参与了断头台刀片的改良设计。由于断头台斩首刀片很容易卷刃,路易十六将其改良为三角形。最后他自己被推上亲手设计的断头台——一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黑色幽默。
在大明,当然没有欧洲那种宽松的环境,皇帝的“不务正业”仍然会受到抨击,但是众所周知,兴乾帝从来不会问及他人的看法,甚至在规划皇宫的时候,他就亲自设计一座“格物殿”,那是皇帝从事研究的地方。
尽管在过去的多年间,国家政务牵绊着朱明忠很多精力,但是他只要有时间仍然会在“格物殿”中进行研究,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除非了几名助手之外,在更多的时候,他是自己亲自进行一些实验,随后再把试验过程送到清河书院,那里的学生和教授会复制他的试验,最终制成工业产品。
就像几年前朱明忠“研制”的雷汞一样,尽管是由他完成的试验室制取,但最终的工业化生产,就是由清河书院的学者们共同完成的,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把初时雷汞日产量不到十两提高到现在的十数斤,满足了生产迫击炮弹的需求。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正是迫击炮的需求促进了朱明忠去制取雷汞,毕竟迫击炮的瞬发撞击引领以及击发底火都得有雷汞。雷汞是起爆药,青铜野战炮的炮弹和手榴弹可以用定时引信凑合,但是想要提高迫击炮的效果就非得有雷汞不可,
在火工品中,雷汞的工艺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极为简单的,只需要由汞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汞,再与酒精作用而制成。即可以用来制造起爆雷管,也是制造底火的必须。
在大明,汞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无论是中医或是炼丹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水银,所以,水银的产量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在解决了工业化制取的安全性之后,雷汞的生产就步入正轨,以雷汞为原料制造的雷管不仅应用于迫击炮弹,同样也被广泛应用于手榴弹和炮弹之中,以提高其威力。早在兴乾五年,雷汞的月产量就突破了500斤,也正因雷汞生产的顺利,朱明忠才会决定进行现在的研究。
“陛下,兵工厂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制造了新火帽。”
几个月前,刚刚以武备学堂第六名毕业的邵武杰和其它前十名一样,成为了陛下的侍从官,作为侍从官,他在很多时候都是跑腿,就像现在从兵工厂取来陛下定制的火帽一样。
作为军校生的邵武杰对于火帽并不陌生,无论是迫击炮弹的撞击引信,亦或是它的底部发火管,都离开不火帽。但是这个火帽,和他曾见过的火帽有明显的区别。
打开铁盒,盒子里装满了铜质火帽,朱明忠随后拿起一个,与普通的火帽不同,它的周围多了一圈花边。
“陛下,这个火帽似乎与迫击炮上的火帽有所区别。”
邵武杰出声询问道。
“本质上没有区别,火帽里的装料与迫击炮底火一样,也就雷汞、氯酸钾制成的的引发药……”
解释着火帽的构造,朱明忠拿起了一支火铳,在他拿起那支火铳的时候,邵武杰才注意到,那支火铳和普通的火铳有所不同。它的铳尾看不到火药池盖,击锤上也没有燧石。
没有燧石怎么用?难道是……火帽?
“陛下,它是用火帽引火?”
