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伯伦叫来了艾德瑞克·戴恩,给他看托尔城的密信。
“大人,这是假的。”艾德瑞克断言。
“为何这么说?”
“亲王,渡鸦最惧怕的天敌就是狮鹫,它是无法避开狮鹫的猎杀而送信来到的。”艾德瑞克笃定说道。
“但它却偏偏送到了?”亲王说道,“这是敌人故意要我看见这封信。”
“是的,亲王,信是假的。”艾德瑞克说道。
艾德瑞克是彭斯伪装。为何威尔不在阳戟城里动手,是因为威尔还是想尽可能的转化多恩的士兵,要么让他们见识到强大不可逆而逃走,要么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士兵,一心坚定抗击的,一律消灭。
有心坚定视威尔等入侵者为敌人的,今后也一定会是地方长官管理时候的危险分子,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反抗和战斗。
这些力量,最好在战争中检验出来并一起消灭掉,以免今后玉石俱焚。
狮鹫攻击,就是一个筛选那些殊死也不会臣服的士兵们的一个过程。
要统治多恩,不仅仅是消灭各地贵族,更要消灭掉坚定的多恩力量,这些力量其实来自士兵,而并非全部是贵族阶层。
把这些多恩力量尽量多的找出来,通过狮鹫的高空巨石攻击是最好的手段。死亡威胁是最强威胁,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威胁。
胆量柔弱的平民士兵和不肯为马泰尔家族效命的士兵,会在死亡的威胁面前选择离队。不肯离队的,必然是中坚力量,这股力量是忠于多恩或者是忠于某个贵族和信仰的,这股力量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转化者生,死忠多恩者必须要杀死他们。
红毒蛇奥伯伦对艾德瑞克的话半信半疑,他发出渡鸦试探,狮鹫统治了这片天空,不要说是渡鸦,就是沙漠之鹰也无法在狮鹫面前送信出去,渡鸦立即被狮鹫追上,吃掉。
奥伯伦尝试了数只渡鸦,都是有去无回。
他终于相信了艾德瑞克的判断,对艾德瑞克就高看了一分。
奥伯伦继续领军前进,一天一夜,狮鹫的攻击不断,奥伯伦的军队有崩溃的迹象,前军艾拉莉亚被全灭的消息也在军队中疯传,幸好后军的艾利昂伯爵领着五千军队追了上来,人数一多,军心得到了暂时的加强。
奥伯伦始终得不到前军的任何反馈消息,派出斥候,全部有去无回。天空中的狮鹫是队伍挥之不去的噩梦,一天二十四小时在天空侍候着,高兴的时候就丢石头下来,往行军的队伍中轰击。不高兴了,就尖锐啼鸣,令军队中的马车牛车和战马瘫痪,造成行军的艰难。
一天一夜的煎熬之后,亲王的军队又少了数百士兵。
他们来到了多恩海的南岸山脉脚下,见识到了艾拉莉亚队伍崩溃后丢弃的一地的狼狈:铠甲、长剑、长矛、弓箭、帐篷、折断的马车和牛车、士兵的尸体和艾拉莉亚等人的尸体,都被一一发现。
事实证明,上次被艾德瑞克断定是假信的那封信上说的很多细节都是真实的,奥伯伦心中悲恸,情妇艾拉莉亚和六名女儿惨死,其中两名女儿娜梅莉亚和特雷妮叛变投敌,更有消息在士兵中传开,说托尔城已经被野人大军占领,娜梅莉亚和特雷妮是拿下托尔城的功臣,她们的确已经投降敌人。
种种消息给了奥伯伦亲王沉重的打击。
他也才终于想明白,是道郎亲王想和谈,而威尔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和多恩和谈,他就是来灭掉多恩和马泰尔家族的,就跟在战争开始前曼斯·雷德夸下的海口一样:没有征服不了的多恩,也没有灭不掉的马泰尔家族,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们做不到,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真正的统治方式。
威尔和曼斯·雷德,就是要灭掉多恩贵族和马泰尔家族,不会再允许多恩有任何能独立于维斯特洛大陆统一之外的机会。
威尔和曼斯·雷德发起这场征服战争的唯一目的,就是灭杀!不单是杀掉不肯臣服的贵族,还有不肯臣服的士兵。
奥伯伦想通这一点后心底透凉,托尔城既然已经陷落,他们再去托尔城就是自投罗网。娜梅莉亚和特雷妮的中途投敌对军心的影响不亚于天空中狮鹫的不停攻击所带来的死亡威胁。
在山脉的山洞里面,奥伯伦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
选择在山洞里面,就是为了防止狮鹫从天空中丢下巨石的死亡威胁。
借助山脉的地形进行躲避天空中狮鹫的如影随形的攻击,令军队在如此高压下能轻松舒缓一下压力,只是,中军和后军加在一起近九千人,大多数士兵还是依然暴露在被狮鹫的巨石攻击的阴影下。
事实上,狮鹫就没有停止过攻击。
一路之上,逃走离开的平民士兵越来越多。毕竟,逃走回家就能活命,而一旦被石头击中,死路一条。就算多恩沦陷,对于平民来说,并不是灾难,而是瓜分贵族们的田地、房产、甚至金钱的好事情,并且保得一家人的生命安全和财富安全。
而一旦奥伯伦亲王获胜,逃走的士兵们将面临严厉的惩罚,最严重的会被砍头!
