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间休息,孔振东一边擦汗,一边听李慕华教练讲解战术。
“这局球你打的不错,反手其实已经限制了王滔的发挥,只是在最后关键球的处理上,王滔经验更丰富。”李慕华教练宽慰孔振东,担心他因为输掉全国锦标赛以来第一局球心理波动。
孔振东心态还是调整的不错。王滔本来就是他很钦佩的大哥,他球路多变,又是个人来疯的状态型选手,被他赢一场都不出奇,更别说只是一局。
在前几场比赛里,往往是自己在关键球使用杀手锏,将胶着的平衡打破。今天王滔的时机把握的更好,正手优势也发挥的更充分。
见孔振东没有气馁,李慕华教练开始讲第二局的应对:“现在局势很明朗,王滔反手被你彻底压制,正手拉冲有一定优势,却没你反手那么大。因此你的第二局打法就把他当直板单面打法来打,反手压成功了,就能赢球。”
第二局孔振东开局发五球。
球路相当明确,贯彻教练意图,坚决压制反手。
张希林教练笑着道:“兴邦,孔振东这个小伙子很有意思啊。打法很有针尖对麦芒的压迫感。第一局球开球就是被王滔压反手的。他不妥协,不迂回,就是干!这种硬朗的球风,再配合稳健的打法,前途不可限量啊!”
米兴邦笑着点点头。张希林的视角胸怀果然与自己类似。一般的教练,看一个少年苗子,更多的关注他打法是否先进,能否拿冠军。
到了米兴邦与张希林这个层次。他们更关注这个队员以后在国乒发展长河中,是个什么地位。
陈伟星,陈志斌,王飞之流,都是打法沿革中的代表人物。
马文华,陈龙灿,王滔,他们属于能够刻上一定时代烙印的顶尖国手。
米兴邦与张希林,他们选拔年轻苗子,除了考虑他未来能否成为世界冠军,更要考量他们会是哪一类的球员。
米兴邦内心,对孔振东,对刘国棒,有更高的期待。
大多数队员球如其人,稳健性球风,打法也偏保守。
抢冲型球风,打法也失之稳定。
像孔振东这样球风硬朗凌厉,打法却又稳健圆润的球员,确实万里挑一。
第一局球王滔虽然最后关键球正手发威拿下,但实际上整体对抗并不占优。
第二局就是孔振东技术全面与王滔特长突出的对抗。
孔振东坚持自己两面打一面的战术,把反手生胶借不了力的王滔当直板选手那么打。
王滔的移动与步伐,却是远远弱于直板选手的。
可王滔也没处在绝对弱势。
国际乒坛的对决,很多时候,都是特长突出的打法,在一场比赛中,比技术均衡性选手更能拿分。
王滔就靠自己强硬的正手,提拉下旋球,球速快,旋转强。变生胶后,主动发力力量大,球过网下沉。
在转与不转间,王滔也能抢回几分。
就这样,比分来到19:16,孔振东领先三分,紧接着却是王滔的五个发球。
孔振东盯着王滔的执拍手腕,努力做好接发球预判。
上一局就是输在关键球的被动上,这一局,这个接发球,也是决定比赛胜败的生死球。
王滔避免孔振东的反手争取主动。这个球发孔振东正手。
孔振东微微矮身,身体猛地向上提纵。
右手引拍,自下向上猛挥,大臂驱动小臂拉球时,还有个内收的动作。
经典的提拉下旋球。
王滔这场比赛正手已经拉了太多的下旋球,没想到这个球让孔振东接发球先强拉了。
王滔只能快速搓一板过渡,同时为下一板的对拉做好发力准备。
搓球摩擦很充分,回球落点也控制的很好,可是搓球是没法改变球的旋转的,因此王滔可以判断,这个没有威胁的下旋回过去,孔振东一定是连续拉,可这一板自己已经做好发力准备了。
小子,那就来对拉吧!让第一硬板教你做人!
孔振东确实是继续拉,可他双腿先后快速后撤半步,右手改向下引拍为向后引拍。
身体也改自下向上的重心提纵,为自右向左的凶猛侧旋!
我X!我看到了什么?
王滔的预备发力动作都吓得凝滞了半拍!
张希林也被这个球吓到了:“这个连续衔接是怎么打的?抢拉下旋球之后,直接接侧拉上旋球?你们男队开发了这样的战术体系么?”
米兴邦看向尹萧,见到后者嘴巴张的老大的震惊摸样,只能无奈的苦笑摇头。
有这么妖孽的徒弟,教练的脑细胞吓死不少吧?
孔振东提拉下旋之后,行云流水的接侧拉上旋球,没见过这个衔接套路的王滔,直接漏拍,丢掉这一分。
王滔这些年每天都有很多时间进行弧圈球的多球训练,拉上旋球与下旋球,引拍方向,发力方向,重心移动,都有鲜明的差别。
国内快攻选手,多半具备拉下旋球能力。模仿欧洲打法的弧圈选手,如张磊,陈志斌等人,则以练习上旋对抗为主。
在多球训练中,根据陪练的不同回球,王滔也根据手感,有时候拉上旋,有时候拉下旋。
可是在正式比赛中,连续拉的过程中,进行下旋转上旋的衔接变化?
或许在无数个训练的午后,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可是这里面发力细节的变化与协调,导致的漏洞与延误,足够对手将你一板打死。
何况极致下旋突然强拉上旋,拍型几乎压不住,出界概率极高,因此少数玩票的运动员尝试一两次后都放弃了。
孔振东的这个球,一定是赌运气,他绝对控制不住这样的弧线的。
接下来的一分,却是瞬间将王滔的信念击得粉碎。
前面几板争夺不同,可是从孔振东抢拉一板下旋开始,后面的动作几乎一模一样。
一般人一定压不住板型,十球九出界的下旋转上旋拉冲,孔振东连续第二次打成。
难道还是赌运气?他是怎么做到的?
王滔不甘的盯着16:21的记分牌。带着满脑子的疑惑,回到备战席,等待第三局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