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长安风阅读> 第五章 来世莫在帝王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来世莫在帝王家

沿着来时的那条曲折蜿蜒的回廊,李瑁带着杨玉环绕过了后院,径直来到了玉真观的前院。

宽敞的前院中,沿着假山修葺的一座凉亭里,玉真公主正独自一人坐在那边等着李瑁。

“看十八郎携美而来,想必是得偿所愿了?”玉清公主看着李瑁和杨玉环并肩走来,笑道。

李瑁温柔地看了眼身旁的杨玉环,走到玉真公主的身边,谢道:“侄儿多谢姑姑成全。”

玉真公主站起身来,道:“都是自家人,何必说这些话。只是皇兄的性子我是知道的,你今日这般作为,恐怕……”

玉真公主话说了一半,想了想,顿住了。

李瑁看着玉真公主的表情,自然知道玉真公主的言外之意,他转头看着皇宫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淡淡道:“天家无情,骨肉倾轧,自古便是如此,李瑁早已看透了这些。”

李瑁的话一出,玉真公主顿时愕然。

玉真公主生于武周长寿元年(武则天时期的年号),正是武则天为帝,武氏当权,李唐宗室惨遭屠戮,骨肉相残的时候。

就在玉清公主六岁,刚刚懂事的时候,她的父亲李旦便被除去了太子之位,降为相王,她永远忘不掉那段时间父亲的消沉与恐惧。

可以说,玉真公主自幼便过着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日子。那时,纵然是贵为县主的李持盈,在武家人眼中也不过是一只待宰的羔羊罢了。

天知道,当时的她有多羡慕那些市井家庭的孩子。

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这才叫她在如花般的年纪便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此时李瑁的处境与当年的玉真公主何其相似。

玉真公主面露愁容,问道:“那你此事之后又有何打算呢?”

李瑁拉过杨玉环的手,与杨玉环温柔对视,长长地舒了口气,缓缓道:“最是人间寂寞事,来生莫在帝王家,将来会发生什么又其实我能预料的。”

李瑁的声音入耳,玉真公主周身猛地一震。

最是人间寂寞事,来生莫在帝王家。这不是正是她一直以来的心声吗?

不过简单的一句话,已经道尽了玉真公主的前半生,在玉真公主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玉真公主大有一种将李瑁引为知己的冲动。

李瑁不过弱冠之年,便怀这般心境,不禁叫过来人的玉真公主也心有戚然。

玉真公主安慰道:“十八郎不必过分忧心,若是皇兄问起今日之事,我自当在皇兄面前替你分说。”

玉真公主地位超卓,在李隆基心里颇有分量,若是玉真公主愿意帮忙,李瑁的处境的确会好上一些。

此前李瑁与玉真公主的关系并不相熟,玉真公主能够说到这一步,也算是不易了。

李瑁与杨玉环四目相视一看,一同躬身道:“玉真姑姑回护之恩,李瑁(玉环)此生不忘。”

玉真公主见李瑁和杨玉环一同下拜,连忙将两人扶了起来。

看着李瑁如今的样子,玉真公主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就在她想要在多宽慰李瑁几句时,忽然,一阵吵闹声从门外传来进来。接着,玉真公主身边的秀清便急步走了进来。

秀清走到玉真公主的身边,看了眼杨玉环,低声道:“启禀真人,皇上身边的御前太监想要进来带走太真,和在院外看守的寿王护卫起了争执。”

“怎么来的这么快!”

听了秀清的话,玉真公主皱了皱眉,不假思索地对李瑁道:“皇兄派来的人已经到了,十八郎,你带着玉环从后门离开,这里由我来照应。”

说完,便要秀清引着李瑁和杨玉环往后门走去。

有玉真公主在这边挡住,李瑁自然可以全身而退,但是这样却是将大半的责任都推到了玉真公主的身上。

如此一来李瑁虽然可以将杨玉环顺利带回王府,但却对后面的局势没有半点实质性的助益,反倒连累的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已经帮了李瑁许多,李瑁实在不忍心再叫玉真公主因为自己的事情被皇帝责罚。

李瑁摇了摇头道:“此事皆因李瑁而起,岂能叫玉真姑姑代为受过?秀清,你只管叫宫人进来,我便在此等候。”

说着,李瑁握着杨玉环柔若无骨的玉掌,静静地看着门外,浑然没有半点退却的意思。

听着李瑁的话,玉真公主心中微诧,不禁侧身望去,只见阳光之下,李瑁熠熠生辉的身影正昂首而立,仿佛山岳一般矗立于青天之下。

看着李瑁的挺拔的身影,玉真公主心中猛地一颤,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物一般,上一次玉真公主和李瑁见面不过是两个月前的事情,那时武惠妃刚刚去世,那时李瑁还如同一只刚刚失去了庇护的雏鸟,只懂得守在武惠妃的棺前,懦懦地哀嚎,模样虽然俊秀,但眉宇间却不见半点神采。

但今日再见李瑁,却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成为了一个懂人情,有担当的成年男子,言行举止着实震惊了玉真公主。

想不到不过相隔不过两月,连遭丧母夺妻之痛,李瑁竟能有如此巨变。自诩阅人无数的玉真公主也不禁在心中暗暗称奇。

“秀清,既然寿王有命,那你领着宫人进来吧。”玉真公主吩咐道。

“秀清领法旨。”秀清轻声应诺,领命而出。

秀清出了前院不过片刻,很快便领了一位身着紫色宫服的太监走了进来。

自唐中宗李显之后,李唐皇室取良家子女充掖宫廷,宫中宫女太监日益增多,到了唐玄宗时期更是多达四万余人,冠绝古今。

为了便于管理,皇宫中还建立了森严的品级制度,对宫女太监们的层级做了严格的规定,其中就包括对衣着的限定。

宫中太监虽多,人员虽杂,但能身着朱紫之色的必是三品以上的宦官。而开元年间,正三品的宦官不过寥寥数人。

李瑁看这太监的衣着,李瑁便知道这太监想来品级不低,必是李隆基身边亲信的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