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昭武王朝阅读> 第十六章 吴应熊受戮血洒刑场 王娘娘定策临危不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吴应熊受戮血洒刑场 王娘娘定策临危不乱

吴三桂逮捕了钦差折尔肯,傅礼达之后,并没有把他们压进大牢,而只是软禁在军中。

这天晚上,细作偷偷来到折、傅二人的营帐之中,把康熙的话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遍,二人领命。

第二天,吴三桂在中军营帐中,与刘玄初、夏国相商议军情。

吴三桂问:“现在战船准备的怎么样了?”

夏国相说:“回周王,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好!除留下马宝一鄱进攻岳州以外,其余部队都随我一同过江,直取荆州!后天一早…”

“报!”吴三桂的话被军士打断了,“周王,有使者求见。”

“使者?让他进来吧。”

原来是尚善!只见他甩了甩马蹄袖单膝跪地道:“大清国特使多罗贝勒尚善拜见平西王殿下!”

站在一旁的夏国相,一听竟然是清廷的使者,刷的就把宝剑抽了出来:“大胆逆使!”说着,就要去砍尚善。

“住手!”吴三桂喝止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吴三桂与尚善是老相识,便问道:“你此来何意啊?”尚善起身说道:“王爷,我满汉本事一家。何至兵戎相见,生灵涂炭,百姓遭殃。”说着,便把书信呈上,“请王爷过目。”

吴三桂展开信函,只见上面写道:

王以亡国余生,与师殄寇。蒙恩眷顾,列爵分藩迄今三十年,富贵荣宠之盛,近代人臣罕比,而末路晚节顿效童皆,自取颠覆。仆窃为王不解也何者?王藉言兴复明室,则曩者大兵入关,奚不闻王请文明裔;且天下大定,犹为计除后患,剪灭明宗,安在其为故主效忠哉?将为子孙谋创大业,则公主额驸曾偕至滇,其时何不遽萌反?至王遣子入侍,乃复背叛,以陷子于刑戮,可谓慈乎?王之投诚也,祖考皆膺封锡……

看完之后,吴三桂把信递给了刘玄初。吴三桂看着尚善问道:“你此行究竟是何意呢?”

尚善说:“王爷,您一世英名,糊涂一时,在下深感遗憾呐!”

“怎么讲?”

“王爷,你有什么诉求,可以向皇上提啊。咱俩是老朋友了,我说句到底的话,你先提要求嘛,如果朝廷不答应,您再兴师问罪,也不迟呀,对不对?”

吴三桂说:“提要求?那老夫要你们退出关外,放回世子,你们答应吗?”

“哎呀,王爷,您干嘛不早说。只要您束身带命,不再过江,卑职定可保令公子无忧!”

“你可保没用,你又说了不算。”

“哈哈,”尚善拍着胸脯,笑道,“王爷,开头卑职自报家门已经说了,咱是大清国使者,那要是没有皇上的旨意,我敢在这跟你胡扯吗?”

吴三桂问:“你说这是你们家主子的意思?”

“正是!”

“那你先退下吧,容本王考虑考虑。”

吴三桂心想,若是既保全了吴应熊的性命,又恢复了大汉江山,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尚善在这里耍了个滑头,他说“束身带命”,这“束身”就是把自己捆起来,是投降的意思;“公子无忧”也一样,并没有说把吴应熊放回来。但大家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虽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微的措词,但刘玄初还是马上表示了反对:“周王,万万不可轻信此人啊!”

“为什么?”

“这是伪清的缓兵之计!当年郑成功,可就是吃了这个大亏,功败垂成呀!”

顺治时,郑成功发动第三次长江之役,突然兵围南京。当时,清军主力都在西南围剿永历,一时难以救援,清廷震动。南京守将管效忠于是跑到郑成功营中,说:清朝法令规定,守城满三十日,本人及家属可免罪,望国姓爷开恩,一个月后自动开城投降。郑成功竟然相信了,于是围而不打,单等着一个月后南京投降。结果,清廷援兵日夜兼程驰往南京,郑成功再想攻时,已攻不下来,大败而归。从此元气大伤,离开大陆。

吴三桂听了不以为然:“此一时,彼一时。郑成功是偷袭,利在速战。咱们是大兵压境,取胜只是时间问题。当然了,你说的这种情况,也不得不防,对了,折尔肯,傅礼达不还在咱们军中吗?我这就修书一封,让他们带回去。如果他们能答应我的条件,自可免了刀兵之苦,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他敢不从,老夫再提兵北上也不迟!”