邵武杰的反应之快,超出了朱明忠的意料,他点头说道。
“这就是火帽需多出一圈花边的原因,把它扣在传火帽上,击发后有了这个突出的花边,可以很方便的扣下来。”
将直径超过6毫米的铜质火帽扣在传火头上,朱明忠兴致勃勃的端着起了手中的这支线膛铳。
线膛铳不算是什么新鲜的武器,早在忠义军时期,就有穿着绿色军装的猎兵,他们在战场上拿着燧发的线膛铳,猎杀高价值的目标,其运用有些类似于后世的狙击手,尽管很原始。与普通步兵的滑膛铳相比,线膛铳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射程更远,而且精度极高,比起有效射程不到百寻(米)的燧发滑膛铳,前装线膛铳在射击精度和射程方面已经超出了百步穿杨的概念,它甚至可以击中三百寻外的目标。
不过即便是如此,它仍然没能大规模普及,并不仅仅是因为相比于普通火铳线膛铳的制造工艺相对复杂,所以造价稍高,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装弹困难。线膛铳的射程之所以远超过滑膛铳,而且精度高,就是因为子弹在膛内沿着膛线旋转,这就必须把子弹镶入膛线才行。所子弹必须在嵌入膛线,为此在装弹的时候,甚至需要用蛮力打击子弹使其变形才能嵌入膛线,为了能顺畅的装弹,甚至不得在子弹外粘上一层鹿皮,毕竟令膛线压迫鹿皮变形总比让铅弹本身契入膛线要容易些,可即便是如此它装弹依然要比滑膛铳慢上不少。所以直到现在,线膛铳仍然只是小规模的装备过猎兵,即便是在民间,其使用也不很广泛。
不过即便是如此,多年来兵工厂已经积累了大量生产线膛铳的经验,尤其是随着加工设备改变,铳管的口径已经可以保持一致性,这是大规模装备线膛铳的前提。而且现在随着蒸汽机开始在兵工厂内使用,动力以及生产设备的改良,也进一步降低了线膛铳成本,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装弹速度。
“砰!”
在宫内的草地上,朱明忠拿着这支击发铳,打响了第一铳,不过这一铳并没有装火药,然后说道。
“相比于燧发铳,击发铳在阴雨天的时候,更为可靠,反观燧发铳在阴雨天,尤其是雨天时,几乎无法使用。所以,将来击发铳取代燧发铳必定是武器发展的必然……”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朱明忠取出了一发子弹,然后特意对邵武杰说道。
“你看这发子弹有什么不一样的?”
将子弹丢到邵武杰的手中,他接过子弹一看。
“它怎么是尖头的?”
铳弹不都是圆型吗?
“过去,为了线膛铳能顺畅的装弹,我们甚至不得在子弹外面粘上一层鹿皮,毕竟令膛线压迫鹿皮变形总比让铅弹本身契入膛线要容易些,可即便是如此它装弹还是比滑膛铳慢上不少。线膛铳要想像滑膛铳一样能够流畅的进行装填,就要在子弹上做文章,几年前,戴梓曾他于设计了一种线膛铳,这种步兵铳的铳膛的药室内壁被加厚,使药室的内径小于口径,装弹时,使用略小于口径的弹丸装填,使弹丸顺畅的进入铳膛,当弹丸到达药室后会被内径更为狭窄的药室卡住而无法继续前进,这时用探条使劲冲打,铅制弹丸就会在药室内壁与探条的双重作用下变形从而与膛线契合。”
提及戴梓的那个发明时,朱明忠的心底依然会忍不住想要去称赞国人的聪明才智,类似的发明欧洲人要等到19世纪中前期才发明出来。而在火铳于大明完全普及后不到十年,戴梓就已经研制了类似的发。
“这个臣倒是听说过,不过似乎在应用的时候碰到了一些问题,在学校试用的时候,普遍反应没有普通的线膛铳精度高。”
因为许多武器最开始都是在武备学堂进行试验,所以邵武杰自然也听说过这种武器。
“没错,或许这种方法提高了射速,但是它有一个问题,虽然弹丸通过很打压的手段与膛线契合起来,但是它的形状却变得的略扁,影响了子弹的旋转与杀伤力,所以它的精度与射程自然赶不上普通的线膛铳。”
不过戴梓最让朱明忠欣赏的地方,就是他很快就开始对其进行了改进,而且改进的效果也还不错。
“不过,后来似乎也改进了,现在军队里已经开始装备这种线膛铳了,它使用的就是这种圆头子弹,不过与陛下的这个似乎不太一样。”
邵武杰拿着子弹说道。
“虽然两年前的试验并不怎么成功,但是后来戴主事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改进,他设计了一种圆柱子弹,这种子弹在经药室内壁的挤压后变为标准的圆柱状,子弹的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在军队已经开始少量试用了,听说使用的效果还非常不错,很受猎兵的欢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