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防线其实根本就称不上防线,罗马尼亚军队的防线主要是顿河防线,防御纵深只有五公里……这与罗马尼亚军队兵力不足以及顿河天险有关。
整个斯大林格勒以南近百公里的防线只有一个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再加两个意大利师,其中还有一个意大利师还被调往斯大林格勒。
要知道在这等长的防线下,苏军就投入了三个集团军进攻,只不过其中有两个集团军包围圈较小。
所以,罗马尼亚军的防御有点像鸡蛋壳,外面看起来有点东西,捅破一层薄薄的壳之后里头就是空的。
其实总的来说,终归还是素质和准备方面的问题。
因为作战有“层层防御”这种说法,也就是同样只有这些兵,可以每隔三公里构筑一道防线,当敌人进攻时就可以且战且退每一层都有足够的补给和防御消耗敌人的进攻能量和有生力量。
罗马尼亚军队就更应该这么做,因为当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浴血奋战的时候他们就在顿河西岸无所事事,这时间如果利用起来多构筑几道防线并在遭到攻击时有计划的层层后退,斯大林格勒战役就不会输得那么惨了。
因为罗马尼亚军队准备不足,所以舒尔卡第82步兵团的进攻十分顺利,几辆轻型坦克在前方开路,只一次冲锋就撕开了罗马尼亚军队的防线并将其击溃……罗马尼亚军基本没有反坦克装备,同时他们又没有足够的勇气抱着手榴弹和炸药包冲上前炸坦克,于是就像患有坦克恐惧症似的一看到坦克像征性的打几枪然后就开始逃跑了。
困难主要来自泥泞的道路,而受雨水影响较小的铁路又多半是南北走向的,这使第82步兵团的行军速度并不快。
此时的舒尔卡基本感觉不到这种战斗,因为他就搭乘着吉普车在部队后头跟着。
如果说有什么感觉的话,就是前方偶尔传来几声枪声和爆炸声。
杰尼索科夫对他搭乘的美式吉普车很感兴趣,他坐在副驾驶室上左看看右看看的,时不时还问司机一些问题。
此时的吉普车为了方便容纳电台已经撤去了顶篷……在一线撤去顶篷的吉普车更适用,因为这样在突发状况时可以方便乘员射击、下车,同时也不用担心顶篷会挡住电台的天线。
如果是二线,顶篷就可以用来遮风挡雨有更好的舒适性。
舒尔卡一边举着望远镜观察周围的战况一边随口对杰尼索科夫说道:“如果有空,你应该学学怎么开车!”
“我可以吗?”杰尼索科夫瞪大了眼睛问。
“当然可以!”司机笑着回答:“事实上,作为一边勤务兵或是警卫,都应该学会开车,而且还要会开各种车!原因……我想你应该知道的!”
杰尼索科夫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当然知道为什么,他们的任务是保护首长的安全,万一遭到敌人攻击司机牺牲了,那么当然就得由警卫或是勤务兵驾车逃离。
过了一会儿,杰尼索科夫才说道:“这么说,舒尔卡同志,我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勤务兵!”
舒尔卡笑了笑,说:“那是因为你本来就不是一名勤务兵!”
杰尼索科夫是从军校出来的,他受的训练是成为一名指挥官。
“我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杰尼索科夫有些情绪化。
舒尔卡收起了望远镜,说道:“知道你父亲为什么会让你在我身边成为一名勤务兵吗?”
杰尼索科夫摇了摇头。
“你想错了,杰尼索科夫同志!”舒尔卡说:“他不是希望你成为一名合格的勤务兵,也不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而是……下次如果碰到类似的状况,他希望你能做出某些决定解决这些困难,明白吗?”
杰尼索科夫恍然大悟,然后重重的点了点头,似乎是重新找到了目标和方向。
在黑夜中前进了两个多小时,一路上甚至不知道周边是敌是友……其中还发生过这样的事,军队车辆越走越多,突然发现旁边居然有几辆罗马尼亚军队的车。
原来,这些罗马尼亚车辆在黑暗中以为这是他们的逃兵队伍,再加上汽车马达轰鸣听不见说话声,结果自觉的加入其中成为送上门的俘虏。
不过这些俘虏对第82步兵团来说就是负担,因为他们是穿插,同时还要伪装成德军,带上俘虏的结果就是自找麻烦。
于是会发生什么事就不用说了。这些可怜的人很快就被缴了械、缴了车,然后推到路边一排排跪倒挨个枪毙。
九点十五分,前方侦察兵向舒尔卡报告距离上察里岑斯基五里,确切的说是从另一个方向越过上察岑斯基五里。
之所以要越过,是因为德军应该是从斯大林格勒方向过来的。
“停止前进!”舒尔卡下令:“下车,把命令传下去,所有人换上德国军装!”
舒尔卡换上了的一身准备好的上校军服……只有这才能配得上他团长的身份。
不过仅限军装,装备还保持原样。
没有换装备一方面是因为没条件……仓库里没有配置齐全的成建制的装备,另一方面则是习惯于使用苏式装备的士兵突然换成德式装备会不习惯从而影响战斗力。
当然,其实伪装并不需要做到这么细致,因为是黑夜,只需要看上去像德国军队就可以了。
“记住!”舒尔卡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是德国军队!”
说着,舒尔卡就带领部队步行前往目的地……
没走几步,安德里安卡就向舒尔卡报告道:“好消息,我们得到情报,上察岑斯基有两列火车!”
这一点都不意外,原因是上察岑斯基是一个重要的会让站,共用同一条铁轨的往来火车交汇时往往需要在这里等候,有些甚至一等就要等几小时。
这也是舒尔卡选择上察岑斯基为目标的原因之一。
现在,就看能不能完整的缴获一列火车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