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战国野心家阅读> 第一一一章 万民约政势汹汹(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一一章 万民约政势汹汹(二)

在适讲这一切的时候,墨子一直在盯着适。

上次围绕着适伪造的《山海经》的谈话中,墨子已经知道了适与自己的分歧。

他虽然熟悉适不过一年,却能了解适的为人,知道他既然说了那分歧,恐怕便难以改变。

所以墨子想听适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说他的想法,而不是墨者七悟害与众墨者听他讲述后一致同意的说法。

这两者有区别。

现在适带着金乌冠冕,在万众面前侃侃,墨者全力配合,但他只是作为墨者的口舌,而非墨者的巨子,也非单独的人。

他已经开口,便无法阻拦,所以墨子想知道适会不会违背他自己提议制定出的墨者规矩。

墨子身边有死士也有善射者,甚至他可以派人站在适的身边。

但他没有这样做,只是听着。

他不惜用万民可能的听信,来换取判断适的为人。

因为他觉得适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用万人听到的话来看看适到底是不是个真正的守纪律的墨者。

所幸,适说的一切都是那些已经和众墨者们商量好的东西,包括鬼神之说。

适知道,自己这是和墨者鬼神之说的糟粕妥协,但这种妥协其实最终还是他赢了。

天启的天帝、与自然的天帝,都是天帝,然则根本不是一回事。

当他说出混乱状态的黑暗森林之时,便意味着天启的天帝死了,剩下的天帝鬼神只是一个符号。

不是天帝喜欢人们去兼爱、去同义、去制定某种律法。

而是天帝让世间有了人,而人的存在便是合理、便是天帝的喜好。

所以再由人的逐利推导出了同义、律法的合理性,与天帝的喜好毫无关系:天帝喜好的只是人本身,而不是好的人的好、爱的人的爱、善的人的善。

这一点善于辩论的墨者一定可以分得清,但却不会反对。

天帝赋予的只是人本身的生命权、私产权这些东西,却没有赋予他的喜好与厌恶,这些律法不是根据天帝的喜好,而只是根据人性逐利的推导,所谓墨辩的说知之法。

这是最大的区别,也是最难以察觉的修正,更是一种适赢了所有墨者的妥协。

墨子或许还不能察觉这种修正,对适的选择很满意。

因为他知道适在这种时候,是可以开口讲任何自己想讲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拦。

但适没有讲,而是尊重着数日之前相辩之后的结果,只做了墨者的喉舌而非自己。

所以墨子背着手,知道适的目光并不在这里,却还是冲着远处的适点了点头,以作无声的、甚至适看不到的鼓励。

台上带着葵花冠冕的适,并没有看到墨子的鼓励,甚至看不到太多的动静。

头上的葵花冠冕遮掩住了自己的眼睛,也遮掩住了别人看他的眼睛。

花盘上有一只野蜂在采集花粉,为自己的生活忙碌,一如这些聚集在这里的人为了自己的利。

适等待着沉默、沉默后的爆发、爆发后的再一次沉默。

他没有去看台下的一切,只靠着双耳去听。

此时此刻,仿佛东临碣石,听取沧海。

那些沉默与爆发,如同涨落的潮水,一波波冲来、一波波退去。

从那些质疑、惊讶、疑惑、支持、呐喊中,他听到了自己的希望,也听到了墨者的希望。

最前面的那些人,多是沛邑的手工业者、工匠会的成员、各个村社选出的人、商丘村社的那些最早接触这些学说的人。

适能听到,他们已经接受。

但后面那些人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那些言辞顺畅的墨者引导说服这些人。

最前面工匠会的一些和墨者最亲近的手工业者先问出了自己的疑问,他们按照约定没有直接去问适,而是问了安排他们身边的墨者,由他传达。

因为这些人是很亲近墨者道义的,所以只安排了年龄尚幼的六指在这里。

一个木匠问道:“小墨者,你们墨者以前总是谈及禹圣,难道禹被称作圣王,也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吗?”

六指复述了一遍木匠的疑惑,确认无误后跑到适的耳边说出,适又做出了解答,由六指传递。

他虽年幼,可终究跟随适很久,口齿已然清晰。

回来后说道:“是一样的道理。”

“大禹时代,风雨交加、河流阻塞,大河之下万众皆为鱼鳖。于那时,人们最期待的,就是能够治理洪水。”

“于是人们出让了自己自由自在的权利,跟随大禹栉风沐雨、磨光了腿上的汗毛、磨厚了手中的茧子、甚至累死在河川之畔,来换取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子孙们不成鱼鳖的利益。”

“大禹做到了,所以被人们称作圣王,并且一直传颂。难道不是这样的道理吗?”

“如果大禹于现在,于风调雨顺的时候,来到泗水岸边,仍旧是栉风沐雨磨光腿上汗毛三过家门而不入,不去管天下最为为害的纷争,却依旧挖河,难道天下人还能够遵从吗?难道还能尊他为圣王吗?”

