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崇祯五百年阅读> 第叄章 崇祯十七年五月#024 验收火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叄章 崇祯十七年五月#024 验收火枪

奏赶到兵工厂后,杨坤展示两柄由他们自主生产的燧发枪。

两柄都称起来细看,一柄是以原型为基础制作,另一柄原型差异甚大。

“我们仔细拆解过燧发枪,大致结构与西夷原有火绳枪没有太大分别,关键在轮契式枪机,亦即是引火装置。”

杨坤上前,为奏说明道。

“簧片的弹性及回馈性更好,摇摆轴螺栓更牢固,理论上更耐用。另外我们为防止误射,都加入一个卡栓,在不需要射击时便拉上,阻止击发锤摇臂摆动敲击。”

奏事前故意不用权能偷窥侦查,就看兵工厂的人可以发挥多少想像力。

这是未来世界的保险锁啊!就算是西方,也是数十年后法国改良后才有类近的设计。

“你们怎么会想出这设计?”

虽然奏提供原型,但能从其中再改良优化,光这一点就值得称赞。

“是一位新来的年青人,他说原有火枪要点火燃药,新款只是靠敲击就能办到,恐防不为意下扣动扳机造成误射,所以希望加入一个栓子作为保险。”

“不错不错……”

“这款枪大部份组件都可以定制,就只有铳管要人工铸造,才能有比较好的品质。”

“无妨,总比制造完后在战场上走火爆膛来得好。”

刘洪恩在一边哈哈微笑,之前他就见识过劣质火枪,在战场上为士兵带来多大的麻烦。

奏早就注意到另一柄外观制式彻底不同的火枪。

“那位年青人研究过娘娘送来的燧发枪,在此之上加以修改,连日赶工,完成这款改良品。”

“有何改良之处?”

“首先枪管前加入插座口,可以加装额外的部件。”

刘洪恩取出两件附件,一是刺刀,一是两脚支架。

“刺刀附在枪管前端,即使被敌人接近,仍可以自保;两脚支架是方便稳定枪身,尤其是精密狙击,同时亦有缓解后座力之用。”

奏尝试装上刺刀,使出“挂枪术”,像舞棍般旋身挥动,最终握在手中。

在西方都是一六九六年才有类似的设计,如今提早诞生,让奏大呼“历史改变了”。

“不过更大的改变是上弹的设计。”

杨坤先取回火枪,按下开关,枪前护木拔开,整支铳管折下。

“就算是燧发枪,依然要从铳管口插入铅弹。那位年青人大胆改变思路,一开始拆开铳管塞在最底就行,所以有这种可拆式设计。”

杨坤解说完,看见奏的表情古怪,担心问:“娘娘,有何问题?”

“不……没问题……不!快快叫那位年青人来!”

刘洪恩领命,即时出去寻人。

奏简直兴奋得想死啦!

这不就是后装弹式火枪的类近概念吗?太牛了!是谁想出来呢?

不,其实只要稍加动脑筋,就能有这样的改良。

火枪不能近战?直接绑一把刀上去行不行?

双手手抖无法瞄准?加一个脚架上去稳住行不行?

为何每次发射完毕都要从铳管推铅弹进去?直接塞在最底行不行?

正正因为有疑问,有反转的思路,人才会向前迈进,令科技更进一步。

奏拚命按捺自己,不准用权具查看对方身份,以便期待与这位“天才”会面。

“参见娘娘,草民许真之……咦?”

“呃?是你?”

离奇巧合,不可思议。

奏想不到“那位年青人”原来是许真之。

起初还以为杨坤随便拉人来骗她,即时动用权能翻查,确定真是许真之设计。

这位许真之是谁?他是之前朱由检逃离京城的道上碰见,当时他与大批村民赶路,因为当中有数人身患瘟疫,奏在朱慈照请求下出手医治。

其时他们都是化名,奏又是染成黑发,故此许真之根本不知自己所遇者,乃崇祯、永王及奏婕妤。

在山海关久闻金发的奏娘娘大名,如今望望脸孔,不就是当日木守信之妻?

许真之迅速想明白自己当日碰上的是何等大人物,“噗通”一声下跪:“草民之前有眼不识泰山,竟然对娘娘无礼,乞望恕罪!”

杨坤及刘洪恩你眼望我眼,搞不懂许真之为何会与娘娘如此亲切。

“你都没有罪,恕甚么罪?请起。”奏急急道:“你怎么会在兵工厂?”

许真之不敢站起,继续维持跪姿回答。

原来他与众村民平安无事抵达山海关附近,村民接受刘养贞登记户籍备案后,获得以廉价租军田耕作。

许真之则回到山海关老家,由于家人认为他有点墨水见识,认为当今崇祯广招天下贤士,不妨尝试,就跑去应征。最后成功报名,临时指派来至兵工厂当监工。

进入兵工厂监视及验收产品品质时,奏不忘向上头提出这两点问题。

“卑职忽发奇想,向工匠提议。多亏陆丁及水九生两位老师傅鼎力相助,才顺利制作出改良型。”

谦虚又有礼,最重要是脑筋不顽固,奏心想她这回捡到宝了。

最初她只是期许杨坤等人对燧发枪小修小改,快速量产,没料到这么快就诞生改良款。

史上无载许真之其人,如非朱慈照在道上结缘,奏亦不可能认识他,果然缘份真个玄妙。

你帮了对方,对方亦有可能会帮你。虽非奏之所愿,还是心怀感激,回头有时间再夸一夸朱慈照。

听取许真之的思路说明后,又传召陆丙、陆丁及水九生三位工匠询问。

陆丙为人似乎是比较一成不变,最初对于许真之的提议不以为然。幸亏本人勉强说服陆丁及水九生,才试造一支新款燧发枪。

之后杨坤召士兵来试射,两支火枪的铳腔一样,铅弹共通,尝试同时发射。

拿掳获的清军棉甲当试验,轻然易举就射穿了。

棉甲是清军制作的盔甲,类似近代防弹背心的装备。

比明军的盔甲轻便舒适,同时拥有更优秀的硬度和韧性。

由于其时明军火器尚很落后,枪弹难以射穿,增加生存机会。

正如之前提及,虽然火器应用广泛,但工匠制作随便,士兵亦没有妥善存放,上下俱是“差不多先生”,甚至临阵时火枪常常故障频发,故此仍不能完全取代冷兵器。

两支枪的射程、火力及稳定性不相伯仲,不过在装弹程序上新式比较快,优势甚为明显。

姑勿论如何,毫无疑问都是比现在军中服役的三眼铳更优秀。

其实在之前他们已经私下叫士兵尝试过,获得一致好评,才敢邀请奏上门验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