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战国野心家阅读> 第七十六章 白骨熔炼祝融血(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六章 白骨熔炼祝融血(三)

等适抵达沛的时候,墨子已经抵达了六天了。

这一次前往沛地的墨者并非是倾巢而出。除了之前那些已经定下的事,斧矩斤还有一部分墨者要留在商丘,应对工匠会的事。

加上公造冶提前带来的这些人,也不过一百五十人。

沛城是小城,不大,周长也就六七里地,最长的一条城墙也不过两里。

依山而建,在微山之南。微山只是个土丘,山上并无石头。沛作为小城,也不能有太长的城墙,各有制度。

适还没进城门,跟随墨子先行一步的造篾启岁早已在那路上等着。

远远地看到适领着的那些马车,急匆匆跑过来清点了一下问道:“路上没事吧?”

“没事。人虽不多,可也没人敢动手。巨子呢?”

“城外讲义。巨子说你要来了过去。公造冶在这边查到了一些事,这里不比商丘外。”

适看了看这座小城,将手中的几片记录着数量的竹简递给了造篾启岁道:“你先带人过去,我片刻就去。”

别了造篾启岁,适先去了墨子讲义的地方。

还未靠近,就看到几名持剑的墨者在那巡视。既看到适,点头致意,叫适过去。

适靠近后,发现三十多名墨者正跪坐于地,骆猾厘保持着请问的姿势,脸上的表情似乎已被说服。

靠近后,就听到墨子说:“……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后鲁阳文君又问我……”

适不知道别的诸子是不是也有称呼中国的习惯,但墨子确实是把华夏直接称之为中国的,而且一字不改就是原意,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有文化概念的双重身份。

他一听墨子讲这个,心中便有些感慨,墨子这样的人物交游广泛,开口讲故事都和他这个鞋匠之子不同。

他这个鞋匠之子讲故事,只能说些平常见的小事。而墨子开口,则一般都是“鲁阳文君见我的时候、鲁侯求我的时候、楚王和我交谈的时候、齐侯问我政事的时候……”

感慨一阵,适便在一旁听墨子和这些墨者讲义,大致也听明白了前因后果。

当年鲁阳文君曾说,在楚之西南又蛮夷之国,名叫桥。

桥国的人有个习惯,生出的第一个孩子吃掉,称之为宜弟。谁把第一个孩子做的好吃,便献给国君,国君就有赏赐。这可能是鲁阳文君和墨子闲扯淡的时候随口说起的,便问墨子这件事可笑不可笑。

墨子便回答说:中国的风俗不也是这样吗?父亲被国君强制征召去行不义之战,用死换来儿子的富贵,这难道不就是把父亲送给国君吃而儿子接受赏赐吗?还有贵族们征召劳役去修建宫室,常常有人劳饿而死,这难道不是吃人吗?那些夷狄吃人最起码还给赏赐,修建宫室吃人可是连赏赐都没有啊。

所以要改变这些不义的风气,中国之内再无不义之战,贵族节用不再经常征召农夫为自己私利……做到这些之后,再去嘲讽那些夷狄吧。

他是个善于寻找共同点的人,要不然也不能总结出圆的几何学定义,也不可能用归纳法找出光学的八条基础。

适刚来,不知道墨子为什么讲起了这件事。听了一阵才算明白过来,墨子是借这件事为将来做准备。

大抵就是天底下不义的风俗太多,需要仔细分辨,并非是一直以来存在的就一定是符合大义的。

所以骆猾厘既然对这里祭祀敛财的事觉得不义,那么一定也要认清楚世间其余的不义事,善于分辨,将来全都要反对,哪怕是些根深蒂固的风俗。

到最后似乎又夸奖了几句骆猾厘,只说让他保持这份见不义而怒的心思,日后分清楚更多的不义,一手剑术总有用不完之时。

随后又说起一些看似理所当然、传承已久的东西,实际上也是不义的、可笑的,将来需要改变的。

墨子经常评价各国施政,当着各国国君的面也是动辄指责,众国君也无可奈何,在这众墨者之中骂几句各国的政策不义实在正常。

听起来,墨子似乎很有些移风易俗、改变天下三观的意思。适转念又想,所谓同义,不就是这么回事吗?灌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错的,古今中外不是一直都在这样做吗?无非就是时空与地理区别之下,对错好坏各不相同罢了。

不多时,墨子讲完,也看到了适在那听着,便冲着适招招手道:“你来的正好。刚才你也听到了这些事,那赛先生与唐汉知晓极多事,不知道可曾听过桥夷食人事?又作何评价?”

适想了一下,说道:“唐汉先生的意思,与巨子之义差不多。赛先生极少谈义,只谈本源,他有几句话倒是提及过桥夷食人事。”

墨子一听适说到事物本源,也来了兴致,他是个喜欢探究事物本源的人,问道:“怎么说的?”

