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关破,岳乐岿然不动,是因为其延平大营囤积粮草极多,完全可以支应到多尼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其身后还有通往江西的杉关,自古有‘闽之有仙霞、杉关,犹秦之有潼关、临晋,蜀之有剑阁、瞿塘也。一或失守,闽不可保矣’。
但陆军从闽北进入江西则造成态势完全不同,江西一直是满清后方,江西精锐多西调加强西南的攻势,剩余的兵马或在沈永忠麾下效力,堵在赣州,挡住梅关北上的琼藩军队,或从杉关入闽,加强延平大营,如今江西被寇,后方失稳,更可怕的是,陆军一路西进,便可破广信、抚州、建昌三府,这意味,江西与福建的交通被完全切断,在江西兵马无法阻挡的情况下,唯有延平大营的清军回撤,才能保住后路。
永历十二年四月下旬,清军开始从延平城撤退,岳乐亲自指挥撤退行动,首先是江西绿营回防杉关,保住退路,继而是浙江、江南绿营,岳乐亲率麾下八旗押阵福建绿营殿后,步步为营,全面后撤。
计划非常完美,但实施起来却状况百出,江西、浙江绿营先后发生大规模的哗变,抢劫延平、邵武两府,一路烧杀返回江西,这些外地客军如此表现,其原因源于缺饷,两广会战之后,满清一路高歌猛进的局势为之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数千里战线上的攻防战守,而迁界禁海又破坏了沿海数省的赋税,使得其积攒数年的钱粮也只能支应起云贵战场的全力开销,即便是如此,在永历十一年,因为战事吃紧,满清恢复了朱明时代的‘三饷’以此增加了五百多万的财政收入,但仍然支持不起东南西南两场大战,在资源早已调配西南之后,东南战场财政吃紧,许多绿营兵往往拖欠饷银,如今大撤退,外省客军自然趁机抢掠截杀,以补足欠饷。
客军抢掠迅速扩大到浙江和部分江南绿营,使得延平撤退失去了秩序,在清军离开延平府之后,海军陆战队与部分海军水手强渡闽江,迅速占据了延平府的码头,城中百姓已经被兵灾祸害过了,见合众国军军纪良好,且出钱粮雇佣使船、拉纤、搬运之人,纷纷响应协助,大军不出五日便是全部渡江,而陆军骑兵在渡江之后,迅速组织兵马追击,乌穆组织了数队兵马,分别派遣往大路小路的追击,迫使清军放弃诸多钱粮辎重。
在延平、邵武二府境内,爆发了大小十余次战斗,陆军凶猛冲杀,而清军却是无心恋战,清军多次是击溃,以至于殿后的岳乐也无法掌握福建的绿营,被迫率领八旗精兵杀出血路,先撤往杉关。
乌穆与巴海各自率领骑兵前出,分队追杀,半路之上,乌穆的率领的混编骑兵旅被福建绿营马得功部所阻挡,而巴海的麾下以轻骑兵和龙骑兵为主的骑兵部队却是突进到了光泽一带,此地距离杉关不过百余里,抓了一批福建逃兵才是知道,岳乐率领八旗正在光泽码头渡河,巴海迅速集合兵马追击。
光泽附近已经闽江支流的上游,两岸几乎都是高山密林,码头处于光泽城外,立于两山之间,是上游少有的平缓地段,但水流依旧湍急,清军在此有大小船只四十余,还有可以过马匹和兵卒的码头。
巴海登山而望,但见码头附近地形开阔,而大量火炮和辎重车辆因为渡河不成而抛弃在路边,此间的清军已经得知追兵赶到,在河流南岸,立起栅栏,连住大车组成工事,骑兵部署在两翼,而鸟铳和弓箭手则布置在工事后面,南岸清军有近两万,骑兵也有近千,几乎是巴海麾下兵马的三倍。
