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玄幻魔法>山村的娃,路在何方> 第三十二章 家乡“变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家乡“变故”

在家乡的那一头,正在酝酿一场巨变。佳毅在高中的时候都曾想过等以后有些钱了,一定回到家乡,在山上修上凉亭,建一座美丽的山庄,回到这个村子里,带着村里人致富。

然而,大学毕业了,自己身无分文,如今农村的田也将没了,山也将没了,水也将没了。这令他有些失落,在资本面前,理想似乎离农村人更加遥远。

这些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和边疆防护林等对经济林木产生了庞大的需求,由此,树木育种成为热门,而在贫穷的大山里,祖祖辈辈面朝黄土的人们,哪有如此见识,他们没有想到,也不会去想与城市或远方还有这样的联系。

他们依然种粮食、打苦工,过着他们一成不变的生活。直到后来,来自城市腰包鼓鼓的投资者,纷至沓来。对这处处隐藏着富饶的大山颇感兴趣的他们跨进了大山,用他们精明的经济头脑盘算着,筹划着,准备将农民世代种植粮食的土地,沃土抑或荒地都包下来,种植经济林、花卉,而生产粮食在商人的眼睛里是不重要的。

那些人天天往村支书那里跑,承诺给农民们怎么样的补偿,带给村子什么样的工作机会。

村里有的人在反对,因为给的租金补偿还没有一年粮食收成的一半;有的人支持,因为交了地,不用种,每年还能拿点补贴又能有工资收入;又有人在惶惑,地没有了,以后靠啥赚钱呢?以前可以农忙种田,农闲打工,交了地就必须或者说只能到城里打工了,没有技能、没有知识,怎么活?靠体力活赚钱吗?身体垮掉的时候怎么办呢?

还有人,打起了大山的注意,打起了河流的注意。村里的干部弄不懂,农民只是口口相传,没有人算得清这场较量的得与失。

这些山,是藏着无数珍宝的山。佳毅记得春天山上的姹紫嫣红的杜鹃花,记得夏季结得又稠又密的深紫色野葡萄,记得秋天的黄澄澄的八达杏儿,记得冬天挂了雪的野酸枣。

他还记得受到惊扰摔掉了鲜艳长尾巴的山野鸡,记得在山谷雪地里被拴住了脚的肥肥的大灰兔,记得翘着尾巴跳跃在松树上的小松鼠,还有大山深处几条美丽的小瀑布……

这条河,是充满着蓬勃生气的河。佳毅记得河岸边盛开的粉色蔷薇,记得湍急活泼的水流,记得紫的绿的红的蜻蜓,记得水面逆水上游的蝣子,记得石下细沙掩盖的贝壳,记得水畔崖壁上的螃蟹,还有深潭悄悄探头的老鳖……

这片田,是丰饶肥沃的田。佳毅记得翻着波浪的油油麦田,记得山脚那片盛开的桃花,记得吃不完的黄瓜西红柿,记得金黄的大豆,记得红玛瑙般的花生粒儿,似乎这土地上种什么都会生长……

璀璨的灯光照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发展,物价上涨,单纯靠种粮食虽然可以解决“吃”的问题,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就满足不了了,农村的人希望可以和城里人一样能享受良好的教育、优质的医疗、健全的基础设施等资源和条件。

因此有的人会边照管着家里的地,边打工,也有人干脆把地流转给别的愿意种的人,全职出去打工,为的是给自己的孩子积累财富,创造条件,这是农村普遍的现状。

在城市里打工累了,可以回来种田,而现在,基本上是要彻底切断村里人跟自己翻弄了几代的农田的关系,虽然合约是有期限的,但一旦抛弃了,还会有谁在几十年后回来种地吗?种了树的地还能在变回肥沃的土地吗?

村里的人是散的,只是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着自己的收成,有农活的时候会互帮互助,但没有农活的时候,便各自分散,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赚着各自的辛苦钱。

他们不懂得经营,不懂得团结协作,如果能够一起做些事情,比如种植蔬菜大棚,或者做现代农场,或者观光农业,大家的劲往一处使,一起耕作,一起经营,而不是你种玉米,我种大豆,他种花生,那么也许就能够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然而,没有人想过这些,都是听到哪里活钱多,就一窝蜂去了,看到别人在城里厂子里赚了钱,就立刻卷了被子进城,看到别人在矿山上赚钱,就立刻卷了被子进矿,看到别人在建筑工地赚了钱,就立刻卷了被子进工地。农村有好山好水好农田,却没有人想着能让她生出点什么。

农村缺的是什么,佳毅觉得是人才和本钱。农村人普遍文化水平低,像佳毅这样有文化的人很少,大学生可以说一个村子里就只有一两个,他们因为生活的困苦,跻身到大城市里工作,不怎么回到这大山,也可能永远也不回去了。

让村民们从长期形成的农耕思想转化成商业思维,着实困难,他们比较在乎眼前的收益,在没有看到收益的情况下,大家是不愿意出力,更不愿意出钱的。

渐渐地家乡的人们都将养了多年,为他们开垦了大片土地的耕牛都卖掉了,它们被送往城市的餐厅,变成了盘中的食物。因为它们开始在农村的土地上变得无用,商业逐渐抢去了浸渍了它们汗水的土地。

佳毅家以前也是养了几头牛的,有一头母牛在家里养了三年,还诞下了一只小牛,那只小牛一直陪伴着佳毅长大一直到佳毅上大学,被家人卖掉的时候,他非常不舍,那只牛曾陪伴他,踢过他,追过他,他也曾抚摸它,保护它,找寻它。

现在,土地和大山、大河几乎都要是别人的了,令人深深惋惜。往日美丽的田野,将不再是以前的样子,它将在开发中变成另外的模样。

或许是好,或许是坏,但这片土地上人们应该不会因此而获得财富,或许是失去了最为宝贵的东西。农民在时代的发展中付出了无数的血汗,但在现实的洪流里,还是举步维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