刘玄初还想再说什么,被吴三桂摆手制止了:“国相,你这就去把折尔肯,傅礼达带来见我。”

“是!”夏国相领命而去。

吴三桂提笔写了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在这当空,刘玄初没闲着,仍在苦劝吴三桂。这时午饭时间到了,莲儿进来送饭。刘玄初一把将其拉了出来,说:“王娘娘,你快去劝劝周王吧,他被人灌了迷魂药了,老臣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

刘玄初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莲儿。莲儿听了问:“有那么严重吗?”

“有!太有了!这是缓兵之计,如果信了,那咱们就全完蛋了!”

“好,妾试试吧。请刘先生在外面稍候。”莲儿理了理头发,重新进入大帐之中。她把饭端到吴三桂跟前,说:“周王,歇会吧,该吃饭了。”

“嗯。”吴三桂接过饭,胡乱扒了两口,把碗推在一旁,一脸愁容。

莲儿问:“周王,怎么了?”

吴三桂只是叹气。

“周王,刚才刘先生也对我说了,依妾之见此事确实可疑,还请周王三思。”

“唉,我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呀。”吴三桂说,“可是,这是救熊儿的唯一也是最后的机会了。”说完竟抽泣了起来。

莲儿知道,自起兵以来吴三桂在将士们面前是精神抖擞,但在深夜里没人的时候,常常长吁短叹,唉声叹气,他心里惦记着吴应熊。吴三桂六十多岁了,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你说他能不心疼吗?现在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把吴应熊给救出来,你说他能不动心吗?哪怕明知是根稻草,也要死死抓住,这就是人在危难无助时的心理。

莲儿轻轻把吴三桂揽在怀中,任他的泪水浸湿自己的衣裳。此时的吴三桂已经不是一个王爷,一个统帅,一个大夫,而是一个孩子,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伏在母亲的怀中,放肆地哭泣着。

莲儿也哭了,但这不是伤心的泪水,而是心疼的泪水。

她决定要帮这个男人一次,哪怕明知是错的,明知可能要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过了一会,军士通报,折尔肯和傅礼达来了。吴三桂让莲儿退到幕后,自己整了整衣冠,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折、傅二人进来之后打了个千儿,问道:“不知王爷召我二人前来,所为何事?”

吴三桂说:“二位在本王军中,也有些时日了。今个来,想托你们办件事。”

“请王爷吩咐。”

“早上尚善来过本王这里,表达了求和的意向。本王起兵北伐,本欲直捣北京,但为避免百姓遭刀兵之苦,同时也想救回爱子应熊,所以就答应了下来。现在本王修书一封,请二位回去,转呈给你们王子。二位意下如何?”

二人对视了一眼,说:“好!一定不负王爷所托。”

这时夏国相低身附在吴三桂身边,小声说:“周王,这二人都是投降失节之人,他们回去自己保命还来不及,那还能不负什么所托呢?”

折尔肯耳朵尖,听到了,大笑说:“夏将军多虑矣!两国交战,各为其主。实不相瞒,此次我们前来云南之前,皇上已经嘱咐过,能留则留,不能留则安全转移。况且我二人又都是满人,皇上回去必不会为难我们的。”

吴三桂说:“好吧。那就有劳二位了,请你们家主子尽快回信,释放应熊。”

“王爷放心!”说完,二人收好书信,拔脚走了。

北京乾清宫里,康熙焦急地踱着步,半个多月过去了,一点音信也没有,皇祖母这一计能成吗,吴三桂何等人物,会上这当?正想着,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禀道:“皇上,折尔肯和傅礼达二位大人回来了!”康熙大喜道:“快宣!”

“宣折尔肯、傅礼达二位大人上殿!”

折尔肯和傅礼达躬身上殿,甩下雪白的马蹄袖,跪下行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说:“你们回来了?”

折尔肯从袖中小心翼翼地掏出吴三桂的信件,呈给康熙。康熙展信读过,不禁皱起了眉头,“啪”地把信往桌子上一拍,吼道:“词多乖戾,妄行乞清!”