随着号角声响起,合众国骑兵组织了攻击,巴海率领的骑兵中以龙骑兵为主,辅之以部分轻骑兵,巴海组织龙骑兵绕行清军左翼,攻击其骑兵,龙骑兵在马上以燧发枪射击,无论射程还是杀伤力都远超对面满洲八旗手中的角弓,八旗骑兵白白挨打,只得冲击近前,以骑弓射之,龙骑兵退后,轻骑兵上前,列阵骑墙两道,轻易便是撕碎了清军的少量骑兵。
而面对规模巨大的步兵大阵,巴海没有以卵击石,而是命令骑兵后撤,沿途收拢清军遗留的火炮,这些火炮因为不能过浮桥而被抛弃,但是大部分都被清军损坏,只得可以用火炮六门,幸好,巴海联络上了被阻隔的乌穆部,接洽之后,接应了两个飞骑炮连过来,使得巴海麾下有红夷炮三门,大佛郎机三门,四磅炮八门和轻型榴弹炮四门,巴海以炮轰击清军大阵,清军营中多是劈山炮等一类的小炮,反击而不得,而阵列又是临时组建,士兵无遮无拦,在榴弹和霰弹的攻击下,很快大溃。
清军不论满汉,不分八旗还是绿营,纷纷跑向浮桥逃命,抢夺船只,有些人甚至索性跳河逃命,龙骑兵下马列阵,用燧发枪齐射把万余清兵压到了河边,一排排的齐射打倒成百上千的人,河流为血染红,尸体飘流而下,而清军大乱之下失去秩序,浮桥承受不住,直接崩断,而此时,飞骑炮也靠到岸边,以霰弹覆盖河边清军,清军如同麦草一样成片倒下,有些人想要投降,跑向岸边,也是被燧发枪射死。
一直到龙骑兵和炮兵都没有了弹药,射杀才是作罢,整个河岸尸体遍地,清军自相踩踏之间亦然死伤很多,巴海所部杀五千余,俘近八千,亦有数千人、尸落水不知所踪,也成为福建之战最大的斩获,唯一可惜的是,岳乐登船离开,派一章京穿其衣甲、举其大纛指挥,方逃得性命。
乌穆率领大军赶到的时候,清军已经烧了河对岸的船只、码头和剩余浮桥,直接往杉关而去,陆军四处搜罗船只、打造木筏渡河,清军毫无抵抗意志,渡河过去的掷弹兵和猎兵打散了部分绿营,集结队伍扑向杉关,杉关依杉关岭而建造,左有猪石山,右面是黄狗岭,南北山脉绵亘不决,与仙霞关不同,杉关不仅在夹山筑关城,还在山脊之上修筑城墙,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岳乐率领残军退入江西境内,他很清楚,如果杉关不保,那么就造成江西与福建二省的陆军合兵一处,届时再难抗衡,于是亲自挑选满汉八旗四千余,镇守杉关,同时调遣各路兵马会剿入赣之合众国军,随着江南、北方各路绿营兵相继赶到江西,在江西加派的饷银补足了欠饷,江西境内逐渐稳固了下来。
陆军猛攻杉关数次,皆是不克,杉关地形险要不说,道路也是极为狭窄,根本展不开兵力,合众国赖以为生的步兵大阵和步炮协同也施展不开,幸好乌穆也不只拘泥于杉关一地,分别派遣兵马夺取武夷山主脉上的九大隘口,此非入闽主要道路,清军疏于防范,许多关隘没有驻防兵马,有些驻防兵马甚至不知八闽局势,以至于被陆军轻易攻克,只是这些关口非大军可出入之地,因此远不如杉关交通便利。
随着雨水增多,入赣的陆军和陆战队相继撤回福建,在内陆作战困难重重,补给不便,东南战区先是堵住入闽的几个关口,继而分派兵马占据八闽各州府,在邵武府和建宁府形成两大重兵集团,由乌穆和李山分别统帅,此后,东南战区又进行了几次规模相对较小的军事行动,也都是趁着清军在浙江兵力不足而大行攻占地盘。
李山率领陆军从仙霞关入浙江,收复衢州全境,又入金华府,却是不恋战而南下处州,陆战队也不急于收复福宁州,反倒是从浙江温州登陆,最终与陆军在处州府合兵一处,并得以劝降浙南和闽东北的大部分清军,军事行动一直持续到永历十二年的七月,多尼率领主力赶到江宁为止,而此时,合众国不仅光复除却杉关之外的八闽全境,还向北占据浙南的衢州、处州和温州三府大部分,而舟山的郑藩也趁着浙江清军收缩之际,占领了台州和宁波部分州县,但随着多尼大军赶到,又是主动放弃了。
