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宿命长生阅读> 450 李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50 李牧

诸葛应龙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因为他总能在不经意间通过推理得出事情的真相,只不过这小子得出来之后又会因为不确定所以放弃了而已。

百家祭坛是六国想要谋反建造出来的秘密基地,这句话用来概括这个地方简直再合适不过,因为这本来就是它表面上的意图。

六个青铜大鼎里头都没有东西,只有一层厚厚的灰垢,证明它以前曾经被人们使用过。

“祭坛,祭坛,我知道了,这塔,该不会是灵堂吧……”诸葛应龙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

那个时候的人们重规则和礼仪,祖先传下来的东西丢不得,一切以先人为大,所以对于死去的人,比现在人们悼丧的程序要繁杂得多。

李子木绕过这一排青铜大鼎,径直朝前面的黑色高塔走了过去。

说是高塔,其实高度也不过就十几米的高度,比起外面的那些高塔要低了很多,主要是这山D就这么高,所以最高也就只能这样了。

石头做的台基差不多一米高,李子木抬脚踏上石头台阶,短短几步之后就到了这塔门前。

“这塔,为什么是四层?”诸葛应龙仰头看着面前这塔疑惑的说道,这塔同样是底部大越到上面越小的规格。

之所以他说有四层,是因为一列有四个小小的拱D,所以这是一座四层塔。

不过这才是让他好奇的,因为据他所知,塔一般都是一三五七单数层,基本上没有双数层的塔。

“单阳复Y,这是座Y塔”李子木看着这塔轻声的说道,华夏的塔,都是单数塔,基本上没有双数塔。

而在古印度塔文化一开始传进华夏的时候,就有双层的塔,虽然大多数塔也是单数层,但也有极小一部分塔是双数层的,双数层的塔,是Y塔。

塔这个建筑,本就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华夏在此基础上稍微有做修改,而眼前的这座塔,应该说是一个印度与华夏的结合体。

双层数是极少数的Y塔,里头供的不是佛,而是鬼魂。而每一层六个小门,这是华夏塔大多数的塔的拱门数量,象征着六道。

也有四个门的,象征四圣谛,八个门的是八相之道,十二个门的代表十二因缘,开多少门,是有规矩在里头的。

诸葛应龙又一次猜对了,这塔,就是用来当作灵堂用的,里面供的,都是死人。

“咯吱……”

李子木轻轻的推开面前的塔门,木头之间的摩擦产生一种尖锐刺耳的声音,塔门很小,仅供两个人并排过去的宽度。

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如同冷气一般吹得诸葛应龙寒毛都立了起来,厚厚的棉袄仿佛抵挡不住这股寒气,吹得他J皮疙瘩都起来了。

Y气和阳气,虽然无法看见和触摸,但是却可以给人们一种很直观的感觉,太阳下面照S感觉暖洋洋的,这是阳气,墓地灵堂里头盛行的,这是Y气。

这本身其实和周围的温度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大白天去墓冢,你也会感受到Y气的存在,寒风凛冽的屋子里,只要是经常住人的,都能感觉到一点儿生气,也就是阳气。

死者为大,嘴碎如诸葛应龙,这个时候也不敢再大声说话了,怕扰到这里头安息的灵魂。

地上铺满了厚厚的灰层,门被推开形成的气流在这小小的塔内肆虐着扬起弥漫在空中,一股Y湿寒冷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子木现在倒有些庆幸自己神识在这里用不了的情况呢,如果能用的话,他保不准会看见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转头看着一旁的布丁,后者同样是摇了摇头,这屏障有点奇怪,不仅神识用不了,连妖识也无法发挥作用,布丁现在也和他一样,只能看见R眼可以看见的东西。

里头很黑,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李子木索性将背包里的天之眼拿了出来,这玩意儿到现在依旧发着璀璨的光芒,这个时候拿来当电灯用,简直不能更合适了。

眼到之处,全是白绫。

梁上系着的白色丝条一根一根的垂下来吊在半空中,给这小小的空间平添了不少诡异的气氛。

丧服制度虽然说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候正式确立的,但是早在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戴孝的习俗了,李子木作为那个时候的人,自然有发言权。

那个时候还没有棉布这种东西,贵族穿的是丝绸面料,老百姓穿的是粗布麻衣,平常时候基本不会出现白色的衣服,只有在死了人之后,才会见到白色的丝绸。

白色向来代表着圣洁,在家里头死了人的时候,贵族会身穿白色的丝绸衣服,老百姓们买不起一整套,买一点点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一般挽在袖子上和戴在头上,表示对死者的尊敬,白绫么,向来都是和死字挂钩的,古代皇帝赐个三尺白绫给你,就是要你自个儿自杀的意思。

这满屋子的白绫随着开门的气流轻微晃动着,还真有这种拍鬼片的即视感。

石头堆砌起来的平台上摆放着一个一个的灵位牌,上面写着的字不多,人的名字在正面,后面一般刻的是生辰八字和死亡日期。

现在流行火葬才会出现骨灰坛这种东西,以前大多土葬,所以写块灵位牌意思一下,就相当于看牌子缅怀先人了,不用去墓地这么麻烦。

没有长香,不过有用过烛火的痕迹,那个时候葬礼复杂,复杂的不是需要什么太多的物件,复杂的只是各种各样的礼节。

“李牧,这第一个的名头就这么大的吗……”

诸葛应龙看着面前的这块灵位牌轻声的呢喃道,这是赵国的文字,不过他大多能看懂一点点,李牧两个字,他还是看得懂的。

没想到这第一个的灵位牌,来头就这么大。

良将身亡赵亦亡,百年遗恨一冯唐。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

这首诗,用来概括这个将军的功绩,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

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D识。

为首者,便是这李牧。

:

b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