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见到黄崇嘏的辞呈,才惊奇地发现原来黄崇嘏这个状元郎,竟然是个女儿身,王建详细述问黄崇嘏的身世,原来黄崇嘏的父亲曾经是自己多年前的好友,于是王建不仅没有追究周庠、黄崇嘏的欺君之罪,还批准了黄崇嘏的辞呈,赏赐了黄崇嘏一大笔钱,让她回乡给父母修墓。
张燕不禁想到,黄崇嘏能以女儿身作大蜀的状元,我能不能以女儿身作大明的状元呢?张燕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用周文王先天易数算卦,她连算了几卦,卦象显示,在冥冥之中,张燕的这个美丽梦想,会印在这个笔名叫清风怡江的人身上。
张燕于是专门去问了张世泽,这个写牡丹亭外的清风怡江到底是谁,张世泽也“瞠目结舌”地说不上来,张燕于是托张世泽去问文震孟,胡子睿事先叮嘱过文震孟为自己保守这个秘密,于是文震孟只推说这首诗是无名氏所作。张燕心中暗下决心:清风怡江,我一定会被你找了来的,你等着!
********
沈阳城宫殿内,多尔衮被皇太极召来议事。皇太极拿着刚刚送到的京报,笑着问道:”墨尔根戴青,你看过这份京报了么?“
“墨尔根戴青”为蒙古语,意为聪明的统帅,皇太极为表彰多尔衮在征讨蒙古部落中的战争中有功而赏赐的特定称号,多铎也参加了此次战争,获得的称号是“厄里克出呼里”,蒙古语意为勇猛的将军。皇太极给他们的这个封号,适用于满州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如果是男人违规,要当众解下自己视为珍宝的佩刀,女人违规,则要更惨一些,要当众脱下裤子。后来多尔衮取墨尔根之意被封为睿王爷,因为皇太极已建国满清,因此戴青就不能再用了。
多尔衮一向崇尚汉人的文化,经常附庸风雅,他也购买了一份京报,并细细看过,此刻他整理下思绪,“侃侃而谈“道:”起禀大汗,微臣认为此举是在胡闹!“
皇太极此时尚未称帝,他只是继承了努尔哈赤的后金大汗之位,皇太极正式立国称帝要到崇祯九年(公元一千九百三十六年)。
皇太极露出一个微笑,颇感兴趣的追问道:”我听说京报是由信王爷朱由检主办的,听说此人智勇兼备,不容小看啊!“
多尔衮闻言,露出一付不以为然的表情对皇太极道:“起禀大汗,我从信王办报的事情,就可以看出这和天启皇帝一样,是个生长于宫帏之中,不通世情的痴儿,根本不足为虑!”
皇太极意味深长地看了多尔衮道:“墨尔根戴青,你为何这么说呢?”
多尔衮指了指报纸,以嘲弄的口气对皇太极说道:“此份京报将皇帝的动态、官员的任免等等军国大事通通记录出来,而且连商人这样卑贱的人,花上一两分银子都可以购买,岂不是在仇敌面前没有隐私了么?”
多尔衮又进一步引申道:“《国语·周语上》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是我来办理报纸的话,除了朝堂上的官员们享受这种待遇之外,是绝不可以让民众知道的;不过,这个京报的主编倒是请的不错,听说是天启二年的状元郎!想来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便是做诗、做赋,犹如抽一鞭子马上能见伤痕,又如打一巴掌马上能见到血,否则都是些‘歪门邪道’。”
皇太极眉开眼笑,拍手赞道:“好一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墨尔根戴青此言道尽了本汗的心思啊!看来你最近钻研汉学确有收获,汉人常说我们是虏,其实我们满人对他们的研究颇深。”
多尔衮也附和着皇太极笑道:“他们却根本不了解我们,对我们的认识有如‘雾里看花’,又如‘盲人摸象’!”
多尔衮趋着皇太极高兴,又狠拍皇太极一记马屁,笑道:“听说明朝天启皇帝重病在身,已经活不了多久;信王就是皇帝的接班人,而他又是这样一位痴儿,看来大汗‘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灭掉明朝,成为千古一帝!”
皇太极内心早有夺取明朝江山,入主紫禁城的打算,对多尔衮的马屁颇为受用,他哈哈大笑着对多尔衮道:“墨尔根戴青,本汗知道你也是个聪明人,如果本汗真有灭掉明朝的那一天,本汗绝对亏待不了你!”
多尔衮连忙对皇太极行礼道:“微臣谢谢大汗恩典!”
胡子睿与吴淳夫、崔呈秀约定校场试枪的日子很快就来了,这天上午的天气很好,天启皇帝亲临校场,魏忠贤、张惟贤、吴淳夫,崔呈秀及六部九卿的众位大臣们,也一并到场围观,胡子睿在校场上以极为标准的姿态完成了倒火药罐、装铳药、取火绳点燃,喵准射击等一系列标准动作,动作潇洒自如,收发有序,在随后的发射环节,胡子睿使用鲁密铳准确命中一百五十步以内的目标,以极为精准的射术降服了吴淳夫,崔呈秀两个小人,他们对于胡子睿掌管火药厂的事情再也不敢有任何异议。
随后胡子睿又用鲁密铳演示了五六--十五步的射击方法:在这样短距离的时侯,胡子睿”从容不迫“地将鲁密铳紧贴在肋部,不用喵准,直接左手握往铳柄,右手扣动板机,十发九中,将标靶打得粉碎。
一众文武大臣都被胡子睿的精彩表演看得”如痴如醉“,直到表演结束才”如梦方醒“,欢声雷动。
天启皇帝也看得拍手叫绝,俗话说:“能者多劳!”,天启皇帝痛感京营训练不足,胡子睿既然如此能干,天启帝又给他新加了一项任务,让他整理五城兵马司、京营,要让首都成为首善之区,要将京营训练成一支英勇善战的精锐队伍、让京城彻底面貌一新。
魏忠贤一党听到天启皇帝的话,个个大惊失色,魏忠贤连忙给崔呈秀作了个眼色,崔呈秀上前对天启皇帝道:“陛下,微臣以为我朝已有顺天府尹,似乎不宜再让信王插手京城事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