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买宋阅读> 第五百二十九章 发家之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九章 发家之路

当然,也有记载说人家后来下了逐客令:你走吧,我们不养你。曹雪芹亲身的经历,就有一个不知哪里的女的救济过他,否则的话他会饿死。

所以,他一生难忘女儿女子的才、智、德、恩惠,一定要谢她们。结果,他产生了这么一部顶天立地、万古不朽的《红楼梦》。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现在再来说说这脂砚斋又是何人吧。

以及曹雪芹与脂砚斋有什么联系?

要知道脂砚斋定了最后这部书的大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定名。

这个定名是乾隆19年定的,就是说曹雪芹同意把脂砚斋的评作为这一部伟大著作的组成部分。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带评的,是正式的《石头记》的定本,没有评的是早期的草稿。

仅仅这一点,诸位便可以想一想,这个脂砚斋的地位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

不是像金圣叹批《水浒传》,把后人读后的感慨、感想写在书上,不是。

这是两人同时,关系极其密切,你那儿写,我这儿就批,是这么一回事。

批语是《红楼梦》的真正组成部分,这一点千万不要忘记,不是附加文,不是可有可无。

第二点,从批语的口气可知他们的关系很亲密,不是一般的亲戚,许多的批语是从女性的立足点而发的,这一点也很清楚。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从书里看,某一场合,批语说:我也在场,芳官显热,我这也要脱衣服。这是谁呀,诸如此类一找,若干点弥合在一起,可知她就是史湘云,是史湘云的原形。

史湘云第二十回才出场,三十一回又出场,以前一字不提,这个史湘云是后半部的。

脂砚斋说:“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而泪待尽”。

这什么关系,能这么说话,“希望造化主,上帝你再造一芹一脂,我们二人亦大快于九泉地下”。

这是什么话呀,我老老实实告诉诸位,这要不是夫妻的关系,他怎么能这么讲话呢,这个正符合了许多条记载。

《红楼梦》的真本不是这个被高鹗篡改过的一百二十回的,七十八回以后情节跟今天的本子完全不一样。

真本后面湘云宝玉贫贱到极点,几乎做了乞丐,最后千难万苦,忽然又重会,结为夫妻。

敦诚敦敏的挽诗里边有一个“新妇”,说曹雪芹死了,“新妇飘零目岂暝”,这个是谁呀,

这些线索综合在一起,我认为脂砚斋曾帮助曹雪芹整理、抄、对书稿,此人功劳太大了,而他许多的口吻是女性。

因此简单说吧,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和他的创作文学事业完全不能隔离。

当然了,说到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就不能不提曹雪芹祖籍的来历。

到目前为止,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祖籍有三说:就是红学爱好者们都熟悉的辽阳说、丰润说、铁岭说。

如上所言,《红楼梦》是我们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而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我们了解得越多,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会越深。

但是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家世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像是有两个目标都在东北,有一个是在关内。

所以有三个说法,一个就是辽阳,辽宁的辽阳,辽阳就是努尔哈赤进关以前建都的地方,就是东京城。

那么曹雪芹的曾祖父以及以上的,都是在满洲八旗里当差的。

所以这是一个地方,就是要发家的话那就是在辽阳。

另外呢就是在关内,河北省丰润县,这也是个说法。

因为有军队驻扎的地方,他有的到那儿、有的到这儿,所以呢也有可能从关内到了东北。

明代军人嘛,所以曹家还有个说法在第三个地方,就是东北的铁岭。

现在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祖籍问题,有三个说法。我的想法是这样,家世咱们翻他六代就差不多了吧,五代、六代就差不多,那么往上倒数六代的话,好像辽阳说比较近一点。

这些都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证据,但是留下来的,从历史的文物或遗迹看,辽阳多一点。

当然了,关于祖籍问题有三种说法,这里想补充一点就是:为什么出现了这么三种说法呢,虽然各有各的道理,各讲各的原因。

但是从整体来说,当时清朝初年记载的地方志,和曹雪芹的祖父自书的天山曹寅等等,基本说他们是奉天辽阳人、辽东辽阳人或著籍襄平,襄平就是辽阳了。

所以从证据、从文献这个角度来讲,它确实有这种确切的证据,其他说还缺乏确切的证据。

再有一个就是跟历史制度有关,因为搞历史你不了解历史制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大符合实际的看法。

祖籍问题也好、旗籍问题也好,都牵涉到问题。

在明代研究祖籍要分清,一个就是军户或者叫军籍,再一个是民户或者叫民籍。

怎么说呢,就是曹家在明初由关内到了关外以后,他们属于卫所的官职,就是做沈阳中卫或其他的地方,他那是军籍,就是当兵的,世代是当兵的。

民户呢,当然有的是当地原住居民,有的是后来从关内到了关外,但是不管他从商也好,务农也好,他是民户,不属于军籍,就是跟曹家上世不是一样的。

那么丰润说也好、铁岭说也好,恰巧在这个问题上不大符合历史制度。

此后清代也有两个历史制度、两种历史情况要弄清楚,就是作为旗人来讲他的籍贯。

他的祖籍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他入旗之前的籍贯。

旗人好多都是汉人,汉人被俘了,或者投降了,那么他就入了旗了。

他入了旗以后就要入旗籍,就是他是那个旗的人。

那么现在说某地人、某个籍贯,他的籍贯是哪,就是他入旗之前,他的户籍所在地,就是旗籍和他的户籍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再一个就是旗人入旗之后,他的籍贯就是旗籍。

曹家的旗籍好像一开始就是正白旗。

清代入关之前旗有两次大的变化,当然其他小变化还多着呢。

不过这两次大的变化就是:努尔哈赤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这时候旗有一个大变,什么大变呢,就是这个人不变,原来属下的人不变,但是这个旗色变了。