康熙为什么了信之后会生气呢,原来吴三桂在信中提出了三点要求,如果康熙能做到,他表示可以不打过长江。这三点要求是:

一、兑现山海关之盟,立朱氏后裔为君;

二、康熙若不失为明君,即自行撤出关外;

三、放还吴应熊及其它在京家眷。

康熙看了信,本来就憋气,有看到折、傅二人得意洋洋的神色,仿佛自己立了大功一件,在等着皇帝行赏呢。

“萨穆哈,王新命他们早就回来了,你们为什么现在才回来?”康熙冷冷地问。

二人心中一惊,不是大哥你下密旨的吗,怎么明知故问?只好硬着头皮回答:“吴三桂突然将我二人逮捕,我们来不及走脱,所以被扣押在军中。”

康熙定睛仔细看了看折尔肯,发现他竟然比走的时候还胖了,更是火冒三丈:“折爱卿,你在吴逆军中好逍遥呀,人更红润精神了,伙食不错?”

折尔肯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全身发抖结结巴巴地说:“没…有…”

“还没有?你们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呐,还说什么扣押,狗屁!分明是你们叛国投敌了!”康熙声色俱厉地骂道。

“皇上,没有!奴才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绝对没有投降!”

“没有投降?那你们知道朱国治是怎么做的吗?”

“啊?这...这...”二人吓得要尿裤子了。

“来人呐!”康熙大喝一声,“把这两个叛徒押到刑部大牢,和汪仕容一起审理!”

汪仕容在西安被瓦尔喀捉住,由王吉贞押回北京以来,一直被关在刑部大牢里,受尽了折磨。

“嗟!”一众兵丁领命而出,像拖死狗一样把折尔肯、傅礼达架了出去。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呐!”

康熙骂道:“没用的东西!”

康熙拿着信,又看了一遍。他不敢擅自做主,直奔养心殿而去。康熙见到孝庄,连忙说:“皇祖母,吴三桂的信到了!”

孝庄不慌不忙接过来,一边看,一边说:“好!好!”

康熙一脸茫然,说“皇祖母,这吴三桂太可恨了,竟夸口说什么自己短短三个月,已经恢复了明朝三分之一的疆土。真是狂妄至极!而且他提出的那三个条件更是完全不把我大清放在眼里,咱们如何能接受啊!”

“谁说让你接受了?”

“那是?拒绝他?”

孝庄说:“玄儿啊,你有一个毛病,你知道吗?”

康熙说:”啊?不知道,还请老祖宗赐教。”

“你看问题,非黑即白,非是即非。”

“非黑即白,非是即非?孙儿糊涂了,这和吴三桂谈条件,有什么关系吗?”

孝庄示意康熙不要站着说话,康熙移步坐到了孝庄身边,孝庄说:“玄儿,哀家意思是,你干嘛非要接受或者拒绝吴三桂提出的条件呢?”

康熙更糊涂了:“那除了接受和拒绝之外,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

“有啊。”

“什么?”

“不选择啊。”孝庄笑笑说道。

康熙愣了一会儿,旋即恍然大悟,说:“老祖宗的意思是,不回复他,对不对?”

孝庄点点头,说:“你终于开窍了。”

康熙说:“老祖宗高明呐!这样既不有损我大清颜面,又达到了缓兵之计的目的。高!那下一步,咱们应该做什么呢?”

孝庄说:“这段时间,你可不能干等着,要尽快调兵,把吉林马队都调到大江边上去,再不行就调蒙古兵;八旗兵该往西安那调也调,瓦尔喀就让他在西安王辅臣那呆着,还要调一支部队到江浙去,不能让耿精忠那小子出了福建。”

康熙认真听着,说:“老祖宗真是胸中有千军万马,决胜于千里之外!孙儿都记下了,绝不能让吴三桂路过大江半步!”

