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崇祯五百年阅读> 第叄章 崇祯十七年五月#035 败战之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叄章 崇祯十七年五月#035 败战之后

无巧不成话,却说这队人马正正是摄政王多尔衮。

自从南侵中原失败,在山海关被一招空城计骗得退兵,就被朝廷内的政敌及主和派落井下石。

幸好眼下主战派势盛,多尔衮在朝中人多势硬,皇太后及皇帝亦不究其过,才勉强弭平风暴。

反对派及主和派只是一小撮人,如非有人从后挑拨撑腰,火上加油,根本不可能动摇他的根本,致其元气大伤。

他最大失算,是让同是摄政之身的济尔哈朗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夺其权力。

关于两位摄政王的恩怨,真是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清室与济尔哈朗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关系: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济尔哈朗有杀父之仇;而清太宗皇太极却与济尔哈朗为打死不离感情非常好的堂兄弟。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且说清之前身,后金不是一天建成,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与三弟舒尔哈齐一起创业打天下。

正如世界各国历史一样,一山不容二虎,舒尔哈齐功高势大,威胁到努尔哈赤,故此难逃一死。

最终在万历三十九年,努尔哈赤先是杀死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及札萨克图,最后再杀死舒尔哈齐本人。

至于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五子,幸好在“好堂兄”皇太极等人劝阻,才捡回一条命。

活在杀父仇人家中,不共戴天之仇人,亦即是伯父努尔哈赤却是后金大汗,又是感情要好的堂兄皇太极之父,更是与自己同一部族同一宗室同一姓氏,你叫一位十三岁羽翼未丰的孩子如何报仇?

别说报仇了,只要稍有异动,更是小命不保。

可以说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几乎在同一环境下成长,同样小心审慎、成熟精明,以及在战场上屡建军功,最终取得信任,赐予和硕郑亲王的爵位。

崇祯十六年,皇太极驾崩,又再揭起一场围绕最高权力的斗争风暴。

不是只有中国人会争帝位,外族人同样会争。权力这回事,不分东南西北,谁不争谁不是人。

当时有力竞争“大清皇帝”这位子的,有两位候选人。

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的多尔衮,以及控制正黄旗、镶黄旗及正蓝旗之豪格。

正如前述,满清定立八旗制度。此乃集军事、生产和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将满州旗人整顿编制。

其时八旗合二百一十个牛彔,一牛彔为三百人。

牛彔是甚么?牛彔( niru ),是为组长,属于基本的户口和兵籍单位。

多尔衮是皇太极之弟,拥正白旗与镶白旗,总合六十五个牛彔,合一万九千五百人。

豪格是皇太极之子,拥正黄旗、镶黄旗及正蓝旗,总合六十一个牛彔,合一万八千三百人。

一位为弟,一位为子,在满人的制度下,都可以坐上这宝座。

豪格本来形势大好,既有良好出身,丰厚战功,以及充足的支持度。

岂料在政治的斗争上抓不到鹿更脱不了角,娇柔造作,反被多尔衮耍过去,失去大统之位。

然而这张椅子不是你说想坐便可以坐,八旗还有其他人盯着看呢。

首席陪审者为四大贝勒之一的礼亲王代善,虽然皇太极在生时屡遭贬斥,但手握正红旗,联同其长子岳托的镶红旗,总合五十一个牛彔,合一万五千三百人。

次席陪审者为郑亲王济尔哈朗,其手上镶蓝旗,总合三十三个牛彔,合九千九百人。

两位陪审者都是老臣,朝里朝外权力非常大。

多尔衮成功迫退豪格,却又斗不过代善及济尔哈朗。

而两位老臣子亦不是善荏儿,豪格大势已去,又不想让多尔衮顺心如意,不禁陷入两难。

两派人马势成水火,甚至出动重兵,在桌前拔剑,差一点就引发内战。

此时永福宫庄妃,亦即是今天的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提出秘策,竟然推举出皇太极九子福临继位,是为现在的顺治帝。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成功从来是靠运气而不是实力,福临就是表表者。

安坐在家中就有天大的好事临门,无缘无故送上皇帝的宝座,这事真个爽歪歪了。

经过一番斡旋及博弈,这场硝烟的明争暗斗,最终谁也没有如愿即位,而是由多尔衮及济尔哈朗任摄政王。

可以说是妥协,亦为制衡,这就是政治。

不过前者是斗志昂扬的卅二岁,后者是老成持重的四十五岁。

面对锋芒毕露的多尔衮,济尔哈朗选择主动退却。

“嗣后,凡各衙办理事务或有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档子,书名亦宜先书睿亲王名,其坐立班次及行礼仪,注俱照前例行。”

济尔哈朗这番宣布,无异表明自己无意与多尔衮争夺权力。

多尔衮目空一切,嚣张跋扈,更加瞧不起济尔哈朗,没有放在心上,积极在朝经营势力。不仅拉拢无数官员结为党羽,更牢牢掌控除正白旗及镶白旗,彻底坐拥军政大权。

满室向来有志逐鹿中原,多尔衮更企图在自己手中完成,以名留青史,成就不朽功名。

这次南征大明,几乎倾全国之力,满以为志在必得。成功南侵同时,掌管全八旗兵力,岂料被区区一个空城计搞垮。

他早有准备,回来盛京后必然会被政敌及主和派攻讦。

“臣早有言,朱明综合国力强于我大清,纵然如今反贼李自成势盛,然而各地必有遗臣涌现,拥兵收复失地。即时一时侥幸南下,亦像蚍蜉撼大树,不可能成功。”

“错判形势,不知天高地厚,此乃自大刚愎也。是次实乃我大清起兵以来的最大失败,直是奇耻大辱。”

面对这些对手,多尔衮都有准备应对,不难解决。

就是万万料不到,那位昔日韬光养晦,乃至忍气吞声的济尔哈朗带头上疏,痛陈多尔衮各种横蛮无礼之行。

同是摄政王,对方几乎与自己齐头甚至更高,更是一直被多尔衮轻视的老头子,竟然被他阴了一刀,伤得要命,实乃奇耻大辱。

最可怕的不是济尔哈朗,而是圣母皇太后及顺治帝。

你说这两个人没有参与其中?用脑子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一切都来得太快!济尔哈朗才一上疏,众臣齐声附和,顺治就下旨褫夺权力,休养在府。其间禁止批阅奏摺、不准到衙署上班、不得谒见皇上。

这算是甚么意思?明显是下马威!

顺治帝福临才六七岁,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吗?背后还不是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的主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