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墙师有诫,
经笥我无惭。
乱世成何事,
唯添七不堪。
《梦中作》
崔致远〔唐代〕
——我是分割线——
相比之前那些土豪、小贵族为了被骨品制所封闭的进身之途,而积怨日久所发起的诸多反乱;这一次的赤裤党之乱,才是真正来自民家饥寒煎迫的中人(平民)、奴婢和贱民的社会最底层的绝望呼声和激烈反抗。因此相对于自据争战的豪姓割据势力,彼辈响应和联动的很快,几乎是在半个多月之间就蔓延了南部数州之地。
接下来,南面讨伐军就从已经平定了大部分的康州咸安郡,带着缴获和俘虏沿着黄山河重新转回到了良州境内;然后又一路势如破竹的挥师东进,接连打破了火王郡、密城郡的十多处大小寨垒和城邑,也擒杀自立的形形色色城主、将军、军主之流,俨然超过了两位数之多。
因此,一时间源自金海京的南面招讨军的声势与名气大振,响彻于康、良两大州的十余郡之地,乃至由此衍生出了诸如“军中皆是刀枪不入的铁人”或是“使丈高喷火夜叉当先”“做法地动山摇而无所不催”的种种不可思议的传闻来。
就连那些原本已经初步在明面上表示顺服,或又是暂且做壁上观的地方城邑和乡里,也一下子像是恍然大悟的重归为恭顺臣民,而忙不迭背负了稻米和牵了瘦巴巴的猪羊前来犒军,只求之制征南王师能够过境封刀,而令这些地方军吏士民得以苟安。
事实上,对于这些异域作战的太平军将士而言,在这新罗之地所遭遇的敌手实在是太孱弱了;从某种意义上从头到脚的孱弱不堪,不仅仅是旧日九僮十停的王军所属,还有那些争相起事的地方豪强、大户,只要能够拿起刀剑批块布就敢自称成军了,然后这个刺史那个太守的还一个头衔比一个吓人。
而那些横行山野的盗匪、乱军就更差劲了,甚至连像样的铁制武器都没法配全,而只是拿根削尖的竹木,就敢跟在少数又披挂的头目后面,摇旗呐喊号称是一支人马了。因此,在这些用精良制式的刀枪剑戟,全身铁鳞甲和镶铁布甲所武装到牙齿的淮南军面前,几乎大多时候就是摧枯拉朽的一边倒局面。
而唯一能够令他们受挫和止步的,也就是这些土军、山兵、乡丁,见势不妙而仗着轻装负累少往山林里乱钻的时刻,然后在追击过程当中不熟悉地形而导致的摔伤、撞伤意外,甚至还多过对方轻飘飘的弓箭,侥幸射中铠甲防护不及位置的战伤。
因此,那些本地招募的辅卒和义从,也几乎是每战告捷的跟在后面负责捡人头和打扫残局就好。尽管如此,这些淮南军却是尚不满意的开始将他们分批驱使在阵前和两翼,然后又在各种顺风战和优势的攻坚战中,用皮鞭棍棒刀剑将其给强行的锻炼起来最基本的令行禁止了。
但是当他们在密城郡与大成郡交界处的穴礼山下,初步遭遇当地赤裤军的时候,却让这些参加过多次辗转奔战南北的太平老卒们,再度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因为在寒冬之日下,那些出身微贱的乡土乱党,大多是光脚赤膊仅在裤胯上插上一条红布条,就敢赤手空拳冲击严整有序的军阵;
虽然,很快就在杂乱无章一波波涌上来的过程中,被严阵以待的淮南军毫不犹豫的杀戮一空,而几乎毫无伤亡可言只是出了一身热汗,但却也触动了一些太平老卒的某种心情,而当场制止了辅卒和义从的后续杀戮和补刀。
结果,在追击这些赤裤党人的道路上,见到的又是一地被冻死饿死在半路上的尸横累累,而在他们所临时聚合而成的后方营地内,更是冻绥和饿殍满营老弱妇孺而没有剩下多少活人了。或者可以说,这些生于乱世与的奴婢、贱籍之属,就是如此用自己卑微如草芥的性命,来籍此表示对着绝望而污浊世间的抗争和发声。
因此,接下来这些淮南军所主导的征南军,却是改弦更张的不再主动进攻;而是用抛洒在雪地上的杂面团子和碎饼作为诱饵,将这些赤裤军从藏身处引出来之后再尽量包围俘获之;短时之内就迅速瓦解了密城郡与大成郡的十多股赤裤党人,并且开始在各条路口设立告贴和榜文,招徕逃亡人口和乡间有意报效的义士。
结果告贴和榜文传出之后,居然还有许多中小豪强和良人之家,争相带着部曲来投,因为他们在乡里也实在过不下去了。一方面是灾荒连年的减产和佃户、隶民的竞相逃亡,另一方面则是饥民过境所带来寸草不生的人祸,再加上大豪族之间的侵并;让他们在家乡无以为继了,还不如来这支官军处讨一口饭吃。
然后作为招讨行营长史崔致远的宗家,号称品头六姓之一的崔氏祖房,也派了好些子弟来投奔他,再加上原本从王京中带来的志趣相投的朋党和亲故,还有后来陆续前来投奔王京下等头品小贵族和匠人、士人之家;俨然一时之间,他已经有了组建一个小规模幕僚班子和设置官府的底气和基础了。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随后作为常驻新罗主事官的王启年,也伴随着输送队给崔致远送来了随船抵达更加具体的细则和实行内容,也是太平军在辗转征战和席卷天下的过程当中,所总结出来的一整套如何扩张势力和后续治理,令人叹为观止的方案和计划所在。
