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碰瓷儿的
穆哲一时半会的只怕是抽不出身来了,李贞便将水果糖的生产方法教给穆哲的副手,一个叫做唐方毅的中年人,这才是他真正的杀手锏,水果糖在大唐可是划时代的东西,只要一上世,直接就能化身吸金机器,给李贞赚来大量白花花的银子以及黄澄澄的金子。
吩咐所有人签署保密协议,李贞便出了糖庄,看着太阳已经偏西,便取消了接下来的巡视计划,一切等明天再说。
李贞不知道的是,他前脚刚离开,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包括那些图纸以及保密协议就已经出现在了李世民的御案上。
工作了一天的李世民,揉着头看着李贞留下的图纸,饶有兴趣的问道:“这都是贞儿留下的?”
“是的陛下,这些图纸都是殿下所留。”御案前一人恭敬的回答道。
“那你说,如果那些作坊按照这图纸制作,做出来的东西会怎么样?”又浏览了一遍图纸,李世民问道:“能不能被百姓接受?”
“这个,属下真的不知。”这人只是一个情报人员,哪里知道这图纸的珍贵?更加不会知道做出来的东西效果会怎么样了。
“算了,你继续观察,如果有什么异常,第一时间向朕汇报。”知道白问了的李世民,将图纸凑到烛火上引燃随手丢掉,吩咐道:“不过也小心点,不到万不得已尽量别暴露了自己。”
“是。”这人看了一眼已经烧成灰烬的图纸,有些迟疑的建议道:“启禀皇上,其实属下觉得,想要知道这图纸的效果如何,不若咱们也顺着图纸制作出一批东西来,如果百姓接受的话......”
“行了,朕知道你的意思,不过不用了,你下去吧。”李世民断然否决,别说不知道这图纸的效果,就算这些图纸真的能日进斗金,他也不会和李贞抢生意——不论是从一个帝王,又或者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他都不能这样做,也不屑于这样做。
“是。”探子低头退下。
李贞还不知道自己的图纸已经暴露,他现在正和燕敬嗣带着一群狗腿子欺行霸市呢——额,不过是有人主动让他欺行霸市的。
“嘿,我说你这个人,我怎么就打烂你的东西了?”李贞被一个汉子拦着不让走,旁边还有一堆陶器碎片,现场十分凄惨。
“我不管,你这小孩打碎了我家的陶器,就得赔钱,不然的话,你就别想走了。”这汉子拉着李贞,面色凶狠的威胁道。
李贞也是醉了,他刚从糖庄出来,天色已经有些暗了,便取消了巡视计划改为夜游长安。只是今天可能是他的倒霉日,还没逛几个摊位,就听得旁边一阵‘哗啦哗啦’的碎裂声,刚扭头看了一下,就被这汉子抓住了胳膊让自己赔钱。
也怪李贞走的快,距离燕敬嗣他们已经有些距离了,不然一大群人一起过来,这人也不敢这样诬赖。也正是看李贞只有一个人,而且衣服穿的不错,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孩子,这才敢如此。在他看来,李贞的身份再高贵,也终究只是一个孩子而已,又是单身一人,只要自己稍微一恐吓,只怕就要老老实实的交出身上的钱来了。至于他事后报复,这就更不用担心了,看这小孩穿金戴银的,带的银钱绝对不少,自己完全可以得了这笔钱财后出去躲个三五年,等事情平息了再回来。
摆摆手制止了想要上前的李二狗和燕敬嗣,李贞装作害怕的问道:“那你要多少钱?”
“哼!”一见李贞真的服软了,这汉子得意洋洋:“不多,我告诉你,我这陶器可都是精品陶器,每一个至少价值一贯银子,我这里一共有一百零八件,大叔心地善良,算你一百件,只要你一百贯。”
“我,我没有那么多钱。”李贞小心的捂着自己的钱袋:“我今天就带了三十贯。”
“三十贯?也行,大叔心地好,三十贯就三十贯吧。”汉子眼睛彻底亮了,三十贯啊,这能买多少粮食啊?
要知道初唐时期物价是非常低廉的,就米价来说,每斗只卖四五文,甚或两三文。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中记载: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通鉴》卷一九三说:
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不过三四钱。
又有《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记载:
至(贞观)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番息。
同书卷七九《魏征传》说:
帝(指唐太宗)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
以上只是米价的情况,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也不是很高。
《旧唐书》卷七八《高季辅传》中言道:
时太宗数召近臣,令指陈时政损益。季辅上封事五条......又曰:“......今畿内数州......菽粟虽贱,储蓄未多......”
《贞观政要》卷六《奢纵》中说:
......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自五六年以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丹粟。......”
《通鉴》卷一六九载贞观十五年八月:
乙巳,上(太宗)谓侍臣曰:“朕有三喜一惧。......此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此一喜也。......”
《通鉴》卷二〇,一麟德二年十一月丙寅条说:
“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由此可知,初唐时期物价的确十分低廉,而且这个低廉还相对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甚至一直到高宗年间也依旧如此,可以看得出来史家称赞的贞观之治,至少在百姓眼中,的确是值得讴歌的黄金年代。
如今是贞观三年,正是物价最低廉的时期,三十贯钱就是三万钱(一贯等于一千钱)。换成米的话,足足能买一万斗米。一斗米按十二斤半算(一升米放在现在大概是1.25斤,十升一斗,一斗米等于十二斤半),一万斗就是十二万五千斤(这还是按照市价来计算的,这么大宗的粮食交易,卖家不可能不给折扣,这样算的话,买下的米会更多)。
就算是按照市价,十二万五千斤米,就算一个人一顿吃一斤饭的话,这么多的米足够十万大军吃一天还有剩余(就算再良心的伙夫,一斤饭里放半斤干米都够了,再多就干了。而且这个年代的人是一天吃两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