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重生浪潮之巅> 第一千三六八章 华夏芯片产业现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三六八章 华夏芯片产业现状

大贺典雄气不气的,方辰并不关心,又或者说在他看来,大贺典雄气的吐血身亡才是最好的。

而且,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此时此刻,他站在一座工厂的面前,工厂大门上赫然挂着梁溪市华晶厂的招牌,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作为华夏“908”工程的实际执行者,也是华夏第一个批量生产三微米制程芯片的企业,更是此时此刻华夏实力最为雄厚的芯片厂。

华晶厂具备年产一亿块芯片的能力,实际生产芯片五千多万块,分立器件数量更是高达一亿三千万只。

自从1986年,华晶厂开始从东倭引进5微米双极型模拟电路工艺,以及三英寸生产线和双列直插式塑料封装线后,就超越了华夏半导体行业著名的南北二霸,燕京878厂和申城无线电十九厂,简称上无十九厂。

但可惜的是,虽然上面制定的“908”工程,堪称华夏有史以来对半导体行业最大的一笔投入。

国家集中投资20多亿元,目标是在华晶厂建成一条月产1.2万片、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产线。

但由于审批时间过长,工程从开始立项到真正投产历时7年之久,而芯片行业不到两年换一代产品。

所以到1997年建成投产时,华晶的技术水平已大大落后于国际主流技术达四至五代,月产仅800片左右,投产当年即亏损2.4亿元。

然而华晶厂的衰败,并不是在1997年才得以显现,像朱院长这样的存在,早在去年,就已经在方辰的撩拨之下,默认了这一事实。

可无奈的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投资也已经投资了,耽误也已经耽误了,即便是强行要求华晶厂下马,这些损失也无法挽回。

所以在今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朱院长就力排众议,直接明言,华晶厂的“908”工程已经可以宣告失败。

而且会议上,长者在参观完三星公司的芯片生产线,用了“触目惊心”这样的形容词,并表示,必须加快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

阁揆也随之表示,半导体产业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战略性产业,必须坚决贯彻长者指示,要不惜代价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

为了保证华夏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朱院长和众多半导体专家们,已经重新制定了“909”工程,目标是建成一个0.5微米为起点的芯片生产线。

庆幸的是,“909”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极大的缩短了华夏跟国际一流半导体企业的差距,光荣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要不然的话,华夏的芯片从业者们,想要追赶世界一流技术肯定会更加艰难。

不过,朱院长那边搞的“909”工程是国家队,是华夏国家意志的体现,显然跟方辰没有什么关系,他真正的目标还是华晶厂,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来这里。

嗯,没错,方辰的芯片计划正式开始启动了。

九月份,张静茹在德州仪器的合同到期,他就可以退休了,而放到新加坡德州仪器芯片工厂的那批,安插到各岗位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陆陆续续回国。

在这之前,他怎么着也要把这个地基给打好,给他们找个能安身,施展才华的家吧?

而就如他之前所说的那样,整个华夏都没有华晶厂更合适的目标,连承接“909”工程的华虹公司都不如华晶厂合适。

毕竟要知道,华晶厂现在才是华夏实际上的最大芯片企业,拥有着最多的生产线,最多的技术工人,最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最丰富的经验。

只是因为投产和引进技术,谈判等问题,导致现有技术还没有落地,正式生产就已经落后了而已,但底子还是十分雄厚的。

可华虹公司呢?

现在还在纸面上,明年才会正式拨款开始建设,几乎可以说是从无到有,这显然对方辰来说是不合适的。

再者,人家华虹公司后来干得好好的,他插这么一脚又算什么?

抢功吗?

算了吧,方辰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华夏缺芯少魂的问题,为华夏在半导体行业的独立自主贡献一份力量,而不是这些所谓的虚名。

说个不好听的,就以他在华夏的名望,还真看不上这点虚名。

想到这,方辰幽幽叹了一口气,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晶体管,开创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到现在已经接近半个世纪。

在这半个世纪中,由于半导体的出现,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比远古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要迅速得多,深刻的多。

尤其是自从1958年,德州仪器和仙童公司各自发明了半导体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之后,发展更为迅猛,集成度不断提高。

从一百个晶体管组成的小规模集成,飞速的发展到,现如今由一亿个晶体管组成的巨大规模集成电路,并且预计未来单片集成度可超过十亿个晶体管。

可以说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作为电子信息产业中最重要的基础产品,更是所有3C产品的基石,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需要。

3C产品指的是计算,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

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或数字音频播放器,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机、录像机、音响、影碟机等等其实都可以算是3C产品,其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芯片。

尤其是在智能化越来越厉害的现代,对芯片的需求就更多,要求也更高。

而想要生产芯片,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庞大的财力。

比如说芯片所采用的主要基片材料,晶圆片,其生产线可谓是十分昂贵,尤其是国际上最新的八英寸生产线,仅仅一条生产线的价格就达到了十二亿美元,也就是一百来亿华夏币。

要是六英寸生产线的话,到是便宜不少,两亿美元就够了。

五英寸的话更便宜,六千万美元不到。

只不过,方辰既然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芯片公司,为华夏的芯片安全,国家安全保驾护航,并且挣到巨额的利润,那自然是要上8英寸生产线才行。

