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N道贩子康采恩阅读> 第735章 你好,泾原路—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5章 你好,泾原路—22

N道贩子康采恩国家大事,在耕与战第735章你好,泾原路—22不会有人认为这样的情报是个好消息,可是真正的好消息也距离他们不远了。

城里的王沿在坚守城池十几天之后,终于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

再一次在城头上亲自指挥战斗的过程当中,他被登上城头的一名西夏士兵,用丢出的长刀砍伤了右臂,虽然伤势不够严重但因为过于强调自己在战略防御当中的作用,所以王沿立刻选择了走向城头进行医治。

可是西夏人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大声呼喊着说宋朝军队的主帅已经阵亡,宋朝军队虽然立刻回骂,其实大部分士兵心中并没有足够的底气,毕竟他们都没有看到那一幕,所以只能相信对战场有力的话语。

于是程度上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宋朝军队有的相信这些话有的选择不信,甚至产生了溃逃,而西夏军队的基本上都相信了,他们降临的喊话和鼓舞,尤其是在看到部分宋朝士兵选择逃命的时候更是信心大增,无论他们的主帅是不是阵亡,都意味着他们可以趁乱杀进城内,这对于习惯了强烈的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好机会。

因此他们立刻陷入了癫狂的状态之中,即便宋朝军队仍然做出了有限的抵抗,也未能全面的阻止他们冲进城中,打开城门。

一旦城门打开,外面的大部队便可以趁虚而入,而王沿这个时候虽然简单的包扎完了伤口,但才发现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虽然他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但组织巷战却并非他所擅长,更何况城中在接连半月的围困之后,早已经是人心慌慌,所以从没被打破的消息传来之时,很多人都选择了逃命,虽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路径可以帮助他们逃走,但他们还是选择从另外一扇城门当中奔逃到野外去,而他们的这种行为尤其是另外几座城门的士兵们的放纵,直接导致了城市的全面崩溃。

王沿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非常后悔没有听康采恩的建议,更没有把那个家伙留下来,否则的话,这个时候或许还能够有一个帮手,至少可以继续负隅顽抗一下。可是现在他能够做的似乎也只有拔剑自刎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却突然好警声大作,在昨天夜里刚刚打完这场胜仗的康采恩,其实也没有想到渭州城竟然会在第2天早上就被打破。

所以他的士兵们根本就没有准备在结束了昨天的激战和清点战场的工作之后,他们都陷入了沉沉的睡梦之中,要不是狄青派人来通知他们,他们甚至不会留意到王沿那边出现了什么样的变故,按照康采恩的估计,虽然王沿这个家伙实在不是个出类拔萃的帅才,那也不可能完不成区区的防守任务,更何况城池攻防战一向是宋军最为拿手的压箱绝技,怎么会在稍微多于自己的敌人面前出现差池?

可事情就是这样的,整个泾原路再后来都被朝廷认为出现了各种问题,虽然问题根本没有那么严重,甚至一次出现了对王沿的个人迫害,毕竟相比之下同样吃了败仗的韩琦,并没有受到和他一样的处分,反而还一步一步的走上了个人生涯的巅峰,这显然是极不公平的处理,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左右的话,这两人的下场断然不可能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得到消息之后的康采恩,只能在黎明时分聚集士兵,向着渭州城的方向迅速前进。

在那之前,狄青和他的袍泽们已经冲了过去,不过他们很快遭到了西夏外围士兵的阻击,狄青等人的准备也不是很充分,面对敌人很有可能是张网以待的伏击,立刻陷入到了苦战之中。

还好康采恩等人来的比较及时,提亲才没有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如果这一战也让宋朝军队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许多人都看到原本驻扎在城池之中的士兵们,现在正仓皇而出的,离开他们应该防守的地方,这让那些准备去救援他们的袍泽们,显然是失望透顶了。

因此提前和他的部下们都感到了些许挫败感,也不知道王沿那个家伙究竟是怎样管理军队的。

倒是康采恩非常清楚。文成管理军队本身就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措施可言。尤其是在这样复杂而又被动的局面之下,如果军队还能够有什么上佳表现的话,那么只能证明这位文臣,拥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一般来讲,文臣不在这个方面犯下一两次重要错误,都不会取得什么优异的胜利。

而事实上,宋朝自从以为运武的政策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历史记录上拿下什么光辉的战绩,想当年北宋刚刚建立之后,那些经理们还是能够在战场上,打出许多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的,无论是吐蕃还是北边的契丹人在宋朝的步兵方阵面前,都是需要小心提防的,但是自从换成了围城之后,这样的局面就再也没有重新出现过来,或许率领一群狮子的绵羊的确有足够的魔力把所有的狮子一起变成绵羊。

但军队的纪律工作和思想工作也的确是应该重视的,否则失控的屠刀有可能伤人伤己。再后来天朝上国的制度当中,政委变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是军人,但也是军队当中的文人。然而。在宋朝的军队当中,类似的制度还没有实现的基础,虽然宋朝是个文教发达的朝代,但识字率也没有达到后来的地步,甚至还有可能没有超过近代的倭国,要知道近代的倭国在识字率方面有着相当经验的记录,武士阶层的识字率一般都在100%。而此时宋朝的整体识字率虽然接近与中国历史的巅峰,但应该也不会超过三成。

教育是传承生产技能,继续发展文明的重要方式,而文字正是落实教育具体细则的最为重要的工具,在这个没有实质进展的情况之下,讨论一切焕发新生的改革方案都是扯淡。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