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阅读> 第一百七十一章 代天覆帱万国(求收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一章 代天覆帱万国(求收藏)

隆庆五年(公元一千五百七十一年)三月,隆庆皇帝引成祖皇帝封“忠顺王”例,敕曰:“朕惟天地以好生为德,自古圣帝明王代天理物,莫不上体天心,下从民欲,包含遍复,视华夷为一家,恒欲其并生并存于宇内也……迨朕缵承丕绪,于兹五年,钦天宪祖,爱养生灵,胡越一体,并包兼育……朕代天覆帱万国,无分彼此,照临所及,悉我黎元,仁恩惟均,无或尔遗。“

隆庆皇帝封俺答为“顺义王”,赐红蟒衣一袭,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封俺答之弟昆都力哈和长子黄台吉为都督同知,赐红狮子衣一袭,其余子侄和部下六十多人分别封为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官,那吉为昭勇将军,仍为指挥使。

俺答每年向朝廷贡马一次,每次贡马的数量不得超过五百匹,贡使人数不超一百五十人,由朝廷给予马价,另加赏赐;在大同、宣府、山西三个边镇的长城附近开设互市市场。

俺答当年进犯明朝,打的是想让明朝签订城下之盟的想法,可是他用武力没有达到的事情,通过政冶协调解决了,他在大同镇得胜堡举行的封贡大典上,激动地对天起誓道:“中国百万大军,北虏夷人五十万,你们听好了,我们的孩子以后长成人,新生的小马驹以后长成马匹,永远不侵犯中国,如果那家台吉(蒙古人对部落首领的一种称呼)不遵此誓言,把他人马都革去,如果有‘为非作歹’者,就将他的老婆、孩子、牛、羊、马、驼给别人.....

河套吉能看到俺答被封,他亦向明朝请命。因为吉能在陕西省,去找总督王之诰商议。王之诰欲让吉能一二年不犯边,方许封贡。崇古复上疏曰:“俺答、吉能亲为叔侄,首尾相应。今收其叔而纵其侄,锢其首而舒其臂,俺答必呼吉能之众就市河东宣、大;商贩不能给,而吉能纠俺答扰陕西,四镇之忧方大矣。”

隆庆皇帝听信了他的言论,亦授吉能都督同知。崇古乃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因收其税以充犒赏。其大小部长则官给金缯,岁市马各有数。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朝廷无此后顾之忧,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师旅无调遣之劳。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

后来俺答和三娘子请汉族工匠按元大都的样式,在靠近大青山和黄河的地方建了一座城池,万历皇帝赐此城名为归化城、三娘子城(今呼和浩特),因为此城城墙用青砖所筑,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为青城。三娘子堪称一个奇女子,明朝与蒙古几十年的仇杀,居然被这样一个美娇娘给化解了,她活了六十二岁,一生都与大明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嫁了三个王爷,主掌兵权,为中国守边保塞,众人皆畏服她。

数百年后,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在《圣武记.武事余记》中曾经如此评价隆庆和议:“高拱、张居正、王崇古,张弛驾驭,因势推移,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今受其赐。”

*******

王象乾最初被授予闻喜县令,后来因为在官员考核评比中,功绩卓著调回兵部,万历十七年(公元一千五百八十九年),王象乾以参政身份调往宣府镇,从此王象乾逐步开始了其戍边的生涯。当时人曾经这样评价宣府镇“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万历十九年,王象乾针对以土蛮为首的一些部落时常骚扰的情况,唱了一台大戏。正值开市期,蒙古各部大虏云集,像以住那样大喝、恐吓商人。王象乾穿着冕冠佩着宝剑,坐在市台上,让蒙古诸酋上前面谕:”今皇上有旨切责边疆官吏,毋滋尔横索。我来更定约束,酋如奉命而盟,我则为政。“

蒙古诸酋愤起,咄咄谇:”那颜(成吉思汗所创称号,意为贵人)安得是语?穹庐千帐,投鞬(jiān,马上盛弓箭的器具)与汉堞平,可使退乎?“王象乾厉声曰:”酋众何可诧也!虏中事我尽知之!今市隧之傍,有镪(白银或银绽)如雪,有币如云,听我则皆尔故物,不则我且闭关绝尔,而以此募诸瓯脱(此处指边境)杂夷,与尔为难,尔亦安得宴然?何可诧众也?“

王象乾要给蒙古诸酋定规矩,蒙古诸酋一向横行无忌惯了,自然不愿意受约束,于是出言恐吓,王象乾一方面以白银、铜钱作诱惑,另一方面表示如果你们不愿意守规矩,我就闭关请杂夷来对你们!

蒙古诸酋闻言,脸色时红时白,知道一味硬抗王象乾不是上策,于是他们呼唤众部属围往王象乾求情……王象乾故示不测。喜则分食啖之,怒则叱咤。王象乾坐久而思动,控弦射悬鹄(箭靶的中心)二个,百步外应声命中,蒙古诸酋惊服,以为神射。

开市的地点与王象乾办公的地点很远,王象乾上午照常办公,晚上与二个部下骑马疾驰,第二天清晨又赶到市台。蒙古诸酋嚄唶(大声交谈)语曰:”中国殆欲绝我,不则何用如此人典关。而日摩厉以湏为,不亟唯唯,汉物非我有矣。“

后世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著《聊斋志异·王大司马》一篇中,也有以下记录:“王象乾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刀宽一尺余,重百钧。每次王象乾按边巡察,辄使四人扛大杆刀之。王象乾仪仗随从走到那里,就把大杆刀放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王象乾偷偷地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不时于马上舞动假的大杆刀。诸部落酋长望见,无不震悚。”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