再说了,不就是一百亿嘛,他兜里又不是没有。

至于为什么大规格的晶圆生产线这么贵,并且方辰要执意上大规格的晶元生产线,则是因为芯片生产制造的一个典型特点。

晶圆片的直径越大,就产量越大,生产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浪费面积小。

同样一块芯片,如果用8英寸晶圆片切割的话,成本会比用6英寸晶圆片切割,便宜30%到40%。

并且最重要的是,晶圆片越大,其所能加工的电路设计线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制程就可以不断的缩小,使得芯片内部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随之电路的工作频率不断提高。

如果对手机有了解,看过那些手机厂商发布会的人就会知道,2012年左右的手机芯片制程还在22纳米,也就是0.022微米,然而等到2018年左右,手机厂商们就已经喊出了7纳米来,并且预计未来会逐步升级到5纳米,3纳米。

这些手机厂商们所谓的7纳米,5纳米,就是芯片制程。

至于制程为什么这么重要,首先要知道制程是什么。

如果把芯片比喻成城市,那晶体管就是一个个小房子。

芯片的工作状态就是,电子通过从晶体管的源极流入晶体管的漏极,然后由栅极作为开关,来体现0和1。

栅极开了,让电子通过就是1,关了,不让通过就是0。

而栅极的最小宽度就是我们所谓的芯片制程。

栅极的宽度则决定了电流通过时的损耗,表现出来就是手机常见的发热和功耗,宽度越窄,功耗越低,所以对于芯片制造商而言,主要就要不断升级技术,力求栅极宽度越窄越好。

六英寸晶圆片只能加工1.2微米到350纳米的制程,而八英寸晶圆片则可以加工0.5微米到130纳米的制程。

在英特尔发布的奔腾处理器,已经进入到350纳米制程的情况下,再去搞什么六英寸晶圆片。

难道方辰不怕擎天芯片公司也落得个跟华晶厂一下的下场?

刚刚投产便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芯片价格昂贵,根本无法销售?

但可悲的是,别看方辰现在嫌弃六英寸晶圆片嫌弃的要死,可偌大的华夏,连一条六英寸生产线都没有。

第一条五英寸生产线还是三年前,跟飞利浦合资投产的,而那时候,距离世界第一条五英寸生产线诞生,已经过去了十年。

而剩下的另一条五英寸生产线,则就在华晶厂。

除此之外,华晶厂还分别拥有一条四英寸生产线和三英寸的分立器件生产线。

正是靠着这三条生产线,华晶厂才能傲视群雄,成为华夏技术最为领先的芯片企业。

而据方辰的了解调查,现在世界全世界,分别拥有246条四英寸生产线,164条五英寸生产线,287条六英寸生产线,252条八英寸生产线。

也就是说主流的四英寸到八英寸生产线,全球一共有949条,可华夏四英寸以上的,一共才不到十条左右,六英寸以上的一条都没有。

在全球芯片生产的版图中,华夏的芯片生产量只有全球的0.2%左右。

并且就连“909”工程,所定的目标,也是力争华夏芯片产能,在千禧年的时候,达到全世界芯片产能的1%,拥有一席之地。

可即便只是1%这样的小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根据专家测算,等到千禧年的时候,全球芯片的销量将高达一千六百多亿片,即便是1%,那也要达到十六亿片才行。

而现在全国的芯片产量,只有三亿片左右,想要达到1%的小目标,需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才行。

其实华夏的芯片起步并不算晚,在世界上第一块芯片诞生之后,仅七年时间,华夏就研发出了第一块芯片,比东倭仅仅落后三年。

芯片的产量也是如此,华夏芯片产量达到百万级的时间,落后美国六年,东倭三年。

千万级的时候,也只有十年和八年。

可到了亿级,就要落后前两者将近二十年,至于说五亿级,预计至少25年左右。

毕竟要知道美国在1972年就已经实现了五亿级芯片产量,而华夏现在的年芯片产量才三亿片而已,预计快的话也要到两年后才能达到五亿级,这可不是二十五年的差距,又是什么?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财政原因,技术原因,以及国际上对华夏的“禁运”等等。

但总体的来说,华夏虽然地大,但人口众多,科学技术在这一二百年间落后西方国家,以及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所以上面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解决几亿华夏人的吃饭问题。

而当时,可谓是百业待兴,一穷二白,资金匮乏,即便是改革开放后的这十几年,吃饭问题解决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上去了。

煤炭、电力、石油、高速公路等能源交通上去了,钢铁产量也的确赶英超美了,甚至这几年家电和交换机,无线通信也上去了。

可对芯片却一直无力投资。

从1965年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华夏在芯片产业上的累积投资只有五十亿华夏币,六亿美元的样子,即便不同时期对美元的汇率不同,但充其量也就十亿美元而已。

这点钱对于芯片行业这种,大投入,长周期的行业来说,根本就不够。

并且之前也说了,建一条八英寸晶圆片生产线,还要十二亿美元呢。

也就是说,把华夏这三十年对芯片行业的投入,一口气全部拿出来,也不够买一条八英寸生产线。

说真的,方辰都有点不知道,这三十年,华夏芯片行业是怎么过来的。

而且还要要知道,晶圆片生产线,只是整个芯片生产的一部分而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