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城的发展很强劲,他希望在改天换地的过程中为大明保存更多的元气。
以王越的本意,是没有做皇帝的想法的,皇帝不自由,皇帝太累,皇帝终将会被时代所抛弃,而且皇帝还不能退休,这是个终身制的职业。
他的理想就是在大明过上前世那样方便的物质生活,在退休之后过一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或者阳光海浪金沙滩,大小美女们身穿比基尼的幸福日子。
皇帝是本时代所特有的产物,这个时代的国人就认这个。
既然是君主立宪,即使选择了朱氏,皇帝也仅仅是个吉祥物,那么王妮这个皇后就有些尴尬了,毕竟是王家把皇帝架空的,朱慈再没有个性,心里能没有怨言?
如果王氏上位,那就更尴尬了。
王越道:“到妮子十六岁还有八年呢,到时候再看吧,如果妮子不愿意,我们兄弟还能袖手旁观吗?”
“好吧。”王卓一想也是,现在发愁还为时过早。
崇祯对待这两门亲事的态度是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迫不及待。
回宫后的第二天,他就命人选择定亲的吉日,因此皇家与王家结亲的消息不胫而走。
如果是太平盛世,崇祯此举对王家可谓皇恩浩荡,但是在现在的国内形势下,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崇祯笼络王家的手段。
皇帝要嫁公主,这个还好。但是崇祯还要像立遗嘱似得昭告天下,太子妃和下一任皇后的人选由他提前钦定,这就是大事了,尤其是这位皇后还是王越的妹妹。
一帮子与王越不对付的文臣们坐不住了,反对的奏章像雪片一般飞向宫内。
崇祯对此的态度就是置之不理,看都不看。朝议之时还有不少人跳出来叽叽歪歪,崇祯就是一句话,这是老子的家事,用不着你们管。
这其中,最难为情的人就数坤兴公主了。本来她是把王越当做大哥哥来看待的,怎么突然就成了未婚夫了?搞的她好些天都没好意思往起点城跑。
七天后,两场订婚仪式同时进行,起点城的人们很是热闹了一番,如同过节一般。
距离起点城万里之外的巴达维亚(北京直线距离雅加达五千二百二十三公里),荷兰人的增援舰队如期抵达,码头上是众多欢呼的人群,许多人挥舞着小旗子欢迎来自远方的舰队。
登上码头的揆一将军显得意气风发,毫无疑问,这是一支强大的舰队。一共有三十艘战船,在他看来,足以教训那些狂妄的明国人了。
但是前来迎接的罗本总督却没有露出多么惊喜的表情,这让揆一的心里很不舒服。但是他没有露在脸上,而是微笑的上前。
“总督阁下,我想我带来的您最期盼的增援舰队。”揆一上前说话。
罗本笑的有些勉强,握手之时道:“阁下,一路辛苦了,据我们多方了解,我们的敌人不但很神秘,而且很强大,你要做好打一场恶仗的准备了。”
揆一有些不解地问:“总督阁下为什么这样说。”
罗本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还是到总督府详谈吧。”
巴达维亚总督府,院子里的遮阳伞下,罗本总督和揆一落座后,仆人端来了热气腾腾的咖啡。
在场的还有一位络腮胡子的军官,罗本对揆一道:“这位是巴达维亚的军事指挥官瑞恩上校,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揆一将军,自大员被明国人占领后,我们一直都在收集明国海军的相关情报。现在已经可以证实,大员是被明国的天策军海军所占领的。这支军队应该是在两年前成立的,在与北方鞑靼人的战争中迅速崛起,成为了一支明国国内强大的军事力量。
瑞恩上校道:“而天策军的海军成立时间更短,据福建郑家传来的消息,天策军海军所有的战舰都是由钢铁制造,而且体型巨大,无帆自动,航速惊人,火炮的射程可能已经超过了三公里。”
揆一越听眼睛睁的越大,难以置信地道:“这,这怎么可能?”
这个时代还没有百年海军之说,但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军时间依然漫长,天策军海军的迅速崛起,太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了,而且战舰还如此不可思议的超出认知。
罗本总督道:“揆一阁下,也许这就是事实。而且我们也派出了一些商船,以贸易的名义前往明国的香港岛打探情况,很多人在远处见过这支海军的战舰,的确没有风帆。据说其中最大的战舰,要比盖伦船还大十几倍,这也是本人同意与那些该死的西班牙人合作的原因。”
瑞恩上校补充道:“最近天策军的战舰可能已经到达了我巴达维亚海域侦查,我们教堂顶上的士兵,经常会看到远处那种奇怪的舰船。”
揆一的脸色严峻起来,乐观的情绪一扫而空,他看了看远处大海上的舰队问道:“现在能确认天策军海军战舰的数量有多少?”
瑞恩上校道:“据我们的观察和福建郑家所提供的消息汇总,天策军海军战舰总数应该在二十艘左右,而在南中国海附近大约有十艘。”
其实天策军海军将已拥有两艘船坞登陆舰,六艘补给舰、十二艘海监战舰、四艘海警战舰,八艘客货滚装轮和一艘万吨医疗船,共三十三艘战舰。
这还没有包括成品油轮、渔船和机动货船。
揆一闻言松了一口气,自己的战舰总数占了绝对优势。
“明国的确是一个庞大的帝国,能够有能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就这么强大的舰队,但是海军不光有强大的舰队,还要有丰富的海战经验。”
荷兰是海上强国,揆一依然很有自信,接着他又道:“有一个消息你们可能不清楚,眼下在欧洲,我们荷兰王国和英国人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国内担心会爆发一场两国之间的战争。为了保证我们的贸易利益,这才有了我的这次增援行动。”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