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宋天子门生阅读> 书评区里发现了一个说我史盲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书评区里发现了一个说我史盲的

嘿嘿,看完长篇大论我笑了。批评之前麻烦先看看前后文。

这个问题出现在第二十章《天涯明月共此时》的后半段。文中张世安前边已经说了,范仲淹在西北,张世安是小小官职。但具体多小,没有明说,可是张世安能在范仲淹的公子面前说自己当年多牛?

自然官职不可能是那类九品小官。用脑子想想,这等官员能有多少机会接触统辖整个西北的范仲淹?

而且并非所有进士都如评论所言,一出来就搞州县佐贰。甲榜和乙榜就有很大区别。所谓的状元,最高可以给到通判,甲乙榜当县令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治平四年状元许安世及一甲其他两人都是防御,团练,推官。熙宁三年进士李之仪第一个官就是万全县令。

仁宗初期的选人磨勘制度,因为每年改官的人数不多,逐渐放宽了条件,举主与考课同样减少。而且高级官员举荐,在任考评为最,加上进士出身,有相当可能直接升为朝官而并非京官。

而到了京朝官,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可以超资转官,就是越级。不用所谓的一年一升,只要三年一次升两阶,熬六年能不能外任?

宋代的磨勘叙迁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概而论,只能说,读书还是太少。

何况,原文“才让他一个寒门士子区区数年便坐到了知府的位子上”,这个寒门士子,说的是张世安的脚色,也就是根底。官场上寒门往往代表没有势力集团,很难升任,也唯有范仲淹支持才能一路顺畅,进而表现张对范家的感恩。

数年也不是自科举中第到升任知府的时间,而是遇到范仲淹后的数年。

如果你非要那么坚持,我也只能说,你高兴就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