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舒尔卡是一路在士兵们仰慕的交谈中到达卡拉奇的,舒尔卡所在的那列车厢差点都被挤爆了,虽然他们搭乘的车厢彼此不相通,但只要火车一停下,马上就会有听到风声的人从其它车厢跳下来直奔舒尔卡那节车厢,就连舒尔卡也不知道风声是怎么传出去的……
后来舒尔卡才知道,是中途有人下车,然后多嘴冲着其它车厢的人叫了声:“嘿,你们知道吗?舒尔卡同志在我那节车厢!”
“说的是谁?突围英雄吗?”
“是的!我还和他握过手呢,他就在那,跟我们一起上前线!”
……
于是消息就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列火车就都知道了,即便是车厢已经爆满了依旧还有人在外面探头探脑的想往里面塞。
当时舒尔卡就在想,如果德国人的战机袭击这列火车的话,仅仅是这节车厢就足以让飞行员立功了。
不过幸运的是这并没有发生,舒尔卡总算是安全到达了卡拉奇。
有一点贝利亚倒没有说谎,前线的战局的确与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你总算回来了!”特鲁法诺夫一看到舒尔卡就松了一口气:“我还担心你在莫斯科享受而忘了我们呢!”
“我的确是忘了你们!”舒尔卡说:“但我想德国人了!”
特鲁法诺夫和佐洛塔廖夫哈哈笑了起来。
“敌人似乎有些动静!”接着特鲁法诺夫就把舒尔卡拉到地图前,说道:“主要是敌人顿河集团军方向,最近这段时间他们的兵力得到了增强,并且我们相信他们正在组装列车炮!”
“列车炮?”舒尔卡疑惑的望向特鲁法诺夫。
“是的!”特鲁法诺夫点了点头:“虽然他们做得很隐密,但我们的游击队还是打听到了一点风声,并且估计他们不久后就会完成组装并投入使用了!”
舒尔卡不由想起了在布列斯特要塞时遭到列车炮轰炸时的情景。
说实话列车炮在这年代其实已经过时了,因为它组装耗时长、机动能力奇差,对后勤要求很高,比如一门列车炮就需要一个旅另加一个营操作。
所以虽然它的威力惊人,但却是敌人空中力量的活靶子……那么庞大的一个家伙立在那,几架轰炸机飞过去随便投下几枚炸弹都能让它报废。
问题是德国人在制空权上占有主动权。
苏联此时的天空虽然不像战争爆发时那样,德国空军完全拥有制空权,但依旧是德国空军想保护哪就保护哪,苏联空军基本无法靠近,斯大林格勒的天空是这样,列车炮附近的空域同样也是这样。
所以这巨炮虽然过时,但苏军却依旧奈何不了它。
于是,巨炮就会对苏联防线构成威胁。
不管是什么防线,只要一发炮弹过来,即便这发炮弹没有直接命中,但它爆炸的威力也足以瞬间将防线炸开一个缺口……巨炮精度差,但它一枚炮弹就有8吨到10吨重,这玩意能穿透七米厚的混凝土,30米深的泥土然后在内部爆炸,其震动就足以致命。
德国人就曾经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用上这种巨炮,然后硬生生的把要塞的地下炮台一个个敲开。
可想而知,如果让这种炮成功组装并对苏军防线发起进攻的话,德军将瞬间砸出缺口然后利用空中优势掩护着坦克从缺口蜂涌而入使苏军防线迅速崩溃。
就算苏军有卡拉奇防线也不例外……巨炮炮弹一发过来,不管是什么碉堡什么建筑都要倒下一大片。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主动进攻!”佐洛塔廖夫看着舒尔卡,说道:“我的意思是说,在这种情况下防守越来越危险,那就只有进攻一个选择了,或许我们的反攻能迫使敌人的列车炮撤离!”
这个可能佐洛塔廖夫已经跟特鲁法诺夫讨论过几回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防守受到巨炮的威胁,那么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
问题是……
“我听说德国人的这种列车炮有50公里左右的射程?”舒尔卡问。
“差不多,应该是45公里左右!”特鲁法诺夫回答。
因为这种巨炮在布列斯特要塞和塞瓦斯托波尔都使用过,所以苏军大概知道它的射程。
“45公里……”舒尔卡从苏军防线往外沿伸,然后划了一条线,说道:“也就是说德国人都有可能将这种巨炮布设到米列罗夫斯基一带,这么远的距离,我们的反攻又怎么能威胁到它?”
苏军步兵的炮火只有十几公里的射程,也就是说苏军至少要将防线往前推进三十公里才有可能威胁到巨炮。
但是三十公里……如果苏军现在有实力将德军逼退三十公里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巨炮的问题。
“更何况!”舒尔卡接着说道:“我相信德国人早就有所准备,他们必然会在前线层层设防等着我们进攻,这何尝又不是德国人布设巨炮的目的?”
“你的意思是说……”特鲁法诺夫说:“德国人希望我们进攻他们的防线?”
舒尔卡点了点头:“我是这么想的,虽然巨炮目标很大,但如果德国人想保密,似乎也不会是游击队就能探听到消息!所以……”
特鲁法诺夫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在此之前,我就觉得这情报来得太突然了,现在看来,可能是德国人有意放出的风声!”
事实也的确如此。
曼施坦因的确是希望苏军先发起进攻。
不过别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当曼施坦因要主动将德军布署巨炮的消息放出去的时候,参谋就表示不解。
曼施坦因是这么回答的:“多拉不过就是一门巨炮而已,它或许可以敲开敌人防线的缺口,但然后呢?”
“然后我们就可以占领卡拉奇救出第6集团军!”参谋说。
“你认为可以吗?”曼施坦因眼睛盯着地图,凝重的说:“苏联人只需要在顿河两翼架起大炮封锁河面,又有多少人能渡过顿河活着回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