其中包括了如何用不同的宣传口号,配合短时间内就可以立竿见影的现实利益主张,来发动和争取各个市井各个层面的不满者和不得志的群体,然后如何争取那些游移不定或是首鼠两端的中间派,如何孤立、排挤和打击少数冥顽不灵的顽固派、反对派。。
又如何在就有体制内,甄别和分辨出那些是可以争取的潜在志同道合之辈,那些是可以拉拢或是保持相安无事的同盟倾向,那些是可以无视和忽略、甚至适当压迫的墙头草,那些事需要坚决打击以儆效尤和表明立场、态度的真正敌人。
然后,如何因地制宜的最大效率征募兵员和筹集粮械物资,如何将投奔的人群分类而建立起来可以充分利用一切人力资源,令男女老幼皆有所用处的简易战斗和输送、维护、饮食供给等等后勤保障体系。那只如何对付那些不合作的大户之家,而取其资材丁口并迅速变成自身的助力。
而更深一步的,则是获得第一块底盘之后如何有效的治理和滚雪球一般的经营下去。包括如何统计户口、清丈田地和工坊,如何分配生产任务和安置招徕的民众,如何从中挑选兵员和培植忠实的基本盘;乃至是如何从中伺察和甄别,那些心怀不轨的奸细和潜在敌意的破坏分子。
然后,又有好些农学和营造的书目可选,以为指导四季耕稼、选育良种、善用人畜和工具的增产之法,乃至植树伐木、寻矿挖矿的营治之道和流通有无的货殖手段;可以为新政权创造出更多的产出和增益来的配套计划,乃至是开班乡校的初步教材。
甚至还有现成的条例和法令,直接修改一二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或又是初步建立起政权之后,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细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就像是太平军在漫漫征战天下和治理过程当中的经验教训和得失成败的总结和凝缩。
因此,初初阅览完这些条目的崔致远,已然没有任何其他多余想法了;或者说是这世上怕是再也没有人能够拿出比这个更好的,征服天下和改朝换代的长远规划和步骤了。这种足以动摇任何一个国家根本,而本该珍而藏之乃至严令禁绝流传的屠龙术,就这么轻而易举的交付到了自己手中。
这让他既是惶恐又是惴惴不安,这位王上不愧是号称入世救民的一代圣人化身。却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就已然完成了对于新罗之地的这么一番未雨筹谋和规划呢?其中的种种蕴含深意和所揣测不到的内容,更是令人有些承受不起而又受宠若惊。
但崔致远在军中辗转反侧了、夜不能寐好几天之后,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就算是太平军早就有意谋求新罗之地,难道还能比现在积重难返的局面更坏,更加可悲么。说不定将来有朝一日这片海东苦寒的边鄙之地,有幸成为天朝上国一隅的王道乐土,哪怕是小部分实现了太平军的那些治理方略,那也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了。
况且,中土大唐的名义在新罗这个边藩之国,天然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和意外加成,就是从朝堂道乡野民间普遍存在的“大唐唯上论”,但凡是来自大唐的东西就是好的,如果你不好,那一定是你没有好好的侍奉和领会天朝上国的;
哪怕是士人贵族,也是以出使大唐过大唐为荣尚,哪怕就此留下来做大唐的狗也好。其中最为成功的例子,唯一就是在大唐出家而圆寂于九华山的新罗王孙,而被追人为地藏王菩萨地上化身的金乔觉。因此,这个时代大多数士民黎庶,是恨不得转生中土大唐以为福报的。
就像是他们这些从小就用汉字、说唐话为荣尚和尊崇,却在身份位阶和仕途上不得跨越的士人来说,“生为唐人,唯愿彼土”可不是说说算了的,因为至少大唐给天下广大士人提供了读书举试、出放为官,最终登阁入相的那么一线可能性。
至于广大的野人、贱民、奴婢和中人、部民,新罗国人的身份和大义是什么玩意?能吃果腹么?还是能穿衣保暖么?当然是直接关系到他们日常生息的庄头、老爷和头人,就是一辈子最大的天地和见闻了。随波逐流才是他们的常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