因为清代崇尚黄色,皇帝他那个时候叫汗,那么后金汗用的是黄旗,就是努尔哈赤管的这两个旗都是黄旗,正黄旗、镶黄旗,他的儿子皇太极管的是正白旗。

后来皇太极的儿子管了镶白旗,这样总体来说两个白旗,正白和镶白这两个旗,在努尔哈赤时代是归皇太极管的,他继汗位以后就变了。

原来的两黄旗变成了两白旗,原来的两白旗就变成了两黄旗。

后来曹振彦,就是曹家发迹最早的那个,他是多尔衮的属下、包衣。

多尔衮当时是哪个旗的旗主呢,是镶白旗的旗主,而不是正白旗旗主。

所以说在顺治进关之前,曹家的旗籍是镶白旗包衣,不是正白旗包衣。

至于前一段在努尔哈赤时代,有学者考虑应该是属于黄旗,是努尔哈赤的属下,因为努尔哈赤晚年把他管的两个旗分给了他的三个小儿子。

多铎是一个正旗三十六路,是正白旗旗主。

阿济格跟多尔衮管镶白旗,开始是阿济格旗主,后来因为他犯了过错,就把这个旗主挪回来交给多尔衮了。

多尔衮是镶白旗旗主。

再一个旗的变化就是顺治继位以后,多尔衮是摄政王,利用特权又跟他弟弟换了旗,等于是多铎的正白旗变成了镶白旗,多尔衮的镶白旗又变成了正白旗。

所以入关以后,曹家最早的房子在贡院附近,那个地方是镶白旗的地盘,后来多尔衮死了以后,正白旗又还皇上执掌,则成了上三旗了。

这时候曹家又由多尔衮的王府包衣成了清朝皇帝内务府包衣。

这个包衣就是说曹家的旗籍,按照制度、按照清代的说法应该是叫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领下人。

旗鼓佐领是怎么回事呢,按照《清文总汇》的解释和清代档案来看,就是说由包衣汉人编立的佐领叫旗鼓佐领,或者就直接叫包衣汉军佐领。

所以曹雪芹家的旗籍应该是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领下人,或者按当时说法也可以叫正白旗包衣汉军籍,或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汉军籍,就是说入关之前他们原来是汉人。

清代的八旗实际是按照民族来分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包括内务府这些包衣旗,实际叫法都跟民族有关。

曹家因为先是汉人,虽然入了旗最后成了满洲人包衣,但是本来是汉人,并非满洲,所以包衣人在一些待遇方面就很低了。

不像外八旗是平民,他们实际就是奴才了,这样曹家就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过去我们只想曹家如何做官,百年望族,强调他和皇帝很亲近的一面或飞黄腾达的一面,忘记了他们本身的奴才的地位。

曹寅跟康熙皇帝的关系非常好,这应该跟包衣身份有关。

因为曹家跟康熙最初的关系是:曹寅的母亲孙氏做康熙的保姆,所以从他的父亲曹玺开始就比较受重视。现在可以这么说,他的身份和地位肯定是低的,但是他有些机遇,突然一下子成了康熙的保姆,等等,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再一个,曹家这几个人都是很有才干的,又在内务府做官,所以很容易被皇帝看到他的才干,能够重用他。

作为曹家人的思想来讲,包衣身份那影响是很大的。

实际上咱们自己设身处地地想想,我就是人家那个奴才,处处小心谨慎,终日不自由,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

在曹寅的诗文集里很多感到做官是个危途。

曹寅的这个思想直接影响到曹雪芹。

当然了,应该说曹雪芹有些思想又超过了他的祖父。

为什么,因为毕竟曹寅是个官,他做官就要对皇帝忠诚。

而曹雪芹对皇帝、对清王朝的那种感情要淡一些,这样就可能促使他对社会的认识,特别是他在被抄家以后,从很好的生活一下降到更低层,他的奴才身份可能体会就更深一些。

这可以叫反抗意识或者不满意识,各个方面可能更多一些,这样他小说的人物或者构思各方面可能更深。

另外《红楼梦》由曹雪芹来写,也是有他这种特定的意义在的。

就是说他的祖父本身诗文各方面修养比较好,他的这方面的艺术修养和天赋,对曹雪芹从小就有一个很好的熏陶和影响,

比如曹家有两个机遇,第一个机遇是:他原来是明代的戍边军里的军官,投降以后变成包衣身份。

但是他怎么会得到重用呢,一个是大家看《红楼梦》焦大喝醉酒骂人那段话就知道,曹家起家是曹雪芹祖父和曾祖父拼死拼活在战场上立了功才得到的。

等到进关以后,实际到曹寅这一代,已经是非常有文学修养、有很高文化层次的人了。

所以曹寅的藏书到现在还有呢,在北图、师大都有。

另外他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剧作家,写传奇的。

《红楼梦》里面,五十四回里面,贾母在藕香榭听清唱,十二官清唱的时候,点了一个戏叫“续琵琶”,这个“续琵琶”的剧本就是曹寅写的。

现在原本没了,抄本在北京图书馆里。

另外曹寅还写过别的一些剧本,传下来至少有三部书。所以曹家是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传统文化的修养是很高的。

家里有那么多藏书,曹雪芹尽管没见过到他的祖父曹寅,他出生后曹寅已经死了,但是他家里的藏书、他家里那种大家规范的修养,肯定会影响他。所以曹雪芹能够写出《红楼梦》,成为这么一个伟大的作家,不是偶然的,有他的家学渊源的影响。

所以曹雪芹把祖父写的“续琵琶”写到《红楼梦》里去了,等等还有很多。

写那么多对联、那么多诗词,要是一点没修养的话不可能写出来的。

……

……

……

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