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定下此事的基调,准备创立书院,当即有一个何君治的弟子询问道“我们在哪里创立书院为好?”
林云看看这四周的环境,此处是在一个山谷当中,树木葱绿幽深,四面环山,只有一条道路通向外面。
更有瀑布飞流直下形成一汪清潭,河水蜿蜒流淌流向远方。
中间的是一处面积不小的平地,倒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那是当然,此处乃是广陵郡的清幽谷,平时便是个赏花游玩的好去处,这一次听说大儒何君治前来讲学,郡守专门安排的这个地方,算是给足了大儒面子。
“择日不如撞日,寻地不如撞地,我看这里就不错,何兄您看呢。”
“好,就在这里,此时此景此地,都算得上是不错。距离郡城几十里,并不算太远,又环境清幽,若是能够成为书院,是个不错的地方。”
何君志直接点头,丝毫没有将霸占这清幽谷当做什么大事。
凭他的面子,在这个地方创办书院,想求都求不来,没人能反对。
郡守居不易站出来说“恭喜先生,在这里创办书院,这是大喜事啊,要不然我做东就让诸位去郡城的迎香楼庆祝一下。”
大儒讲学这等大事,哪怕是他也亲自赶过来听。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儒在儒家弟子之中的分量。
在酒宴上,林云就借机跟何君治商量了一下如何建造书院的事。
书院不是想办就能办的,这里面涉及到庞大的利益,即使由两个大儒创立,依旧困难重重。
林云跟何君治商量了一下,让他留下来联络书生,安排事宜,准备建设书院,而他则去京城打通关系,争取其它几位大儒的赞同。
当然还有另一个目的是去刘庆家,为其父亲主持葬礼。
在临走之前,林云请何君治写了几封介绍信,主要是针对那几个大儒。
有何君志作为敲门砖,再加上他大儒的身份,林云就不信自己得不到那几个大儒的认同。
目送林云离开,何君治感叹,二十六字母,当真时是个好东西,能够极大提高读书人的数量,林云不知为此事耗费多大心血,全都是为了别人。
然而他们也不知道的事,其实这里面也有着林云的利益。
两位大儒带头,上千位读书人帮忙,这样一个书院,真要办起来,影响力不逊色于清华北大,他作为副院长,这些弟子,当然也可以算作是他的门生弟子。
日后,在他们当中招收道士就有了一丝希望。
贯穿儒释道,多么高尚的口号,本来就是用来忽悠人的,还不可劲的忽悠他们。
别问林云副院长的身份是怎么来的,凭他一个大儒,何君治的那些弟子根本没无力跟他争。
除非林云不想做,要不然这个副院长的位置就是他的,至于正院长当然是何君治。
林云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威望去做正院长,况且他真正的职业是道士。
贯穿儒释道,不过是个口号,用来忽悠人的,真要去让他研究儒家学问,他吃饱了撑的,成仙得道,逍遥自在,方是他的正道。
当然,林云真正看重的还是书院日后跟虚幻空间结合起来。
虚幻空间能够将人从遥远的地方,拉入到虚幻空间当中学习。
真正说起来跟远程教学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是借助科技,让所有人可以面对面学习,一个是借助神术,把所有的人集中起来。
儒家身为当世第一显学,要是能搭上这艘大船,还有什么可害怕的。
山神还不得成为第一等的神祇,到时神力反哺,林云成仙得道的希望大增。
别以为这很难,林云才刚刚想起来,他除了是这个名不符实的大儒之外,其实还可以冒充儒家先贤。
何为儒家先贤?
古之贤者,在儒家历史当中,有着不可估算的分量,是对儒家有着大贡献的人物。
都是在儒家最为艰难的时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最危难的情况下,挽救儒家的人物。
此等人物,仅次于创建儒家的圣人,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那位,可以被称为亚圣。
如果说大儒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那儒家先贤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危难时刻再造儒家,是儒家里程碑似的人物。
如果说创建儒家的圣人是儒家的始皇帝,那儒家先贤就是各朝太祖,大儒则是普通帝王。
差距一目了然,太祖当前,谁敢放肆。
他能冒充儒家先贤是有依据的。
神道之中只有大儒才能在死后,以神祇之身运用浩然正气。
但这样的儒家之神,已然跟浩气长河断开了联系,所拥有的浩然正气,只不过是他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用完了很难补充。
不过大儒之上的儒家先贤,哪怕死了之后,也跟浩然正气有着联系,虽然微弱了不少,但的确有着联系,能借助浩气长河补充浩然正气。
更能跟大儒一样借助浩气长河,运用浩然正气。
跟生前的大儒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他是个真正的大儒,山神是他的分神,山神的东西是他的,他的东西也是山神的。
浩然正气,山神同样可以调用,同样可以跟浩气长河有着联系,那么这个山神到底是该算大儒还是儒家先贤。
当然是儒家先贤。这是千万年来儒家无数大儒先贤验证出来的结果。
除了儒家先贤之外,没人能在死后沟通浩气长河。
只要那几个儒家早已死去的儒家先贤不跳出来作妖,他就是当今儒家第一人。
这种人物可以肆意挖儒家墙角,让人家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儒家先贤,自己的长辈,以儒家尊师重道的传统,哪怕是大儒也不能指责一个死去的先贤,这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挖儒家的墙角,来补充自己这个白云观,想想就觉得不错。
偏偏还有一个贯穿儒释道的口号,在上面顶着,人家能说什么。
说一个儒家先贤,一个儒家大儒,两个站在儒家最顶峰的人物,转身投靠了道家,从弟子做起,谁信啊。
这最多只是贯穿儒释道的办法。
哪怕明知林云这样做不妥,是想要自立山头,也无可奈何。
只要是大儒都想着著书立传,能够成为儒家先贤。
各自有各自的观点,例如董仲舒想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也有儒将,希望以文统武,实现朝廷全部是由儒家掌控的局面。
他立志学贯儒释道三家,使三家合一,学问中出现点道家的影子,怎么了,很正常。
绝对没有人想到他就是道家,儒家那不过是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