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风起2010> 第81章 国之大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国之大事

星河问答上线了,除了天涯的温骏轩以外,还有历史类贴吧的用户们纷纷进入星河问答。

陈江河对历史类话题非常重视,《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戎”就是战争,“祀”就是“祭祀”,在现代可以引申为“垄断对过去历史发生事件的解释权,解释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1984》提出了“现在控制过去,过去控制未来”的论断,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小说中的真理部为了愚弄人民,修改资料,篡改历史。

所以说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深刻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风俗,公民认同,关系着“道统”的延续。

大部分中国人民,几乎个个都是心怀天下,积极讨论社会公共事务,比如“营改增”“社保基金”“延迟退休”“五年一换届”。

不管眼界高低,不管正确与否,他们都能就世界局势,国计民生聊出一套说法出来。不论性别,不论学历,不论资产,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对这种国家大事有一个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且通常是极为强烈的情绪判断。

其他国家的人民也有价值取向,也有情绪判断,但他们其实并不在意。这个国家好,我就去探索下接触下,不好,就离得远远的。反正世界这么大,躲着就行了。

是新闻联播风景这边独好的几十年如一日的灌输?

还是传统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文化?

这背后的视角,其实是有很根本性的区别。

世界上其他国家大部分的人是RPG(角色扮演游戏)的角度看待世界。

而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用RTS(即时战略游戏)的角度看待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中国人都喜欢在网络上谈论历史,关注历史,而网络历史圈里关注度最高的三个历史时代是三国,明末,和晚清近代。

虽然有《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的熏陶,中国网友们的“三国情怀”很浓厚,但是在网络上引起广泛争论的是明末和晚清这两个时代。

明朝作为夹在元朝和清朝之间的最后一个汉族封建政权,恢复了唐朝鼎盛时期的领土,是汉族在封建时代最后的荣光。

自从唐末中央失去权威,各地军阀割据独立,相互混战几十年,仅仅五十三年,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这种大王旗的变幻频率,千古以来所未曾见,简直是骇人听闻。赵宋虽然笑到最后,却未能收复北方的大部分领土,后来更是被蒙古帝国灭亡,这种情况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才改变。

YN,从天宝十三年李宓全军覆没于南诏太和城,到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已经过了六百一十四年。

河西,从景祐三年李元昊灭亡曹贤顺算,是三百三十二年;从大历元年吐蕃陷甘州算,是六百零二年。

辽东,失于唐末,至洪武元年,四百六十年。

燕云十六州,后晋天福元年割与契丹,四百三十二年。

以上四处失地,元朝全部拿下,明朝全盘接收,这是汉族在封建时代最后的荣光。

而晚清的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门,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治外法权,倾销商品,给中华民族带了了深重的苦难。清朝由于自己的“异族统治者”性质,害怕汉族觉醒推翻他们的腐朽统治,不能也不敢像RB的“明治维新”那样进行激进的改革,只能墨守成规,得过且过,逆来顺受,所以清朝对于近代遭受的屈辱侵略负有极大责任。

这些年来,由于民族主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网友重新审视明末清初和晚清近代的历史,评论历史人物,为历史人物翻案,把自己的民族情感寄托到历史当中。

“如果明朝灭亡之后是一个汉族王朝统一中国,中国能否在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像RB一样进行改革,使中国提前崛起?“

“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

“袁崇焕到底是‘无能误国,死有余辜’,还是‘抗清名将,中流砥柱,千古奇冤’?“

“‘新清史’有什么险恶用心?

“如何评价明末的东林党?”

“为什么屠杀平民的‘曾剃头’被吹捧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道德完人?”

“义和团是英雄吗?”

民族主义情绪其实有两种来源,第一种来源于外部的压迫和侵袭,是一种应激性的自我防卫心里。对于一个群体来说,越是受到外部打击,就越是向内部寻求支持。这种可以简单称之为“受害者民族主义”。

第二种来源于本身的优越。这是一种由优越而衍生出的群体自豪感、认同感。一个群体越是出类拔萃,越是鹤立鸡群,这种情绪就越浓厚。这种可以简单称之为“优越者民族主义”心理。

中国人民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其实起源于第一种心理。这是在近代史的外国侵略、割地赔款和教科书的意识形态灌输下产生出来的自我防卫心理。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眼下民族主义的全部。

自2008年以来,第二种来源的民族主义在中国逐渐崛起。这是因为中国国力日渐增强,科技、军事、经济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因此国族自信心增强,逐渐衍生出第二种民族主义。

理论上来讲,当第二种民族主义高涨的时候,第一种就会消退。

然而中国眼下却是处于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期,第一种民族主义仍然高涨,而第二种民族主义已然兴起。这一现象有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中共有意宣传造成的。中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式的政党,拥有着浓厚的民族主义基础,继承和延续着天朝近代民族主义实践建构的历史,将共产主义理想和近代民族主义救亡图存的目标结合起来,建立起拥有强大组织能力的政党,最终得以战胜国民党,建立起以“中华民族”这一国族框架为基础的新共和国。

历史证实,中国的左,右,中全都都拥护民族主义。而且各派比的就是谁更拥护民族主义,谁更能代表民族利益。近代中国的主旋律就是救亡图存,各政治派别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活动的。只不过因为阶级不同,所以选择的路线不同。地主阶级搞洋务运动,但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明治维新后的RB。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中体西用”的不行的,体制必须变革,因此发动维新变法运动。

中共在叙述自己的革命历程时,一直将自己的革命定义为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后一句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它的的第一块浮雕是虎门销烟,而不是巴黎公社起义。

可以说经由近现代的民族主义实践建构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意识形态灌输之后,大多数中国人都拥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

两种民族主义情绪同时高涨的另一原因是是因为中国发展速度太快,进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虽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近在眼前,但是中国贫弱期出生的一代人通过对下一代的家庭教育而留存的受害者民族主义还仍然强烈。

然而,有些自认为“世界公民”的“精英”,却对于民族主义非常鄙视,把“民族主义”定义为幼稚、不成熟、可怜虫和流氓无赖最后的遮羞布,仿佛这样羞辱,他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这种对于民族主义复兴的浪潮充耳不闻行为颇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精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