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奥多西亚。
韦博少校一边指挥着部下在城内艰难的抵抗着苏军的进攻一边给斯篷内克中将打了个电话。
“将军!”韦博少校在枪声和爆炸声中报告道:“敌人已经突破我们的防线了,我们只能在城内坚持抵抗,费奥多西亚就要失守了!”
“你说什么?费奥多西亚失守?”斯篷内克中将惊讶得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这是怎么发生的,从他们发起进攻到现在不过一个多小时!”
“将军!”韦博少校报告道:“他们在船底装上车轮,我认为还有一些类似汽车一样的马达,这使它们不但能在海里行驶还可以冲上岸,所以没有什么抢滩登陆,他们直接驾驶着船冲上我们的阵地!”
闻言斯篷内克中将大慨就明白发生了什么。
“坚持住!”斯篷内克中将命令:“无论如何,要在援军赶到前守住费奥多西亚!”
“是,将军!”挂上电话后,韦博少校朝窗外望了望,就冲着部下大喊:“他们从这边过来了,机枪手……”
斯篷内克中将马上与曼施坦因取得了联系。
曼施坦因在听到消息后与斯篷内克一样错愕。
事实上,已经不能用“错愕”,更应该用愤怒来形容曼施坦因此刻的状态了。
“我命令你们守住15小时!”曼施坦因说:“一个加强营在海滩上守住15小时,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任务,可你们却只守住了一小时!上帝,这几乎就是俄国人放下登陆艇划上岸的时间,这说明他们第一时间就逃跑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并没有做到一名帝国军人的责任!”
“不,将军!”斯篷内克反驳道:“我了解我的部下,他们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尤其是韦博少校……”
“算了吧,中将!”曼施坦因打断了斯篷内克的话:“原本该守住15小时等待援军到来的他们只守了一小时,而你却将其称之为勇敢?”
斯篷内克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的确是自己的部下丢了重要的阵地,任何解释在这时似乎都会成为借口。
沉默了一会儿,斯篷内克中将就建议道:“将军,我认为现在只有撤回费奥多西亚,我是说第46师,否则我们将会被俄国人包围!”
斯篷内克中将以为曼斯坦因会同意这个建议,没想到曼斯坦因却断然拒绝了。
“不,中将!”曼斯坦因回答:“你们不能撤退,一步都不能,否则会有更多的俄国人登陆刻赤,到时我们就会陷入被敌人两面夹击的窘境,我们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
“可是将军,费奥多西亚的危机……”
“我会解决这个问题!”曼斯坦因说:“让他们在城内利用黑夜与建筑与敌人周旋。虽然俄国人成功登陆,但我们破坏了港口设施,这意味着他们只能登陆有限的步兵,重装备无法登陆。等罗马尼亚第4山地旅赶到后,我们就可以将他们赶回海里去!”
斯篷内克犹豫了下,回了声:“是,将军!”
“这一次,别再搞砸了,明白吗?”曼斯坦因说:“联系你在费奥多西亚的部下,让他们必须坚守!”
“是,将军!”
放下电话后斯篷内克就在盯着眼前的地图发愣。
他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曼施坦因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刻赤允许第46师撤退,哪怕第46师很有可能会被包围。
这其中存在怎样的危险斯篷内克心里很清楚。
首先是费奥多西亚无法坚持多久。
虽然在这方面曼施坦因有一部份是对的,在破坏港口设施后俄国人无法登陆大量的重装备。
问题在于进攻费奥多西亚的是俄国海军步兵旅……这支部队因为身着黑色海军服所以被德军称为“黑魔鬼”,他们是一支素质、实力不俗的军队,虽然他们中大多数甚至戴的不是头盔而是水手帽。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费奥多西亚是俄国的地方,那里的百姓支持俄国人会为俄国士兵提供情报。
所以,想要凭着韦博少校的残兵在费奥多西亚与占有绝对兵力优势以及地理、人文优势的俄国军队长时间周旋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斯篷内克中将也不相信罗马尼亚的军队的战斗力。
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斯篷内克的判断与曼施坦因是相反的。
他不认为德军能坚持到援军来临并将敌人赶下海,他认为更有可能的是俄军迅速占领费奥多西亚,同时工兵在港口修复渡口并将重装备登陆上岸巩固费奥多西亚的防御。
等罗马尼亚第4旅赶到的时候,他们对依靠建筑固守费奥多西亚的俄军无可奈何。
接着,一旦俄军坦克部队登陆费奥多西亚,那时就是德军悲剧的开始了:
首先俄军坦克部队会击溃罗马尼亚山地旅彻底将第46师包围在刻赤半岛无法动弹。
接着,俄军坦克部队会继续往北突进,一路击溃正赶往费奥多西亚没有防备的援军。
一旦俄军坦克部队抵达并占领占科伊,就会形成极为不利甚至可以称为恐怖的局面。
德第11集团军将被分割成互相无法增援的三块:刻赤半岛,克里木半岛,以及克里木以外的援军。
而刻赤半岛和克里木半岛的德军一旦被围就是无路可退的,除非他们能在这样的气温游过黑海。
那将会是第11集团军的末日,整个集团军会因此崩溃,而俄国人要做的仅仅只是用坦克部队往前推进100公里到达占科伊……如果速度快的话这只需要一天时间。
但斯篷内克又能怎么做呢?
说服曼施坦因?
不,此时的曼施坦因已经陷入了要快速拿下克里木半岛然后往高加索方向进攻的想法里无法逃脱,同时因为之前的胜利,他坚定的相信每个德军都能以一挡百。
所以,他不可能会同意让第46师撤退并化解这个危机的。
想了想,斯篷内克中将就对副官下令道:“把命令传下去,撤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