“巨子也知道赛先生有九重乐土之说。也知道不少夷狄群婚而居,知其父不知其母。那桥夷,按赛先生所分,应在二重乐土之末。原本女子采集男子狩猎,群居杂交,孩子只知其父不知其母。”

“后领悟天志,也学会了刀耕火种,男子便可养家,自然希望血脉流传。但群婚对婚之俗尚在,于是杀第一子,因为不知道第一子是否是自己的血脉。所谓宜弟,宜的其实是耕种男子的血脉延续。”

“若破其俗,既要有圣王制礼,也要革新耕种劳作之法。前者为光,无光则无影、明暗变化射入之角也可能改变影子模样;后者为物,无物亦无影,有什么样的物,便总会有什么样的影。”

他又简单地说了一些类似的事,包括井田军制等问题,众人纷纷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墨子琢磨片刻,称赞道:“确实如此,这就是你说的,想要抵达此重乐土,必须要有铁器、草木之帛、泥印之字与八笔隶书的缘故?这些便是物,有这些物才能投出与物相合的影?否则只靠光折明暗的转换,不能长久?”

适点头,墨子不再说话,还在那琢磨适刚才说的这些问题,越想越是觉得有道理,心中也有些惊奇。

自己听说过那么多事,也向来相信万物总有本源,却从未想过这些看似只是风俗的东西,里面竟然蕴藏着这些合乎事物本源的道理。

再想到适用类似的办法评价井田分封军制,心中更透出迫切想要亲眼看看那些铁器、文字、草帛等事物普及之后的天下是什么模样。

适见墨子还在思考,便趁机又灌输了一些类似的道理给那些墨者,都是些浅显的道理,只做启蒙之用。

又说了许多,众人听得正入迷的时候,墨子看看天色,先让众人散去,叫他们准备晚饭。

还说适带着的二十多人也来了,那就在晚饭后,各墨伍中推出的伍长聚集一起,听公造冶说下沛地的事,商讨对策。

墨者此行,即便不是倾巢而出,也是做了长久打算,携带着瓶瓶罐罐。叫人买了粟米,就在野地中埋坑做饭。

饭后,三十多名墨伍伍长聚集一处,围成一个半圆。

墨子居中坐在众人前面,左侧是禽滑厘、摹成子、公造冶等在场的七悟害,右侧照旧是适等书秘吏的人,负责记录,以及那些非七悟害的部首和部下之吏。

公造冶先大致说了一下沛地的事,便说起了这里祭祀敛财的风气,这就是下午墨子与骆猾厘等人讲义的原因。

按公造冶所说,今年五月初五,便会在沛地之外搞一次大的祭祀。不但敛财祭祀,还要以活人为祭。

这时候祭祀个活人,或是用人殉葬什么的,也属正常。中原大地上风俗逐渐改变,但哪怕是七雄之一的秦国,改变人殉祭祀的风俗也要等流亡魏地的公子连夺位成功后。

《史记》曾载:献公元年,方止从死。秦国尚且如此,在这种原本夏商伯爵国的故地上,出现个活人祭祀之类的事实在正常不过。

据公造冶的查探,这些祭祀的巫祝,原本就是各个夏商古国的巫祝,很有一些祭祀占卜的手段,看起来水平极高,仿佛确有通天地之术一般。

国家被灭后,原本的国君家族要么流亡、要么被大国带回去养着,这些留在这里的人便用这些古旧风俗敛财,收拢人心。

此时巫、史、医三者刚刚分家不久,但在这些古老的地方,却是三者一家。

适觉得,这些人可能也用上了自己在村社的手段,最开始掌握着一些治病的办法,同时自己搞祭祀本来就没水平而这些人是专业的,想要收拢人心叫人相信很有可能。

想到这,心中不禁暗笑,心说这算是遇到对手了。

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简直是撞到自己手里了,当真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和自己一个看了十年走近科学的人比搞封建迷信的手段,这不是作死吗?

自己若逆炼走近科学,搞封建迷信把戏此时天下谁人能及?

不过适也清楚,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用手段破除迷信上,而是这些地方大族和那些旧贵族之间的利益。

动了祭祀权,就等于彻底将这些旧贵族的统治基础拔掉。再者动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很容易被煽动的整个沛地都反对墨者。

墨者在此地还无基础,搞斗争容易引起天下震怒合力捏死,只能打擦边球。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是像自己在村社里做的那样简单。

对付这样的事,需要双管齐下,一双唯物庶农铁拳砸过去,再用科普神腿踢出,定能标本兼治。

只可惜他科普的本事是有,对方那些巫祝此时能用的任何封建迷信的手段,自己基本应该都能看明白。这时候这点把戏,估计都未必比得上他用蜂蜜引蚂蚁。

但是那一双庶农铁拳,墨者还未练会,这时候连个巴掌都算不上,最多是个小拇指。

别打不疼人再把自己弄的骨折筋断……

半数墨者听的是怒目圆睁,一个个完全就是骆猾厘当初的模样,听到说要烧死活人祭祀的时候,更是恨不能现在就出手杀对方全家。

可剩下半数老成之人,却明白这其中的难做。正如公造冶所说,你直接杀人,那些被蒙蔽的人反而还恨你,墨者恐怕难以在这立足。

于是半数激昂、半数沉默,却想不出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行义手段。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适起身道:“我有个办法,倒是可以试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