此时的大陆局势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隆武当政的时候,那个时候的隆武朝廷大约也就统治或者名义统治类似的区域。
进入永历十二年的夏季,东南战场基本处于休战状态,第一阶段的作战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看满清该如何反应,也就是多尼率领的那支援军的动向,实际上,几乎不用考量,那支军队肯定是要用在东南战场的,毕竟东南战区已经逼近了满清的江南和湖广两大财赋重地。
西南的战局依旧处于拉锯的状态,湘西全部丢失,白文选退守全州,构筑了全州到桂林的防线,非常稳固,贵州大半丢失,特别是山地旅从贵州调往福建之后,李定国失去了最强的一支军队,不过他手中兵力依旧充足,不断用秦藩兵与满清对耗,他手中的晋藩和蜀藩都未曾动过,而守住梅关之后,琼藩派遣精兵西去云贵,接受李定国的调遣,云贵一带的力量再次得到增强,而在贵州会师的清军各部在筹划最强一波的攻击,目标直指向云南昆明。
云南内部颇有动荡,各地土司相继生乱,而朝廷那些吃干饭的文官纷纷主张撤往广西甚至广东,移陛是大事,特别是在战时,关乎军心士气,永历朝廷几次请求移陛,都是遭受了晋王的拒绝,朱由榔求情的私信甚至寄往了台北,寻求李明勋的支持,李明勋置之不理,李定国却是发了狠,不仅拒绝了皇帝移陛,还亲自返回昆明,护从皇帝亲征,把永历从安稳的昆明城拉到了贵州的前线,弄的皇帝是苦不堪言。
盟军方面基本达成了战前的规划,用贵州换了福建一省,而且还略占便宜,而清军在江西和浙江积蓄力量准备反攻,合众国军却在八闽和浙南大规模的镇压反动力量,福建倒是出现了过去常常在满清占领区出现的一幕,那就是大明朝廷发各类敕书印信给后方的抵抗力量,爵位和官职毫不吝啬,让其在满清占领区诶捣乱,如今满清也在福建和浙南大肆封官许愿,让当地士绅拼死抵抗,牵制合众国更多兵力,制造更多麻烦,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捣乱,东南战区的实力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除了封官许愿,满清在全国对合众国的妖魔化也一直在进行,导致福建各地出现了大量本不该出现的抵抗力量,而这些力量则属于一个相对尴尬的阶层——庶民地主阶层。
众所周知的是,合众国历次在大陆的军事行动和军事管理都以消灭缙绅团体和士绅阶层为己任,这些人与庶民地主一样都属于封建地主阶层,但却有有所不同,被合众国清算和消灭的是掌握大量生产资料、享受政治、税收和司法特权的缙绅地主,而庶民地主则是地主阶层中占据大多数的,但却没有那些士绅阶层的政治特权,这些中小地主要常常遭遇缙绅豪族的欺压,同时又在欺凌佃户和乡民,而这些人也是被满清所蒙蔽的,认为合众国要在大陆清算消灭一切的富户。
在东南攻入福建之后,这些庶民地主因为听信了满清朝廷对合众国的妖魔化,以及在迁界禁海中,本身就受到合众国支持的所谓义军的侵害,所以一直对合众国非常敌视,因此团结在大缙绅大地主身边,组织民团与合众国对抗,而合众国目前的政策中,对这些人的政策相当模糊,在过往的军事行动中,或者在军事管理潮州、登莱等地的时候,为了得到佃户、贫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将之视为与士绅团体一般,加以株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