康熙那时还称长江为大江。

康熙又想起了一件事来,问:“老祖宗,那咱们该杀了吴应熊这小子了吧?”说着,他掏出一份奏折,递给孝庄,上面写道:

逆贼吴三桂负恩反叛,肆虐滇黔,毒流蜀楚,散布伪札,煽惑人心,今大兵已抵南,到期进剿,元凶授首在指日间。独其逆子吴应熊,素凭势位,党羽众多,擅利散财,蓄养亡命,依附之辈,实繁有徒。今既被羁守,凡彼匪类,蔓引瓜连,但得一日偷生,岂肯甘心受死!即如种种流言,讹传不止,奸谋百出,未易固防。大寇在外,大恶在内,不早为果断,贻害非轻。为今之计,惟速将应熊政法,传旨湖南、四川诸处,老贼闻之,必且魂迷意乱,气阻神昏群贼闻之,内失所援,自然体;即兵士百姓闻之,公义所激,勇气倍增。至应熊亲随人等,系累之中,益成死党,闻发刑部都不下五六百人。人众则难防,时久则易玩。速敕法司,讯别情罪,重者立决,次者分给各旗,消除内变之根源,扫荡逆贼之隐祸,为今日第一要著也。

孝庄看完后,说:“现在还不能杀,杀了,咱手里就没有牌了,不行。”

“可是,老祖宗,现在满朝大臣都要求诛杀吴应熊,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呐!况且吴应熊勾结朱三太子谋反,祸乱京师,不杀如何立我大清国威!”

孝庄想了一会,说:“你说得也对。哀家思量着,杀也有好处,吴三桂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杀了,他肯定得崩溃,说不定,疯了也说不准呐。”

康熙乐得直拍手:“哈哈,老贼一疯,群龙无首,正可一网打尽!”

孝庄说:“还有建宁公主那里,得做好思想工作。”

“嘿嘿,”康熙神秘地笑笑,“孙儿早就做好啦。”

“哦?怎么说?”

“朕告诉她,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条腿的男人还不好找?朕一定给她找个比吴应熊英俊多得多的!”

“她同意了?”

“当然同意了。她本来就和吴应熊是二心。”康熙拍了拍胸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老祖宗,您就放心交给孙儿办好了。”

孝庄点点头,说:“不过,还要再等一等,再拖一拖吴三桂。”

“孙儿明白。”

康熙回去之后,下令将汪仕容凌迟处死。可怜小张良一世英明,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汪仕容有风流倜傥之姿,又有经天纬地之才。他出身贫寒,少年时家庭不幸,背负“欺母淫嫂”的骂名,受尽了世间的种种苦难。后来偶然得遇吴三桂,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可惜天妒英才,死时才三十多岁。

汪仕容这个名字,在正史中很少被提及,但在各种明末清初的稗记小说中,则处处可见。也算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吧。汪仕容被处以凌迟时,仍口含玉笛,吹唱不止。后人有诗叹曰:

纵横诸侯称杰悍,镇慑胡边号英才。

功业未成头已断,空留笛声付将来。

处死了汪仕容,康熙紧接着调兵遣将,加强长江防线,并伺机反扑。

命镇南将军尼雅翰、都统朱满、巴尔布等率部由武汉水陆并进,进攻长沙,南下广西;

命都统宜里布驻防宜陵,都统范达礼、副都统德叶立等率部驻防勋阳;

命安西将军赫叶,副将军胡礼布、西安将军瓦尔喀率部进驻汉中;

副都统扩尔绅、吴国祯率部驻防汉中;

镇东将军喇哈达率部于山东、河南以及南京周边驻防;

安南将军华善率满汉大兵,会同镇海将军王之鼎驻防京口;

扬威将军阿密达率部同江宁将军共同驻防江宁、安庆沿江要塞;

平南将军赖塔率部由浙江进兵福建,兼防郑经登陆;

定南将军希尔根、副将军哈尔哈齐率部进兵福建;

平寇将军根特巴鲁图、席布进兵广东。

建宁公主也来找康熙了,假惺惺地求了情,掉了两滴眼泪,算是完成了任务。

监斩吴应熊的日子终于到了。孝庄和康熙新临武凤楼,只见吴应熊被绑在城楼东北角一根木桩子上,披头散发,形容憔悴。马上行刑时,孝庄对明珠说:“你下去问问,看他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明珠下了城楼,来到吴应熊面前,问道:“太皇太后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

吴应熊傲然挺立,面不改色:“我父亲起兵是对的!不管是反清复明,还是恢复汉室,我都赞成!支持!拥护!我死之后,父王自可专心用兵。我命在天,于忠于孝,都已两全,何憾之有?”

明珠回到城楼上,把吴应熊的话向孝庄复述了一遍,孝庄叹了口气,说:”他有罪,但没有错。”

康熙冷笑了一声:“好!斩!”