“上古之时,大禹也是栉风沐雨,假如现在也是栉风沐雨,前者却是圣人后者却算不得圣王,这难道不是因为每个人最想要的利已经变了吗?”

“所以,让禹成为圣王的,不是因为他栉风沐雨,而是因为他能够让众人得利,也履行了与天下签订的契约,所以能够成为天下共主并建立了夏啊。”

“他的父亲鲧,不能够治理洪水,于是被杀。杀他的是圣王帝尧,而帝尧能够杀死他的权力难道不是来自于天下人的约定和利益吗?”

“不能栉风沐雨,就不能够完成契约、让天下人得利。但他成为圣王是因为让天下得利,而不只是栉风沐雨。”

“这其中的区别,不能够不察觉啊。”

“能够遵守与天下人的约定、并且能够让天下人得利的人,就是圣王。”

“所以我们墨者才说要选贤人为天子,贤的标准便是天志,而天志难道不是以众人是否能够得利为标准吗?”

“众人可以得利的事,集结出来成为约法,难道不就是天志吗?难道天帝是希望人人困苦不能得利只能得害的吗?”

“所以,墨者尊重禹圣,与刚才的道理是一样的。”

道理并不复杂,也解决了后世庄子提出的“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的问题。

将墨者从栉风沐雨自苦为极的苦修派,变为了以民众之利为先的政治变革派。

这种悄无声息的修正适一直在偷偷摸摸地做,如今由六指说给那名手工业者,其实也是在说给众多的墨者。

那人听完六指的转述,思索许久,点头道:“是这样的道理,我已经明白了你们的意思。那么我接受墨者于约法与选天子的道理。”

旁边跪坐的人也纷纷点头同意,随后齐声叫好。

他们是最早叫好的,后面还有更多的人问出更多奇怪的问题,再由那些墨者一一传递给适,适再一一做出解答。

太多的人,便有太多的问题,而这所有的问题又必须在墨者道义的框架内解释,附会到社会契约与利义统一之中。

从正午相聚,到适解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场面重新平静后,已是傍晚。

夕阳下,阳光洒落在适带着的葵花冠冕上,更添几分说不出的奇幻味道。

他静静地听着,感受着脸上被阳光扫过的热度。

当万众鼓沸的潮声逐渐变为潮落的平静,他举起了左手,高声问道:“你们愿意放弃你们随意杀人别人的权利、换取你们不被别人无故杀死的利益吗?”

最近的那些人齐声道:“愿意!”

里面掺杂了很多的墨者,而这一声如同又一波潮水般的愿意,也从前向后缓缓推动着,引动着更多的愿意。

“你们愿意放弃你们随意劫掠别人的权利、换取你们不被别人随意劫掠的利益吗?”

“愿意!”

“你们愿意放弃你们的一部分粮食作为公积、换取你们有一日遭受饥荒时得到救济不被饿死的利益吗?”

“愿意!”

“你们愿意放弃你们随意睡任何一个女人、换取你们的女人也不被别人随意睡的利益吗?”

“愿意!”

“你们愿意放弃你们随意伤害别人以致伤残、换取你们不被别人随意伤害以致伤残的利益吗?”

“愿意!”

“你们愿意放弃你们随意遗弃自己的儿女的权利、换取你们老后儿女必须供养的利益吗?”

“愿意!”

“你们愿意放弃你们一部分的自在、换取一同修建水渠河坝不被将来的水患淹死的利益吗?”

“愿意!”

“你们愿意放弃你们随意占据别人的土地、换取自己的土地不被别人随意侵占的利益吗?”

“愿意!”

“你们愿意放弃你们随意进入别人房屋、换取自己的房屋不被别人随意进去的利益吗?”

“愿意!”

“你们愿意放弃你们一部分的自在和粮食、换取你们聚集在一起编训保护自己不被别人屠杀的利益吗?”

“愿意!”

……

一条又一条的放弃、一条又一条的换取、一条又一条的利益,换来的是一句又一句到最后凝聚成海潮的愿意。

当问过最后一句,天色已将要晚。

适左手举起一支空白的竹契,说道:“这些换取,便是你们要签订的契。”

他将那支空白的竹契用力一折,应声而断,高声呐喊。

“这契如此脆弱,一折便断,天下也如此脆弱,每个签订竹契的人都该守护。”

“这竹契是万民所定,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随意杀人、随意劫掠、亦或是放弃这天下的契、自认自己只会得利不会被害。只要你们敢于承担这么做的后果。”

呐喊之后,手持向日葵权杖的右手高高举起,迎着夕阳,左手也向上微抬,冲着那些陶醉于夕阳与金乌栖圣景中的民众,总结了刚才说的那两句话。

“万物皆虚!”

“万事皆允!”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