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最后的藩王阅读> 第二十三章 就藩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就藩之争

朱桓说完之后不由得回想起来前几日宫中的小太监派人来通知他时的情景,小太监就是上次崇祯召见他时前来宣旨的叫何永,只是司礼监一个随堂的小太监,品级并不高,但一直跟在崇祯身边,负责传旨召见等事,朱桓见他还算伶俐,让刘大有赏了他五十两银子,让他在宫中听到些什么关于自己的消息时能传达一声。结果,没几日何永就借着出宫传旨时派人来告知他,朝中正为了他是否就藩吵翻了天。

“公子为何不愿离京就藩?这样就不会牵涉到朝中的纠纷了。”陈其猷疑惑的问道。

“我母亲去世时我还小,一直被关在宫中,母亲死后朝廷也未追封,我连母亲葬在哪都不知道。我想等我封王之后,找到母亲葬在哪里,身为人子自然要为母亲守孝三年。”真实的原因当然不能说,朱桓只能以此为托词。

“公子果然孝心可嘉。只是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陈其猷当然不知道朱桓说的是假的,赞叹了一声,随即说道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崇祯是怎么想的,如果崇祯打定主意要朱桓离京,那么谁也无力回天。

“是啊,我也不知皇兄究竟是如何想的。”朱桓对此也十分无奈,崇祯本身就是个例子,他受封信王之后一直未就藩,可是崇祯并不像天启无子,他已经有了两个皇子,还都是周皇后所生,或许他也会觉得自己留在京城对他是个威胁,早早的让自己离京就藩以除后患。

“所以我想将主张我离京的刘养乔拉下马,这起案子正好是个机会。只是刘养乔虽然是礼部侍郎,位居三品,却一直以东林党之首自居,我怕光凭这起案子动不了他。”

“公子有所不知,刘养乔虽然一直与东林党关系密切,也视自己为其中一员。一般人却不知这其中内情。”

“哦?有何内情?先生快与我说说。”朱桓对朝廷官员所知甚少,见陈其猷如此说连忙问道。

“刘养乔之前一直同情东林党确实没错,他是无锡人与东林党人士来往密切,但他一直自视甚高,并没有将东林党放在眼里。天启年间,魏阉独掌朝政,许多东林党官员被迫害,刘养乔也是在此时被罢职免官,所以许多人才将他视为东林党一份子,却不知刘养乔被罢官是因为得罪了时任兵部尚书的崔呈秀,崔呈秀是魏忠贤的得力干将。魏阉倒台之后,许多被罢职的官员都官复原职,陛下开始重新启用东林党,这时候刘养乔又已东林党自居,上疏请求皇上召回东林党的官员,当时他还不是礼部侍郎,礼部侍郎是钱谦益,此人才是东林党的领袖。钱谦益与当时的礼部尚书温体仁都在争首辅的位子,不过钱谦益的手段比温体仁就差多了,温体仁找到了钱谦益的把柄,说他在天启元年担任浙江乡试主考官时,通过“关节”将本家考生钱千秋选中。据说当时这起弊案的关键证据就是刘养乔提供给温体仁的。钱谦益被赶回老家之后,刘养乔就做了他的位子成为礼部侍郎,而温体仁也顺利进入内阁屈居周延儒之下。”陈其猷虽为考中进士,却曾游历天下,对朝中各种势力所知甚多,听他随口说来朱桓受益匪浅。

“照先生这么说来,刘养乔应该与温体仁是一体的?怎么现在闹的这么僵?”朱桓疑惑的问道,既然刘养乔与温体仁一起搞掉了对他们威胁最大的钱谦益,为何现在又要针锋相对。

“当然是为了首辅的位子,礼部尚书目前空缺,刘养乔实际上就是礼部尚书,只是缺少名分而已,他又已东林党党首自居,一心想要借助东林党的影响当上内阁首辅,温体仁自然会察觉到他的野心,所以才处处与他为难。”

“说不得我们要借助一下次辅大人的力量了。”朱桓拍打着窗棱说道,崇祯年间内阁六部尚书走马换灯,温体仁能一直在内阁首辅的位置呆了八年,手段当然是有的。

“这个温体仁手段一向狠辣,公子还是少与他接触为好。”陈其猷不希望朱桓与朝中势力扯上关系,劝解道。

“我自然不会与他接触,我被绑架的案子只要查下去就会牵扯出刘养乔,我们这位温大人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朱桓笑着说道。

陈其猷却望着朱桓瘦小的身躯,从背后并不能看到朱桓此时的表情,他琢磨不透这位年纪轻轻的公子为何手段如此老练,完全不像被一直囚禁在宫中而且年纪只有十二岁,既然猜不透那就不要去猜,自己已经做了他的老师,就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只能尽心尽力的辅导好他。

朱桓也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就算此次刘养乔被拉下马,朝中支持刘养乔的人也都偃旗息鼓,他还是没有把握,因为他猜不透崇祯究竟是怎么想的,而就不就藩却完全在崇祯一念之间。

“先生,时候不早了,您也该休息了,我已经让下人们在前院给您腾出一处院子,还算安静,您就暂且先住下吧。”朱桓转过身来说道。

“多谢公子殿下!”陈其猷躬身行了一礼感谢道。

“先生客气了,以后还要多靠先生指点呢。对了,我最近收了几个护卫,徐家兄妹,年纪也和我相仿,以后先生上课就让他们一起听听吧。”朱桓想起了徐忠兄妹,尤其是徐铎、徐琅年纪都还小想必也未曾受过很好的教育,小妹徐睦宁就更小了,只有六岁,虽说古人有女子无才就是德的普遍看法,但朱桓毕竟是现代人,从小接受义务教育已经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了。

“是,公子!”陈其猷应了一声就告辞离开了,由刘大有领着去他暂住的小院了。

朱桓却没有马上离开书房,他坐在书桌前望着眼前的蜡烛,火苗被窗外吹来的风吹动的不停的摇曳着,使得他的影子也随着烛光的晃动而不停的变换着形状,自己的命运何尝不是如这摇曳的烛光一样,随风飘动呢?

自从被卷入时光隧道回到大明之后,他的命运就不受他的控制了,先是在朱由桓的蛊惑之下接受代替他的身份而活着,从那一刻起他也就被卷入了明末风起云涌的潮流中,如何才能生存下去,顺利的度过五年之期,他已经下意识的做了许多安排,包括训练自己的亲卫,使他们能真正的忠于自己,保护自己。在锦衣卫中安插一粒棋子,甚至在宫中也有一个通风报信的小太监,所有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能存活下来。哪怕做了如此多的安排也无济于事,如今崇祯的一个念头就能决定他的命运。

或许是自己太不自量力吧?或许有一天我要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是朱桓趴在书桌上睡着之前最后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