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个除了在戏里塑造人物流着别人的眼泪的女人,在今天,流下来自己的泪水。
她难过。
是她想起了妈妈。
这篇散文,斯琴高娃是读给自己的,她在朗读的时候,满脑子浮现的都是妈妈的身影。
坚强了太久了,她要给自己一个脆弱的理由。
董青在台下这会哭得也跟个泪人一般,之为女子,董青的情感更为细腻,她受不了这种阴阳两隔的思念。
洛一明这个时候走上舞台,朗读者,是他和董青一同主持的节目,而新的朗读者,从访谈间走向朗读厅。
这里也有着一个大的舞台,需要朗读者和观众朋友们,分享她朗读的感悟。
“让您难过了。”
洛一明站在斯琴高娃老师身边,对于洛一明,高娃老师可不陌生。
她更知道,洛一明是这档良心节目的总导演。
“是该难过一下了。”
轻轻说着,斯琴高娃老师还在拟制她的泪水。
朗读已经结束了,她需要回到那个坚强的女人的人设上。
忍住她的泪,老师说道:“我们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我们有的,包括我自己,爹娘都走了。”
“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很多如果你们的爹娘还健在的话,从现在做起,还不晚。”
“好好地爱她们。”
“好好地伺候他们。”
“好好的哄哄他们!”
“别太多的犟嘴!”
“真的,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高娃老师平静地说着,她心中的悔恨还在,但她不希望,用眼泪来表达。
不过,洛一明的朗读者,他就是要打造一个可以让嘉宾打开心扉,把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的节目。
斯琴高娃老师从节目开始,就很“冷酷”“冷静”和“平淡”。但这样的斯琴高娃,观众们见多了。
洛一明需要在这个舞台去发现一个不同的她。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父母走了,但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果,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走了,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为爱的人流眼泪,我觉得是一种幸福。”
“高娃老师,您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您无疑是最优秀的演员,但…这一次,您在我们现场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属于自己,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斯琴高娃。”
“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的色彩。”
“这个社会,很多人觉得眼泪是懦弱的表现,是弱者的行为,没有人愿意同情你的眼泪,只会觉得很LOW,但是确实有人真的在哭泣。”
“只是因为有很多人在虚假的哭泣,所以它被中和了,它变得毫无价值了。”
“但我此刻想说,眼泪是生命的始终,是生命的质感,不要害怕哭泣,当真诚的眼泪流下来的时候,我们一定不是一个弱者,我们还可以是那个最坚强的我们。”
“高娃老师,您的朗读感动了我们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谢谢您。”
“……”斯琴高娃老师看着洛一明,她内心的那段情不在压制了。
的确,她需要好好的释放一下,朗读者把她藏在心中的情驱赶了出来,她希望这次,自己可以好好地思念一下母亲。
“可能妈妈是这个世界唯一一个,我们可以不顾一切的,我们可以不顾虑任何的角色形象。把最真实的自己还原的那个人。”
“还原在她的面前。”
“我们会任性,会很自我。会说一些伤害了她的话,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她的感受。”
“我亏欠了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很多事情啊,无法挽回。”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忙工作,忽略了父母。待我们想要尽孝时,才发现为时已晚…”
斯琴高娃老师的泪再次落了下来。
她不再坚强了吗?不是的,这一刻,她同样是坚强的,只不过,她需要用眼泪来传达对妈妈的那份思念。
洛一明道:“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因为上帝不能照顾到每一个人,所以创造了妈妈。高娃老师,跟您说一句我从来没有在别的节目讲过的事情,我…我从小就失去了父爱。是我的妈妈把我带大。”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不在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
“所以,再听到您读的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阴阳两隔,我瞬间泪崩。”
“如果有一天那件事发生了…我真的,真的…会受不了。”
斯琴高娃不知道,洛一明从小就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
她起码比洛一明幸运,她的整个童年是完整的。
洛一明看上去那么坚毅,不敢想象,洛一明度过了什么样的童年。
“孩子,你也很坚强。”
“也许吧。写给妈妈的散文,您读的真好,因为您的真情流露,丝丝入扣泪不止,我感觉文章活了。”
“这就是我们朗读者想要看到的。能够制作这样一档节目,我只是希望,我们的朗读,能够给大家带去一些感触和启发,能够我们捡起快要丢失的东西。”
“我相信高娃老师您今天的朗读让我们会为自己的父母去做一点什么,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节目的一点点的作用吧。”
“我们再一次谢谢高娃老师。”
感动,感慨,想念,洛一明节目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董青这个时候也回到了舞台上。
她还幸运自己的父母都还在,她也想到了小的时候,爸爸逼着她读唐诗宋词,逼着她学习。
那时候,她很叛逆,她会冲撞父母。
但斯琴高娃老师的分享,让她明白了,爸爸妈妈,从来都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她们从来都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
“董青,来分享你的朗读吧,把你最喜欢的书推荐给观众朋友们,让全民爱上朗读,爱上我们即将忘却的艺术和文化。”
与前世的朗读者不同,这一世的朗读者,洛一明加入的就是董青和自己,分享朗读,分享书籍给大家的这样一个环节。
董青选择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第一期的节目,在董青的朗读声中慢慢落下帷幕,剪辑之后45分钟的节目时长,很精练,但是洛一明觉得每一期的内容,用两个文章表达已经足够了。
他不觉得,朗读者非要在堆砌其他的嘉宾来延长节目时长。
他要做的,恰恰是把朗读,把每一期的嘉宾和书籍突出出来,更深刻的挖掘嘉宾内心世界,更好的宣传一本书籍,这才是朗读者的真正含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