两相比较,民心也越来越倾向于入侵者获胜,而不是奥伯伦亲王和他的一帮贵族们。
这可绝不是一件好事。
奥伯伦聪明敏感,立即也感觉到了这种此消彼长:他们的民心优势在消失,而入侵者的民心优势在增长;如此的情势转换中,逃走的士兵也只会越来越多。贵族们旗下的士兵,大多数,都来自平民。
奥伯伦想明白了这一层后,不得不召开这场军事会议。
他得集思广益,想出应对威尔的‘征服’民心之道。如果能有办法激起威尔的军队去攻击平民,屠杀村镇就好了。威尔的军队每杀一个平民,每抢劫一家村民,都将增强多恩的一分对抗入侵者的力量。
奥伯伦的军事会议也正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召开的,他提议,必须破坏威尔在多恩人民心中的形象,如果威尔的军队不屠杀多恩的子民,那么,能不能派出自己的军队伪装成威尔的军队去屠杀多恩人,然后把血案向外面一宣传,就能获得多恩人的心,并对威尔入侵者同仇敌忾。
这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如果多恩的南方西方等地都爆发出入侵者血案,那威尔塑造起来的不杀平民的形象就会崩溃,多恩人民将让入侵者见识到什么叫做人民战争。
然而,会议上的这个军事构想遭到了艾利昂伯爵的坚决反对,他认为,如果多恩贵族去屠杀多恩人民,一旦被多恩人民知道了,多恩贵族和马泰尔家族将彻底失去人民的拥护,也将永远无法战胜入侵者,这种方法等同于自杀行为,一旦被威尔的人揭穿面目,贵族们将永远的真正的失去多恩。
艾利昂伯爵的提议令原本支持奥伯伦亲王的贵族们觉得很有道理,大家都犹豫起来。奥伯伦并不认为艾利昂的担心会成为现实,兵荒马乱中,人民是无法知道真相的,只要宣传做好,威尔必然会失去多恩人民的心。
艾利昂伯爵依然坚决反对。
奥伯伦动用了亲王的特权,在会议上强行通过了这一军事决议。
不得不说,奥伯伦的这个军事行动非常具有破坏性,人民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是很难知道被屠杀的血案的真相的,大多数人会立即把这帐算在威尔的头上,这一点正是奥伯伦亲王所热切盼望的。
这和威尔利用‘圣裁堂’杀手们伪装成‘艾利昂伯爵侍卫’的机谋是一样的。
艾利昂说道:“奥伯伦亲王,你如果坚持要强行推动这一军事计划,我将率领本部人马去投降威尔。”
此话一出,奥伯伦的脸色立即变得非常可怕。
坐满了贵族的山洞里气氛一下子紧张到了极点。
艾利昂伯爵的忠诚度毋庸置疑,但因为对奥伯伦的这次屠杀平民的军事计划的不同意,他竟然威胁亲王他要去投降敌人。
这是大忌!