一刀把吴应熊人头砍下,其余家口也全部被杀。

吴应熊身为吴三桂的独子,为了支持父亲的抗清事业,毅然放弃了原本可以逃出北京的机会,舍生取节,大义凛然。时人有诗赞曰:

孤身赤胆留京城,万里间关矢忠明。

热血直从阶下溅,森严刑场有哀声。

吴三桂在松滋,命令军队暂缓渡江作战,这一缓就是小半年时间。不光是军中的谋臣、武将,就连留守云南的大谋士方献廷也争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修书一封,劝谏道:

愚计此时当直捣黄龙而痛饮矣,乃阻兵不进,江上逍遥,坐失机宜,以待四方兵集,愚不知其为何说也......今云南一隅之地,不足当东南一郡,而吴越之财货,山陕之武勇,皆云翔猬集于荆、襄、汉之间,乃按兵不举,思与久持,是何异弱者与强者角力,而贫者与富者竞财也?噫!唯望天早生圣人以靖中华耳!

吴三桂看后,沉默不语,仍专等北京方面消息。

晚饭时分,吴三桂正在营中与诸将用餐,忽听军士来报:“报——”

“讲!”

“周王,汪仕容在西安被俘,押解回京后,被凌迟处死!”

“什么?”吴三桂手中的酒杯陡然落地,半天才说:“折我一员爱将!王辅臣这奴才自不必说了,张勇那奴才也是殊为可恨!”

“报——!”

“又怎么了?”

“周王,吴家在关外的祖坟被康熙扒了!”

“啊?什么?”众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阵骚动。

“玄烨!老夫与你势不两立!”吴三桂用手捂着心口,脸上现出极为痛苦的表情,身子摇晃了两下,旁边莲儿的见状,赶紧扶住。

“报——”第三名探子来报,“周王,世子他被斩首了!”

“哇”吴三桂一口鲜血喷出,应声倒地。莲儿、刘立初、夏国相、马宝、胡国柱围作一团,七手八脚地把吴三桂架到了行军软床上。

“军医!军医!”

两个大夫慌慌张张的提着药箱子跑了进来,又是掐人中,又是灌汤药,又是人工呼吸,哭声、吵声、闹声,乱作一团,折腾了有半个时辰,吴三桂终于渐渐苏醒过来:“悔不听刘先生之言!悔不听刘先生之言!”

刘玄初赶忙跪下说:“周王不必自责!伪清杀子掘坟之仇,诸将誓死以报!请周王即刻下令,大军挥师渡江!”

“请周王下令,大军挥师渡江!”众将跪倒一片,齐声请求道。

“报——清军尼雅翰部十万人水陆并进,长沙告急!”

“报——清军莫洛、瓦尔喀部二十二万进兵保宁,四川告急!”

……

一份份军情急报,从四面八方传来。吴三桂躺在行军床上,面色惨白,许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暂缓渡江,大军随我西征四川。”

夏国相急道:“周王,不可啊。现在当务之急,应由您亲率领大军,渡江北上。”

吴三桂缓了一口气,说:“现在东西两线告急,哪里都离不开我,四川方面,只有王屏藩的四万人,一旦四川有失,云南危矣。湖南这里有国相,国柱在,各城镇防守坚固,想也出不了多大的乱子。”说完,吴三桂双目紧闭,一句话也不能在讲。

莲儿见夏相国还想坚持,瞪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再说了。莲儿据案而立,吩咐道:“胡国柱!”

“末将在。”

“你领本部人马,星夜赶往长沙救援。打败长沙之敌后,你挥军北上,攻打荆州。”

“是!王娘娘!“

莲儿又道:“马宝。”

“末将在。”

“你领本部人马,明日启程,攻打岳州。攻下之后,如果长沙防线没什么大问题的话,你就继续攻打武昌!”

“遵命!”

“夏相国,高得捷。”

“在!在!”二人分别答道。

“你二人领着兵马东征江西。现在荆州至武昌一线,清军云集,已不易渡江。你们到江西后,伺机攻取九江,余下的待周王病好之后再说。”

“是!”

莲儿都安排停当之后,吴三桂又觉得胸中一阵剧痛,咯出一口血来。众人见状,都不敢再行坚持。莲儿示意众人退下,只留下自己和两个大夫照料三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