艾利昂伯爵在奥伯伦逼视的目光中并没有畏惧和胆怯:“亲王,我的唯一继承人罗热·艾利昂是被威尔斩首的,我和威尔有不共戴天的私仇国恨,但即便如此,和亲王的屠杀自己的平民来嫁祸给威尔的恶毒手段相比,我认为威尔大人更具有荣誉。”
“收起你的狗屁荣誉吧,现在是多恩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谁帮我把艾利昂伯爵拿下?”
“我!”艾德瑞克从亲王的身边站了出来,呛的一声抽出长剑,“艾利昂伯爵,为了尊重你是个多恩的英雄,拔剑吧,我代表奥伯伦亲王,要亲手杀了你。我向你发起挑战!”
呛!
艾利昂的利剑出鞘:“艾德瑞克,我接受你的挑战。”
话音未落,艾德瑞克突然长剑挥动,一剑刺中了奥伯伦的胸膛。
奥伯伦大惊,在场的贵族们也无不大惊。奥伯伦亲王的侍卫们目瞪口呆,都忘记了拔剑格杀凶手。
艾德瑞克松开长剑,长剑贯穿了奥伯伦亲王的心脏,这一剑又快有狠,事发突然,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奥伯伦亲王倒了下去,长剑插在他的胸膛上,剑柄微微颤动。
“我同意艾利昂伯爵的意见,宁可战死敌人的剑下,决不可自己动手屠杀自己的子民,我们的前锋军已经覆灭,娜梅莉亚和特雷妮已经投降威尔,多恩注定了无法赢得这次战争,我和艾利昂伯爵一样,也选择投降威尔,在座的各位谁有不同意见?”
锵锵锵!
数把长剑出鞘,一起指向艾德瑞克。
这几把剑有奥伯伦侍卫的剑,也有贵族的剑。
咻咻咻!
几道寒光闪过,几把剑如银色的光芒一闪,划过拔剑人的咽喉,鲜血喷出,溅了满桌。亲王的侍卫们被艾德瑞克和艾利昂伯爵的侍卫们拔剑刺死。
艾德瑞克从亲王的胸膛上拔出自己的宝剑,宝剑上滴着鲜血:“各位爵士,将军,愿意跟我们一起臣服威尔大人的就请宣誓臣服,不愿意臣服的,请自便。只要一走出这个山洞,下次见面,大家就是死敌。”
贵族们面面相觑。
看看艾德瑞克和艾利昂伯爵,还有他们身边的侍卫们,那些侍卫手里的剑还在滴血。
没有人选择走出山洞。
艾利昂和艾德瑞克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强大,两大家族除了比不过奥伯伦伯爵和亚莲恩公主外,和其他的贵族相比都毫不逊色。
艾德瑞克更是戴恩家族的族长,拂晓神剑的影响力在多恩具有非常特别的精神象征意义。艾德瑞克倒戈威尔,这也是多恩将变天的前兆。
不管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强力,山洞里的贵族们没有一个人选择走出去。
于是,大家最后在血腥中达成了一致意见:投降威尔。
艾德瑞克伯爵和艾利昂伯爵联手,杀了奥伯伦和他的侍卫和几名强悍贵族后,慑服了其他人和将士,得兵八千余人。
整个多恩的东部军队,被消于无形,其中一半多的兵力,投降了威尔的自由民大军。
泰伦·灰烬、木盾、狗头哈犸、巨人王玛格、娜梅莉亚、特雷妮、艾德瑞克、艾利昂伯爵等人合兵一处,共计三万余人,军队向阳戟城缓缓推进。一路之上,不断有多恩散兵前来投降。
从骨路出来的自由民大军共计两万人,从伊伦伍德城走了数百里来到托尔城,拿下托尔城后继续东进,目标阳戟城,先后打了数仗,人数越打越多,军团实力越打越强,一路之上,横推各大村镇和小城市的贵族们,把贵族们的田地、房产、粮食、家具、金钱等军团征收一部分后,都按比例分给当地的平民。
田地和房产还有家具是平民们得了大部分,粮食和金钱是军队占了大部分。
当奥伯伦亲王被杀死的消息传出,整个阳戟城震动,城市里的贵族们无不人心惶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